内镜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治疗的临床分析

2009-05-19 07:16张宏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出血消化性溃疡

张宏伟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对2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急诊内镜检查Forrest分级为一级和二级患者,初次均行内镜下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止血治疗,24h内再出血患者予再次注射治疗。结果:20例患者初次内镜下治疗立即止血,24h内再出血3例,再次内镜下治疗2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初次止血率85%,总止血率为90%。结论: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肯定,安全提高内科治疗效果,减少了外科手术率。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下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6.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19-01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虽有自限性及目前药物治疗非常有效,但仍有部分病人因出血难以控制或未能及时控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医疗费用及输血量,严重者需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而内镜下直视止血治疗技术开展及应用,提供了及时诊断及止血的有效措施。本文对我院2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采用了内镜下止血治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20例,为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病人。男15例,女5例;年龄19~70岁,平均47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胃溃疡7例。所有患者均有黑便,合并呕血8例,HGB<6g/16例HGB6~9g/L11例,HGB>9g/L3例。

1.2 诊断标准 采取内镜下Forrest分级,Ⅰa级:动脉喷血性出血;Ⅰb:渗血;Ⅱa级:没有出血见裸露血管;Ⅱb级:见血凝块附着;Ⅲ级:有溃疡无出血。本组内经均为Ⅰ级及Ⅱ级。Ⅰa级2例,Ⅰb级7例,Ⅱa级8例,Ⅱb级3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血压不稳定者先给予补液及输液,胃镜检查发现病灶。直视下使用1:10000肾上腺素盐水在溃疡旁及裸露血管周围分点注射,每点1——2ML,注射3、4点,至周围黏膜变白,出血停止。出血量大,视野不清患者先局部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喷洗。观察5min内无出血为立即止血,根据患者症状、血压、大便及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术后止血效果。治疗后仍发生呕血,大量黑便,血红蛋白及血压持续下降者为治疗无效。24h内再出血患者予再次注射治疗。

2 结果

20例立即止血率为100%,24h内再出血3例,初次治疗成功率85%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胃溃疡1例。内镜下ForrestⅠb级2例,Ⅱb级1例,均再次内镜下局部注射,2例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与内镜下治疗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病,溃疡出血多数是溃疡底部潜行动脉管炎扩张形成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少数是溃疡底部凸出的动脉直接接受侵浊造成。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出血难以控制,需外科手术治疗。目前急诊胃镜检查及内镜下直视止血治疗已临床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治疗费用及输血率,减少了外科手术率。内镜检查消化性溃疡病变为Forrest分级Ⅰ级及Ⅱ级患者被认为再出血的高分险患者,国内报道约20.0%~25.0%可发生再出血,而且多发生在发病48h以内,5.0%患者则表现为持续出血。内镜下止血已被认为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首选止血方法,目前内镜直视下止血常用方法有:局部止血药物灌洗,如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或孟氏液等;局部注射治疗,药物有1:10000肾上腺素盐水、组织生物胶、凝血酶、硬化剂等、电热凝固止血治疗,包括电凝、电热探头等;止血夹治疗。内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可使局部肿胀,一方面压迫血管并使血管收缩;另一方面能促进血管内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我院20例患者均首选此方法,初次成功率为85%。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关于局部注射凝血酶,组织生物胶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报道,治疗效果良好。国外有报道单独应用局部注射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有效率甚至高于应用止血夹治疗。这可能与止血夹释放部位难以掌握及血管夹关闭不完全有关。因此局部注射治疗方法简便,效果确切,费用低廉可广泛使用。本文治疗首次治疗失败3例,占15%,再次治疗失败1例,总失败率为10%。总之,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治疗效果肯定,尤其是内镜下注射治疗,方法简单,费用低,尤其在基层医院更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桂军.内镜下注射治疗Forrest分级在FⅡa以上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初步研究.医师进修杂志2000,23(8):45-47

猜你喜欢
出血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