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慢乙肝转氨酶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2009-05-19 07:16姚维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

姚维敏

【摘要】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转氨酶、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90例病例均HBSAg(+),病程6个月以上,接受彩色B超指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病理切片由病理科医生读片,肝穿前完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检测,并与肝脏病理相比较。结果:9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异常率100%。转氨酶<2ULN和≥2ULN组在肝脏病理改变没有明显差异(PG>0.05、PS>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脏病理检查可直接反应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作为慢性肝炎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关键词】 乙型肝炎,慢性;肝功能;DNA;肝活检;病理

【中图分类号】 R512.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32-01

Study on RelationshipBetween Hepatic Pathohistology and Liver Function or Serum HBVDNA in9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Yao wei-m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Nanhai People's HospitalOf Foshan City,Foshan Nanhai 528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liver function transaminase (ALT) or serum HBVDN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CHB). [Methods]: 90 cases were HBSAg (+) for more than 6 months .Receive liver biopsy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lor B-percutaneous, the biopsy slices were read by Pathology Doctors, finished the detectionof liver functionserum transaminase (ALT) and the level of HBVDNA before biopsy ,meanwhile compared with hepatic histopathology. [Result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liver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abnormal rate of 100%.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liver between Transaminase <2ULN and≥ 2ULN group,the level of serum HBVDNA and the degree of liver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was also non-related to each other. [Conclusion]: The liver biopsy may be a direct response to liver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and may serve as reference indexes ofanti-virus treatment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Key Words】 hepatitis B ,chronic;liver function;DNA;liver biopsy;Pathology;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据资料记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75%。目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根据2006年CHB防治指南规定,无论是选择干扰素还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其适应症均是转氨酶明显升高,病毒复制活跃的CHB。因此,转氨酶和HBVDNA检测是临床上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的重要非创伤性检查。而病理学是研究肝脏疾病以及确定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我们从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对9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及肝活检,以探讨血清转氨酶(ALT)、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肝病专科门诊及病房的慢性HBV感染的患者,血清HBSAg(+),病程6个月以上,共90例,其中男64例,女2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4.68岁。所有病例符合我国2005年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了合并甲丙、丁、戊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其他慢性肝病。

1.2 方法 HBV-DNA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正常参考值<1000copy/ml;血清ALT测定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参数上限40U/L。所选患者均常规检查凝血功能、血常规了解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情况,排除肝穿刺禁忌症。在彩色B超指引下用18G巴德氏一次性穿刺针经皮行快速肝穿刺2次,获取肝组织长度均长于10mm,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由病理科医生盲法读片。病理诊断按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炎症分级为G0~G4,纤维化分期为S0~S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R×C表采用X2检验。

2 结果

90例患者按ALT水平分为两组:(1)ALT<2ULN组,共50例;(2)ALT≥2ULN组,共40例。分别探讨两组患者在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上的差异性。

2.1 慢乙肝患者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所选病例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其中肝脏炎症在G2~G4的共72例,占80.0%,其中ALT<2ULN的共38例,占52.8%,ALT≥2ULN的共34,占47.2%。ALT<2ULN与ALT≥2ULN组在肝脏炎症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G2=3.942,PG>0.05)。纤维化在S2-4的患者工有67例,占74.4%,其中ALT<2ULN的共36例,占53.7%,ALT≥2ULN的共31例,占46.3%。ALT<2ULN与ALT≥2ULN组在肝脏纤维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S2=2.151,PS>0.5)。

2.2 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90例病例按病毒低、中、高水平复制分为三组:≤10e4copy/ml、10e5-10e6、≥10e7,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按轻中重分别分为G0-2、G3、G4,S0-2、S3、S4三组。各组病例累计如表3所示。分别比较DNA水平与炎症程度及DN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不同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肝脏有着巨大的储备功能,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乙肝病毒感染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检查肝功能正常或ALT轻度升高,根据CHB防治指南,这类患者被认为抗病毒应答效果不佳而不主张列为治疗对象,只给予一般的保肝抗炎治疗或定期门诊随访。近年来发现这些患者发生肝硬化或是肝癌的并不少见,有些患者甚至初诊时已经是肝硬化或是肝癌。可见这类患者并非相对健康或是病变轻微,而如何给予他们合理、及时的治疗正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乙肝病毒本身为非致细胞病变性病毒,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是免疫损伤。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应答,同时亦导致肝细胞的损伤。ALT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其中90%以上分布在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即释放入血,故我们把ALT作为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但如果免疫反应尚未损伤肝细胞或是肝细胞破坏不明显时,血清转氨酶可以正常或只是轻度升高,病情呈隐匿发展;另外,ALT受肝外因素影响较多,特别是某些护肝降酶药物的使用更能在短期内降低ALT水平甚至降至正常。而此时炎症及纤维化已经启动且反复存在、逐步进展,因而病理损害与临床表现可能不一致。本组资料显示,CHB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在G2~G4的共72例,占80.0%,其中ALT<2ULN的共38例,占52.8%,转氨酶轻度升高的病例中仍有44%肝脏病理有中重度炎症;纤维化分期在S2~S4的共67例,占53.7%,其中ALT<2ULN的共36例,占53.7%,转氨酶轻度升高的病例中仍有38%的病例肝脏有中重度的纤维化,其中10%甚至已经进入早期肝硬化。由此说明,ALT正常或是轻度升高的并不代表肝脏没有损害或是损害轻微。Saadeh等对500多例CHB患者进行分析,发现Knodell积分与肝硬化发生率呈正相关,可见如果单纯依靠ALT是否明显升高作为判断肝脏病变程度及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不准确的,势必令大部分患者错失最佳治疗的机会,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3]。另外本组资料显示血清HBVDNA水平与肝脏不同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清病毒的复制程度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不平行[4]。可从以下几点分析:(1)目前一致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是病毒诱导的免疫损伤,而暂未发现乙肝病毒本身有明确致病作用。(2)从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看,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HBVDNA可高度复制,而肝脏病变轻微,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患者血清HBV可处于低水平复制,而炎症及纤维化损伤机制已经启动,并由于患者清除病毒能力存在缺陷而反复存在,肝脏的损伤逐步进展。

综上所述,肝脏病理检查可直接反应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应用肝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的符合率。肝脏病理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及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一891.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7.

[4] 欧晓娟,王晓明,贾继东,等.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病理与血清HBV DNA 及肝功能的关系[J ]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 ,27(4) :4352437.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48例的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散瘀消癥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