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一节教学设计

2009-05-20 05:44宋梅花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水流长江探究

宋梅花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滚滚长江》一节知识结构复杂,容量大,涉及的问题多。笔者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图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劣,多媒体教学直观、醒目,变抽象为形象具体,能引起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板图教学表达简洁,便于学生识记、理解,从而提高其读图的能力。同时,笔者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长江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突出难点,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让学生总结这首歌蕴含的长江发源地(雪山——唐古拉山)、注入的海洋(东海)等知识,同时突出长江是一条母亲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长江概况

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

1、学习长江上、中、下游三段的分界线时,闪烁播放“宜昌、湖口”。

2、学习长江重要的支流时,闪烁播放“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河流。

3、学习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时,自源头依次闪烁“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五个地形区。

4、长江自源头到人海,干流共流经11个省区,依次闪烁播放“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同时,给出顺口溜“沪苏皖赣湘鄂渝,川云藏青至源地”,方便学生记忆。

5、闪烁中游两大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提问:两湖对长江的水量起着什么作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调节水量。

教师总结:长江全长6300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长度和流域面积都居我国第一位,她是我国第一大河,我们为此感到自豪。

在欣赏长江优美景色的同时,长江磅礴的气势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兴趣浓厚。

三、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让学生自学,通过讨论,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1、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阅读《长江干流纵剖面图》,可知上下游落差达到60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因此我国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就集中在两个阶梯的交界处。通过“长江三峡,江口一束一放,形似莲藕”,有的河道弯曲,滩多流急,突出长江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特点。同时,用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突出长江水流湍急的特点;用“夔州诸山逼江来,长江不受山约束”,突出长江地势险要的特点。正是因为长江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毛主席在上世纪60年代横渡长江时,才有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设想。如今,毛主席的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三峡大坝建成,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于是对荆江河段采取了裁弯取直,加固江防大堤,兴修一批分洪、蓄洪工程等措施,尤其是三峡与葛洲坝水利枢纽的联合使用,提高了长江抵御洪水的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3、下游: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航运能力巨大。打出图表,让学生对比长江与莱茵河、密西西比河的长度、水量、通航能力。

四、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探究洞庭湖大小变迁的原因和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增强其学习地理、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学生讨论后归纳总结:(1)环境污染导致气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异常,形成了大量的降水。(2)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3)泥沙淤积,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已经不复存在,导致长江抗洪能力减弱;上中游乱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中下游河床抬高,储水能力差。武汉段_的河床比武汉市高出5米,成为扣在武汉人民头上的“大水缸”。学生讨论后得出解决办法: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加固堤防;保护环境,防止地球变暖。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形成了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意识。

猜你喜欢
水流长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长江之头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