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巨亏阴影重振中国基金业

2009-05-21 05:31何仕金
中国经贸 2009年5期
关键词:经理基金发展

何仕金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2007年,中国基金行业(包括原先的封闭式基金与目前的开放式基金等)累计盈利1.4万亿左右。而2008年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整体基金行业的净值损失在1.4万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仅仅去年一年,基金行业就将前十年的盈利全部亏光。并且,使其投资收益率产生了负值。

基金强调的是专家理财和理性投资,如此糟糕的结果与专家理财、理性投资的初衷相去甚远。面对这一结果,不论作为基金经理还是投资者及管理层都要深刻的认真反思。如果将基金去年的巨亏全部归咎于什么大小非、金融危机等因素的话,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基金公司本身在风险控制、内部治理以及操作上同样存在着诸多弊端。最根本的~点是以规模求效益,而不是以业绩求生存,是目前基金行业的通病。相对而言,基金公司对于发行新基金,老基金分拆异常热衷,而对于到底能够为基民带来多大的回报则漠不关心,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运行基本原则的。

自1998年大型基金开始试点成功之后,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基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曾经为“超常规”交了很多学费,最典型的是1958-1959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了超英赶美和所谓大炼钢铁的热潮。“超常规”的做法已经使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民经济受到重挫,直到1963年才逐步复苏。超常规发展基金的潜台词就是托市,希望通过迅速做大基金规模的方式来稳定股市。通过超常规的基本发展来支撑超常规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和超常规的市盈率,这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2006~2008年间的股市暴涨暴跌与“超常规发展基金”有着重要的因果关系。回顾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投资者、基金,股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投资者买基金,基金买股票,股票价格上涨,基金收益上升,投资者追捧购买基金,股价再创新高,形成该循环的前提条件是基金能够主宰股票价格,基金规模占股票市值的比例要足够大。并且,基金是以所谓价值投资为理念的,但疯狂的2006年和2007年,许多基金的扎堆将许多股票炒高至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并美其名曰高成长、看未来,将企业的股价超常透支,所谓价值投资成了一块“遮羞布”。

发达国家基金占股票市场的比例比我们要高很多,为什么不存在股价大幅度波动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的基金是渐进发展的。在渐进式发展过程中,基金经理,投资者及监管者之间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会逐渐成熟,发达国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基金的管理层的形成和成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中国基金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来一次正本清源,按照市场的价值规律来指导基金行业的正确发展。

前两年,A股市场经常出现大起大落,股价的暴涨暴跌更是如同家常便饭。一方面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本身不具备投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无关系。中国证监会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目的,意在通过基金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与维护市场的稳定。前年基金勇于高位追涨建仓,去年敢于低位砸盘,吹大的是泡沫,放大的则是风险。这些与超常规发展不成熟的庞大的基本队伍有密切关系。新基金发行“一日售罄”的盛景早已成过眼烟云,基民也为其狂热付出了代价。像股民一样,基民无疑也是大熊市的输家,但由于基金抱着“旱涝保收”的金饭碗,无论牛市还是熊市,基金公司永远都是赢家,这是中国基金业制度发展层面的又一个问题。

基金理性投资的另外一个制度性缺陷是基金业绩考核制度。据悉,目前的考核制度是每个季度排一次业绩次序,业绩靠后的基金经理自动被淘汰。因此,决定基金经理的饭碗和薪酬。奖金的是自己管理的基金净值增长速度在行业内的排名,如果采取独立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下课的风险将很大。由于没有做空机制,要想赢利只能做多,于是大家的投资行为必须高度一致,买入的时候方向一致,卖出的时候也一起行动,使市场波动加剧。很多基金经理认为当时的股票估值已经很贵,但却依然在买股票,因为,其他的基金经理还在买股票,于是就出现了股价不断创新高的闹剧。反之,当股市从6000点下跌到4000点以下时,基金经理们却不断有人在卖股票,原因是在下跌的过程中谁的仓位高谁排名就落后。基金的集体杀跌,是中国去年股市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即使有反弹,谁也不敢轻易加仓,这就是当前基金的“囚徒困境”。可见,以短期业绩考核为标准的制度导致了市场波动的增加,不利于市场的理性投资,对中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不利的,必须加以改革。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基金的管理费制度不合理。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取决于其管理的基金的规模。因为管理费用是按照基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短期的业绩好坏直接决定着基金规模的扩大或缩小,决定着基金公司业绩的好坏,与基本投资者并无任何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要改革基金考核制度,首先要改革基金管理费的提取方法,将基金管理费的提取由与基金规模挂钩改为与基金年度投资收益率相挂钩,特别是要与基金分红直接挂钩。否则,即使大规模亏损只是亏损了基民的血汗钱。

如果在前十年将资金存入银行,按前十年中国五年存款期的年利息平均超过3%,则十年回报应该有30%的收益。然而,如果投资基金却是零回报,甚至是负回报。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应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如不很好的解决此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这将是无可质疑的。

这10年来,基金以亏损回报基民,实乃对专家替人理财的极大讽刺。整体收益既赶不上银行的存款利息,也跑不赢CPI,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0年里,每年GDP平均递增9%,但是,广大的基金投资者们金融资产大规模的缩水,并没有从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得到实惠,这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难道这些不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吗?

笔者建议中国基金业协会及管理层应认真总结反思基金业过去10年的经验教训,重振中国基金业,挽回基金业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负面形象,快些走出巨亏的阴影,使基金业成为真正为中国老百姓理财的专家队伍,使中国的广大投资者都能够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猜你喜欢
经理基金发展
捎你一程
捎你一程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千万别找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