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2009-05-21 05:31王春强
魅力中国 2009年5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内涵意识

王春强

摘要:本文从两方面谈了历史教学的要求和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美国的布莱克曼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下了一个定义:不论时代如何演变,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都是持续的学习者,这种学习就是专业发展。布克也认为:学习的特权以及帮助他人学习的特权,乃是教师工作中最令人感到兴奋与刺激的部分。因此,如何让历史教师“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再现他自己,如何与别人进行交往,如何探索世界,如何学会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地完善自己”,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尤其是一个历史教师更是应该帮助学生揭开历史的迷雾,探究历史的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走向。

自主、合作和探究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次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革命:它要求学生改变机械背读、消极接受的传统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养成重过程、重人文、重理性的习惯。同时,它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意识的革命:教师只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运用探究的手段,体现合作的意识,才能真正地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众多的文物古迹展示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文明发展。但是,由于意识的缺乏与保护不力,造成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陷入“濒危”的境地。如果教师只关注课本知识,只提供一些现成的知识,是不能让学生得出感悟的,这就需要通过合作与探究,体会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意识,这也是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

(二)单一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综合课程是课程改革的趋势,但综合课程却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单科的教师如何面对综合的学生。无可否认,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我们这样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师:历史系学生基本不读地理,很少钻研政治理论,这就很难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不仅涉及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还涉及一些社会学知识,这对一个历史教师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同样,高中教学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方式与途径,但我们很难讲清民族的区域分布,说透现今的民族政策。这就迫使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以教为业,为生之师,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很多场合,生为师之师。随着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越来越通畅,教师的立身资本已经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方法的探究与思维的引领,这都迫使历史教师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教材的新内涵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

1知识更新加快。新教材体现了许多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如果一个历史教师固步自封,不求发展,就很容易陷入知识陈旧的泥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明确提出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样的结论,使很多历史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人们从前根深蒂固的观点就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同样,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成就。也使我们改变了“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样的定论。新旧知识的碰撞,迫使广大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2综合意识加强。新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现了极强的综合性。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文明的起源》一章中涉及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早期国家的形成、告别野蛮等内容,把人类文明的几个主要发源地融洽地整合在一起。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专题性设计更是体现了综合的意识,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在大学里,知识的编排一般以点、线为主要方式,如中国古代史,宋史以及英国史,中世纪史等,缺乏面、体的意识,而综合性教材的特点就是不求知识的深度,但求知识的广度与活度,这种强调“面、体”的编排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更高。

3人文性内容的增加。当今社会,人文意识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材在这个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对孔子民本思想的介绍,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这就打破了以前教材只强调知识结构、重思想灌输等做法,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与思路。类似这样内容的增加也需要教师不断修正自己的传统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策略

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些历史教师视专业发展为畏途,未能一窥教学研究的门径,不能享受专业发展带来的乐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在于未能真正体会专业发展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同样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一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发展自身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积淀——拓展知识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知识的积淀,而教研是对教学实践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深化与挖掘,是积淀知识内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共识的情况下,教师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提高自己的教研意识,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知识内涵可以通过“五个一”的制度来养成。

“五个一”是指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地完成五项基本工作。

1每学年每位教师、每个教研组必须确立一项科研课题,课题的选择要紧紧围绕学校科研的总课题,把学校的每项工作与学校的总体构思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研场”的氛围。通过课题研究把广大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杂务中摆脱出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每个学期阅读一本历史理论或教育理论专著。理论学习是一个教师接受先进理念,形成教研意识的基本保证。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一个不注意学习的高中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他的业务能力会退化到高中学生的水平;一个初中教师则只能与初中学生同日而语,这是非常可悲的。要克服这一现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3每学年每位教师上交一篇历史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是对教学实践的上升性总结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性运用的反思,通过教学论文的撰写,帮助教师形成关注教改动态,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4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或记录有代表性的案例。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肯定有很多的思考和灵感,而这些灵感很多时候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应该及时加以捕捉。教师可以先实录其中最为得意的一堂课,然后对这堂课的每个环节进行反思,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以便于改进。

5每学期为学生开设一堂讲座。一个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是新时期对历史教师的要求。讲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了解社会,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完善知识结构的途径之一。因为讲座与上课有所不同,它对教师的知识面、语言能力和调控能力的要求更高。

这“五个一”的制度,对部分历史教师来说,可能会有压力。但我们说,一旦把这些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自觉的行为,教师就会从中感受到乐趣,并得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内涵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消防意识
木木相册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