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2009-05-21 10:09申晓晶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申晓晶

内容摘要:本文以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掘和研究新农村建设中所蕴涵的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该理论对构建更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如何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理论,选择其中若干主要思想作分析,探讨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作用和启迪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自始至终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思想。

1人始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实践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人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与呈现在自己面前的自然客体发生关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获取维持自身生命的存在和延续的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人是改造自然的主体,自然是客体。正如马克思所说“创造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是人,现实的人,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人为主体而不断生成的自主运动。唯心主义虽然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但否定了主体以及客体的客观实在性。而旧唯物主义把主体理解成进行感知活动的感性的人,把人置于自然之下,这都是不正确的。另外,马克思肯定了人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指出现实的人和主体又不是等同的,只有现实的人具备了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后,并主动投身于实践,才能成为创造历史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

2在实践中确证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从传统西方哲学中继承下来的,他吸取了其中的唯物主义传统,但又严厉地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非历史性;吸取了西方传统主体性学说,但又批判了这种学说的唯心主义基础,而确立了自己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学说。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说明,人的认识是积极能动地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主体性是受社会实践所制约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着眼于“改变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人的主体性的真正基础。在实践活动中,人感受到自己的智慧、才能,体味到自己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从而了解到人之为人的快乐。

3人的主体性是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的统一。

人作为实践主体的主体性,就是人作为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具体表现为人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创造性。

自主性就是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显示的主人性质。有自主性的人会把自己看成是主动者,把万物视为被动者,“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自然立法”等观念,都是主体性的体现。自主性带有自发、盲目因素。自为性就是主体的自觉性,是扬弃了的自主性。选择性是扬弃了的自为性,它标志着人的意志自由或自由决断的性质。选择性使主体有了更大自由。创造性又是选择性的展开形式,也是人之主体性的最高形式。马克思说“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使主体的活动能够将主体内在固有的尺度和客体内在固有的尺度统一在自己的实践活动里,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对象。

马克思关于主体的自主性、自为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论述是相互联系的,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自为性侧重于主体目的,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尺度和根据。选择性和创造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创造;只有四者结合和统一,才是完整的主体和真正的主体性。

二、马克思实践主体理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的实践主体性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人是最根本的,尊重主体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亿万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把解决农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

1要充分肯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农民始终是农村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居民达7.5亿左右,接近全国人口的60%;农村居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从事的职业虽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仍然达3.4亿左右,占农村居民的45%。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改善环境的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民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终受益主体。因此,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不能仅仅把农民作为政府关爱、扶持的对象。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看做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从思想认识上和工作中都把农民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只有实现农民的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才能顺利贯彻实施,政策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

2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必须发挥农民主体的能动性、尊重农民主体的选择性、肯定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能动性,鼓励农民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了解新农村的内涵和建设目标,知晓新农村建设与农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让农民明白新农村的建设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生活幸福的大事业。只有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自发地将愿望和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内心动力和自觉行动。

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选择性,是保障新农村建设成功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尊重农民的选择意愿。只有农民知道自己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才更能为自身群体的前途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创富活力的涌动,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智慧及力量源泉。

创造性是主体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的创造性表现为在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乃至农业现代化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和不断地提升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

大限度地迸发出来,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只有让农民既能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创造历史的主体,又能与其他社会主体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内在地统一于广大农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全面地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

3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权利。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利,就是要尊重农民自主选择职业和劳动方式、自主支配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自主选择进入市场网络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权利。农民主体的自主性是一个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点。凡是农民自主性发挥得比较好的时期,就是农村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改革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的繁荣,与它有效发挥了广大农民的自主性是分不开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必须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要把“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让农民拥有建设新农村的发言权。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在决定支援农村时要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并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踏踏实实为农民办实事。地方政府要充分考虑农民对自身价值的认定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维护,但不能越俎代庖,切忌盲目地替农民作决定。

4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紧密相连的。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是人主体性的发展。马克思坚定地认为,“人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把这一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它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和要求。新农村建设恰恰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促进广大农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素质。无论发展经济还是发展社会事业或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农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正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当农民真正意识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行动的唯一发动者和操纵者时;当农民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迷信他人或外在力量时;当农民能够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对自身作为对象活动主体地位的认识达到了自觉和自为时,他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作为主体的内在潜能,并自觉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促进主体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人全面发展的表现和确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对新农村建设具体过程中人的发展程度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农民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作为人性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栏目编辑彭永

猜你喜欢
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