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9-05-21 04:04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16期
关键词:青灯强权北岛

新书推荐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68元

作者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等的研究,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核心概念,以发掘中国古代美术内部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法兰西的烦恼法兰西的美好》

刘西鸿

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22元

这是作者对法国的观察,涉及法国文化、名流、艺术、时事及生活的种种。

《大视野下清末民初变革》

朱宗震

新华出版社

定价:18元

作者用大视野反思了清末民初的动荡变局:辛亥革命性质、微弱的新思想新文化、传统王朝的崩溃之路、士大夫转型问题、20世纪中国的社会整合和现代化启动等。

《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

贾西津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39元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之一。书中的六个案例正是公民在政治制度、公共政策、自我治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参与。

《杨小羊求职记》

丁烯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26元

在这个“就业寒冬”,这本大学生求职实战型小说不缔是一本求职指南。一切源于主人公对梦想的执著、韧性和正确的求职策略。

昨天留给今天的一束灯光

徐庆全

甫读罢北岛的《青灯》,踵来《持灯的使者》。如果说《青灯》是北岛个人的心路历程的话,《持灯的使者》则是包括北岛在内的一代人的经验连缀而成的关于诗歌、友谊、政治和时代的集体记忆。“是那些为‘八十年代的光芒遮蔽了的名字和与诗联系在一起的日常故事和真挚情感。”学者汪晖如是说。

《青灯》和《持灯的使者》都与生存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今天》相关。《今天》1978年12月于北京创刊,至1980年12月停刊,共发行9期,后以“《今天》文学研究会研究资料”的名义再发行3期,这份顽强生存了两年的民间刊物被评论者认为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出现”的“纯文学刊物”。1991年,《今天》在海外复刊。在继续保持“纯文学”的特性外,专门设立《今天旧话》栏目。这是《今天》自70年代问世以来,第一次有意识地将自己过去的历史作一次松散的、集体性的回顾。

多多的《1970-1978的北京地下诗坛》发表在1991年第一期上,算是开篇。同年第2期登出了阿城的《昨天今天或今天昨天》,接下来齐简(史保嘉)、郑先(赵振先)、徐晓、田晓青、崔卫平、一平(李建华)、彭刚等人都先后给《今天旧话》写了文章。这个专栏陆续刊出的回忆文字加起来有十五六篇。现在这些文章汇集成《持灯的使者》一书。

《今天》的主将北岛,将散文集命名为《青灯》;而刘禾将结集的《今天旧话》又命名为《持灯的使者》。两盏“灯”,恐怕不是无意的巧合。

北岛的“青灯”,是他写给著名汉学家魏斐德的一首诗,感念“他只顾在历史的黑暗深处,点亮一盏青灯”。而刘禾把《今天》的群体视为“持灯的使者”,同样意味深长。所持的“灯”,是黑暗中的一线光芒——黑暗主体中的一点光亮。而“使者”,通常意义上讲,是两军对垒或两军、两国邦交之初的先行官,无言独行中透着烈士的悲壮。齐简在《诗的往事》一文里,提到她初次读郭路生诗歌的情景,说那是一次深刻的震撼:“记得那晚停电,屋里又没有蜡烛,情急中把煤油炉的罩子取下来,点着油捻权当火把。第二天天亮一照镜子,满脸的油烟和泪痕。”齐简的“满脸的油烟和泪痕”也让读者震撼——“持灯的使者”的语义,不言自明。

遥想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语境,以“持灯的使者”隐喻北岛和《今天》的群体们,实不为过。

1976年,伴随着毛泽东的辞世和“四人帮”命运的终结,中国既往强权话语体系开始得以解构,在中国文坛复苏和重建的种种迹象中,相对于毛的强权管理体制,民间刊物的兴起可谓“前无古人”。《今天》诞生于1978年12月22日,这个日子正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主调、同时也是中国航船掉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的日子。没有国家强权话语体系的松动,便不可能有《今天》的诞生。

但是,社会转型中不免半昧半明。《今天》的群体们,自觉地成为“持灯的使者”,不孤独,但危险。不过,那灯的光芒也耀眼。这正是《持灯的使者》在30年后被我们看重的理由。

猜你喜欢
青灯强权北岛
我眼中的北岛
落花有感
睡吧,山谷
不要种下强权的种子
青灯
狮子:我是大王,我怕谁?!
一颗温润明亮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