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汽车业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009-05-21 05:31
中国经贸 2009年5期
关键词:保有量资源汽车

晨 风

一个太火爆的行业,背后都会潜藏巨大危机。中国汽车的发展空间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节制地发展汽车,而不是急于榨取所有资源刺激汽车市场过度鼓胀,如此才能延缓中国汽车业的衰落,或者说让中国汽车步入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认为,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极限是1.5亿辆,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在2020年前就可能达到这个目标。2010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届时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汽车消费大国的荣誉背后,却是中国能源与环境的脆弱供给。中国在倒逼环境极限来发展汽车。

为什么?最重要的原因,是汽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汽车行业以其广泛的关联性,成为提升GDP及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所以中国各地都争着制造汽车,争着大拆大建上房地产,许多官员依靠汽车与房地产发展带来的业绩,升迁了,钱袋子也鼓了。

正因为汽车政治、地产政治的存在,让汽车在中国成为飞速发展的霸王产业。前不久,刚听说北京市要采取限制汽车上牌,中国汽车协会就开始呼吁不准许限制。

从品牌优势和产品权来看,中国汽车制造舞台的主角,不是中国民族品牌,而是跨国公司。既然不必为中国的能源与环境承担责任,跨国公司当然要利用中国廉价的资源疯狂赚取利润。

中国汽车的能源与环境容量非常有限。中国已成为石油进口大国,交通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如不控制便将超过工业总能耗。由于私家车无节制发展,中国城市已被汽车尾气严重污染。北京市环保局说,目前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政府官员承认,北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汽车尾气是罪魁祸首。私家车拥有量最多的广州更严重,交通严重堵塞。

中国在正视无节制发展汽车带来的弊端。以北京为首的中国城市,目前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北京汽车市场目前的冷清,正是由于越来越便捷的公共交通与环境,让更多百姓选择不买私车。人们口袋里有钱了,但不一定要买车。汽车提升身分地位的观念正在改变。在环保主义者看来,汽车广告甚至带着文化侵略意味。

房地产行业是前车之鉴。正是房地产业对不可再生土地资源的依赖,让其表面的繁荣背后埋藏着危机,最后便形成摧毁经济的泡沫。汽车的制造与使用,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因而也属于难以持续发展的行业。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过度火爆,只能加速其衰落速度。

近10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以平均年12%的速度增长,达到3400万辆,有专家说,30年后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美国。当商家与政府主管为这个预测鼓舞之时更应看到,为了汽车市场的拓展,不惜把中国资源与环境容量逼到极限。有专家曾沾沾自喜地说,中国的石油还够烧30年,因此汽车业还可以大发展。竟然30年后的事情都可以不想了,真要把属于子孙的资源都挖掘干净?

有节制地造车

中国也曾想向美国学习以生物燃料寻找出路。然而这不仅会威胁到中国的土地资源,且生物燃料从种植到生产、使用等一系列环节,可能比石油污染更严重,目前为生产生物燃料而砍伐雨林的行为,已遭到世界环保界一致反对。

未来取代汽车行业风光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有机农业与食品工业。有跨国公司看出农机的可持续性发展,已在中国投资农业及养殖业。比如著名的国际投资银行就已斥资2~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几个生猪养殖场。高迪还控制了养殖产业,如其控制了双汇集团46%的期权。而德意志银行也正在中国大规模布局养殖业,其注资6000万美元取得了上海某养殖场30%股份,并有意继续向天津农业集团宝迪投资6000万美元。

有意思的是,一些房地产商也纷纷发行投资养殖业,如江苏某农牧发展公司前身就是地产商。从盖房子变养猪,正是看到了房地产的发展空间有限。

猜你喜欢
保有量资源汽车
我给资源分分类
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