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岩头段河岸生态景观建设初探

2009-05-22 06:32蒋润芸梁立军单仁红
绿色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生态

蒋润芸 梁立军 单仁红

摘 要:随着楠溪江景区旅游业的发展,楠溪江溪流景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在对楠溪江溪流景观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头段河岸景观现状,提出了河岸生态景观带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该段河岸生态景观建设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楠溪江岩头段;河岸;景观建设;溪流景观;生态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4-0043-04

1 引 言

水为景之灵,溪流景观往往是最具吸引力的景观类型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游憩和美学价值。这不仅表现在溪流的水体本身是许多生物的载体和栖息地,也表现在溪流及其周边地区适宜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水中及水岸游憩活动,而且水域空间环境在观赏和游览上也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然而,人类出于社会和经济目的改变河流水文特征、对河岸带地区进行直接开发利用等都对河岸带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河岸带景观均一化、地下水位降低、原始植物群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1]等。因此溪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管理,促进河岸带所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流域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2 河岸带研究现状与趋势

国内学者主要研究了河岸植被缓冲带[2]的功能,并且针对不同河岸带区域进行了生态重建的实验研究,此外在河岸带土地利用、河岸带景观规划方面也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国外对于河岸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岸缓冲区的描述和制图[3~5]分析方面。通过对现有河岸带研究成果的总结,发现河岸带研究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在研究内容上,从生态学、景观学等角度研究生态河岸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大尺度河岸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生态稳定、生态安全以及生态健康的主要指标;综合评价河岸带的生态环境;研究河岸带的生物多样性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优化物种数量;减少和控制河流地下、地表水污染;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2)在研究方法上,要将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地貌学、地图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3)在数据分析上,要改进数据分析技术,选择合适的数据源;还需研究更为适宜的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获取的效率。

3 楠溪江中游溪流景观现状

3.1 楠溪江中游核心区简介

楠溪江中游核心区的范围包括自五尺溪交汇处至岩头镇西岸村东南500m处之间的楠溪江干流及两侧共9.70km2的面积。楠溪江中游干流的核心段(小港-西岸)长6.88km,平均比降1.48‰,平均水面宽50m,两岸是较开阔的冲积盆地,发育有河漫滩、阶地、大小不等的河谷冲积平原及河谷盆地,其中尤以岩头枫林河谷平原为主。岩头枫林河谷平原最大幅宽在10km左右,面积大约60hm2,是中游核心段的主要地形。

3.2 楠溪江中游溪流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溪流景观[6]是以河流生态系统为自然本底和物质基础,具有明显的水体视觉特征,兼具生态、游憩和美学价值的地貌景观类型。溪流景观有三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水体的水文特征、视觉的可观赏性和环境适宜度。水文特征表现在溪流的水量、水质、水速等方面;可观赏性主要反映在景观类型的丰富度、空间的开敞度和景观的协调度;溪流景观的环境适宜度主要强调了溪流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特征。

对以上溪流景观的各个表现因素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对影响楠溪江溪流的生态、景观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

3.2.1 水电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缺口日益增大,水库水电站等项目也在利益的驱动下争相上马。但事实上,水库的修建对流域景观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巨大[7]。

楠溪江流域水电蕴藏量丰富,中上游建有大量的中小型水库。水库的修建虽然可以有效控制径流的时空分布,减少旱涝灾害,但对于溪流的整体生态环境会造成很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水库对溪流流速的限制,使得溪流的冲刷和自净能力减弱,河道出现淤积现象。

3.2.2 滨河工程状况

楠溪江中游地区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景观的原生特征比较强。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各种竹筏码头、游泳点、宿营设施开始增加,这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景观的自然属性[8]。从核心区自溪流河道经宽阔的平原区至两侧丘陵中,山地带海拔逐渐上升,从溪流一侧或水面上欣赏景观时,视线可直达远处山地。因此控制溪流周边的设施状况,不仅可以保持溪流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更可以确保溪流景观的借景和可观赏性。

3.2.3 城镇的给排水及污水处理

岩头和枫林两个大的城镇距离楠溪江溪流约1km,且楠溪江上游是城镇的重要水源地。城镇的给排水,尤其是污水的处理和排放直接影响到溪流的水量和水质。岩头和枫林两镇仅有2个污水处理厂,目前仅能进行一级处理。由于城镇建设加快,旅游业、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化肥、农药用量逐年增加,都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物。

3.2.4 植被

楠溪江沿江地带的滩林很有特色,对于溪流的水土保持、水质净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发展,滩林的占用已经越来越严重。

楠溪江中游核心区溪流周边的用地以耕地为主,但沿溪流存在较多的带状荒地。由于当地居民点用地较大,草地、灌丛和滩林等绿地的面积较少。所以应该控制居民点占地面积,减少溪流两侧荒地,加强溪流周边的绿化,提高溪流景观的绿色成分。

4 楠溪江岩头段景观现状

该段河流沿岸多为村庄、农田、住宅等,除上游部分段修筑了水泥堤坝,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河流水质清澈,自然岸线优美。经过对该段河流的基本情况调查,总结归纳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该段溪流部分河岸修筑了混凝土堤岸,且为直立式护坡[9],单调乏味,使人、水、景分离,缺乏亲水空间,虽然达到了防洪的目的,却割断了水体与河岸上的联系,缺乏天然河岸生物群落之间的物质循环和交换,忽略了河岸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优美的景观遭到破坏。

(2)溪流两岸的滩林物种单一,春夏生机盎然,秋冬萧条冷落,不能形成四季景观。且滩林存在被占用现象,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裸露,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3)沿溪有较多的带状荒地,植物种类单一,植被稀疏,景观显得乏味和空洞。

(4)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人们随地乱扔垃圾,两岸植被稀疏,枯树死树随处可见。沿河地带本是人们观光和休憩的好去处,现在却成为无人问津的场所。

5 岩头段河岸生态景观建设对策

5.1 建设原则

建设生态型河岸景观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持河道水流清澈,生物呈多样性,能形成多彩的景观和生态系统;二是滨河景观要体现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风俗,又能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满足协调的人、水关系。

5.1.1 系统与区域的原则

河流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循环和自然地理等多种自然力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某一因素的改变,都将影响到景观面貌的变化。所以进行河道设计时,首先应该对河流的汇水范围、不同洪水位,从区域的角度、以系统的观点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要解决的问题有控制水土流失调配水资源使用、对重大水利和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城镇河岸线和土地使用,特别是要控制城镇用地对河道的侵占,综合治理排污和环境污染。

5.1.2 生态原则

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强调植物造景,展示本地的植物多样性,注重应用本地乡土植物,加强本地野生花卉、地被植物、藤幔植物的驯化及栽培,并运用天然乡土材料,使之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和谐。

5.1.3 功能性原则

从单纯的河堤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10]转换,滨河应该成为市民、游客乐意在此驻足流连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等需求。

5.1.4 美学原则

在溪流景观规划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运用天然河流生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合理规划河岸带宽度、周边建筑布局及式样,并有机融入城镇河流建设,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与亲水需求,将治理、净化、修复 与环境景观美化有机统一,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空间。

5.1.5 资源保护的原则

河流生态功能发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系与绿地的发育尺度。在具体建设时必须保护现有资源,包括两岸现有水系与湿地、重要绿地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等。

5.2 总体布局

为了保持景观生态廊线的延续性,岩头段溪流采取间隔选取重点区段进行“取点式”景观设计的方式。通过对原有景观采取先保留后改造再设计的方针,对选取的主要节点区域进行景观场所的营造,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形成不同人群的运动、休闲、交流、娱乐等综合性空间场所。绿化方面,因沿溪存在一些带状荒地,物种单一,滩林也有被占用的现象,所以绿化采用具有季相变化的树种和多种配置方式,在林相、疏密、高低、层次上形成变化,表现自然风格。

5.2.1 河岸的处理

楠溪江位于浙江永嘉县,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7~9月份以台风雨为主,易发生洪涝灾害,应加强河流防洪泻洪。所以在堤岸防洪设计时,应采用生态护岸。采用生态护岸可以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软化岸坡,恢复河道及堤岸动植物的生长,尊重自然的水循环,稳定河床和岸坡,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钢筋、水泥带来的负面作用。以下几种生态护岸类型[11]供选择:

(1)自然原型护岸。对于坡缓或腹地大的河段,主要采用植物保护河堤,以保持自然河岸特性,如种植柳树、枫杨以及芦苇、白茅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他们发达的根系来固堤,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可增加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此护岸主要用于小河、溪流的堤岸保护和一些局部冲蚀的地方。

(2)自然型护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河段,不仅只种植植被,且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护底,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采用石笼、木桩(设有鱼巢)等护岸,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自然型护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也较小的河段,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再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量石块,或插入硅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框架外埋入柳枝、枫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隙中生长繁茂葱绿的草木。

5.2.2 植物绿化设计

河岸景观的生态设计,除了对生态河岸的选择外,河岸的植物绿化[12]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良好的植被覆盖,可以拦截降水,减低地表径流,防止坡面土镶浸蚀,保证堤身的安全。在树种的选择上应注意:

(1)进行水文分析,确定水位变幅范围,结合植物调查结果,选择不同区域和部位的合适植物。

(2)使用乡土植物,体现地方特色。乡土植物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易栽活,有地方特色,但为丰富植物种类,可有计划地引种一些本地稀缺,又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

(3)乔木、灌木和草本结合,形成层次美;常绿与落叶结合,形成不同的季相景观。

(4)注重实效,注意速生与慢生植物,长寿与短寿植物的搭配,速生树与慢长树相结合。近期以速生树为主,能早日发挥护堤作用,但寿命短,慢长树则生命力持久。因此,应采取远近结合措施,有计划地用慢长树替换衰老的速生树。

5.2.3 溪流游憩空间设计

溪流空间随基地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游憩空间[13]设计应配合天然条件,考虑活动的兼容性,引入适当的游憩行为,塑造地方风格特色。在进行细部设计时,亦应当着重整体环境气氛的掌握,赋予人造设施恰当的色彩、造型与材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本段河流水质清澈,滩地平缓,滩岸腹地宽广,可及性佳,有着雄厚的溪流游憩潜力。根据溪流之模式,结合具体情况,可对溪流游憩空间做以下设计:

(1)水中活动:除了游泳戏水之外,还可以进行溯溪活动,徒手或以简单的工具在溪流廊道中前进,藉以接近自然,并从中获得征服自然的快感。

(2)水岸活动:选择视野较佳的位置,设置平台座椅及凉棚,便于游客停留、休息与赏景;在鱼群丰富区,安静地带设置钓鱼区,游客除了得到收获的满足外,还可欣赏自然风景,追求愉悦心境。

(3)滩地活动:滩地为提供众人游憩空间创造了条件,特别适合于散步、慢跑、儿童游戏、日光浴、放风筝等活动。这一空间的设计应与绿化相结合,以开敞的草地为主,适当布置树丛、树群,不宜对绿地过分地人工雕琢与堆砌,让游客置身河滩自然生态中。我们可经过设计,让芒草种群疏密有致,形成安全而充满野趣的空间。在范围宽广的自然卵石滩上,配置可收放的船帆式凉棚,不仅增添了景观趣味性,还可使野餐活动集中。

6 结 论

水生生态系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完整的河道由河槽、河滩和河岸林带等部分组成,这种空间结构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走廊,是城镇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也是最易形成城镇景观特色的重要地段。因此,溪流作为城镇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应该成为城镇中理想的生态走廊、最高质量的城镇绿线以及最具亲和力的休闲场所。但是溪流由于其特殊性,容易受到人为干扰,对河岸带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时,应结合河流自身的结构体系、遵循其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创造出具有自然魅力的河流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宁远,沈承珠,谭炳卿,等译.河流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邓红兵,王青春,于庆礼.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951~951.

[3] Narumalani.S,Zhou.Y,Jensen.J.R.Apph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to the delineation and analysi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s[M].Aquatic Botany,1997,58:393~409.

[4] Muller,E.Mapping riparian vegetation along rivers :old concepts and new methods[M].Aquatic Botany,1997,58:411~437.

[5] Apan.A.A,Raine.S.R,Paterson.M.S.Mapping and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riparian landscape structure of the Lockyer Valley catchment Queensland.Australia[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59:43~57.

[6] 张天新,张擎.城镇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溪流景观影响因子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22~29.

[7] 吴果团,梁云贞.关于大坝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漓江水资源管理的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76~80.

[8] 王月容.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2):37~39.

[9] 汪洋,周明耀,赵瑞龙,等.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88~92.

[10]束晨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园林,1999(1):8~11.

[11]陈小华,李小平.农业流域的河流生态护坡技术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140~145.

[12]陈吉泉.河岸植被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和景观中的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1996,7(4):439~448.

[13]秦嘉远.乡村溪流景观游憩空间设计的审思[J].中国园林,2003(4):9~5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Riverside Construction of the Nanxi River in Sectioned Yantou

Jiang Runyun,Liang Lijun,Shan Renhong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311300,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of Nanxi river scenic,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 Nanxi river stream landscap.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ing Nanxi River scenery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Yantou riverside.At last,the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principles when designing the ecological riverside and discusses construction of the Nanxi river in sectioned Yantou.

Key words:Nanxi river in sectioned Yantou;riverside;landscape construction;stream landscap

猜你喜欢
生态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2020年生态主题影赛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