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论争

2009-05-21 04:03
领导文萃 2009年10期
关键词:历史剧虚无主义美化

马 砚

整个改革开放时期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并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进入新阶段,文化领域在流行保守主义与复古主义思潮的同时,历史虚无主义依然存在。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

2005年3月15日,历史学者沙健孙、李文海、龚书铎、梁柱在《光明日报》推出一篇访谈,题为《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起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他们提出,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是:第一,提出否定革命、“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第二,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三,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

围绕历史教科书的争论

如何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如何评价以往的教科书以及如何进行历史教育,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虽然不能完全划等号,却有着密切的关联。

2006年初,《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刊出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的一篇旧文,形成了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冰点事件”。历史学者张海鹏撰文对袁伟时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他说,研究和解读历史,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把研究和解读所得用通俗的文字介绍给广大读者,更应该对社会、对读者抱着非常负责的态度。如果不尊重历史事实,对历史事实、历史过程作任意的解释,那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2006年9月,围绕教科书的争议又有新变化。9月1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上海的学校将主宰历史课本50多年的一些政治教条束之高阁。报道并引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新版历史教科书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周春生的话说,编写目的在于将历史从只注重领袖和战争的传统中解救出来,并使人民和社会成为中心主题。如何评价上海新版教科书的变化,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认为,新版教科书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用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代替王朝体系的演变、用文明来代替暴力、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是非常大的进步。

针对朱学勤的观点,某网站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网民表示反对。有人指出,这样编写历史教科书是在消灭历史;一套没有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历史教科书”,无法给青少年传授正确的历史观;这样写历史教科书具有颠覆性,是回避历史和歪曲历史的表现。

围绕某些电视历史剧与历史政论片的争论

针对一些电视剧过度夸大、虚构以及为某些反派历史人物随意翻案的问题,历史学者夏春涛指出,有些历史剧,清一色地聚焦于帝王将相,而且侧重对帝王形象进行美化,与之同时,一些历史剧又过多渲染历史阴暗面,描绘权力倾轧,声色犬马,对历史人物进行戏说,对一些革命派、维新派人物进行贬损。既然是历史剧,就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使观众在娱乐放松的同时领悟到一些历史哲理,这应当是此类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学者邢贲思表达了相同的立场和观点。

近年来最著名的电视政论片,如《走向共和》与《大国崛起》,围绕这两部片子,知识界形成截然对立的两种意见。

关于《走向共和》,坚守唯物史观立场的专业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部片子有其成绩,但对人物、事件的刻画和展示往往有悖于历史真实,混淆了许多是非界限,因之难免造成对不甚了解真相的观众的误导。片子未能更深刻地揭示君主立宪与共和制为什么在近代中国社会土壤不能植根、开花和结果;以大量的虚假情节美化李鸿章这个对清王朝苟延残喘起过强心针作用的重臣,使观众对他同情、谅解和首肯,淡化了他竭力维护腐朽透顶的清王朝的倒行逆施的行为实质。对阴险毒辣、两面三刀、崇尚专制皇权、反对真正改革的反动人物袁世凯,对集晚清一切黑暗之大成的极其反动腐朽的人物慈禧,均进行了程度不等的美化;对孙中山,则简陋到了勾勒轮廓的地步,有时甚至拙劣到漫画式,歪曲了孙中山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滥用虚构与煽情手段的不严肃创作态度。

关于《大国崛起》,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学者提出,这部片子洋溢着对霸权的欣赏,美化殖民史,推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迷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盛赞资产阶级价值观,在历史认识上存在着严重偏差,充斥着未经严格论证的结论和没有充分依据的说教。这种意见,代表了批评这部电视片的基本立场。(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猜你喜欢
历史剧虚无主义美化
革命历史剧的“共同体美学”建构路径——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元代中后期历史剧家国观念的复归与重构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美化生活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