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09-05-22 09:22吴碧海王华金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知识点高职

吴碧海 王华金

[摘要]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各级计算机等级考核标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衡量高职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现有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模式的教学体系,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合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的思路,把握好专业改革的机遇。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要求,以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课是一门涉及面较广,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但长期以来,高职计算机课程采用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师将学生的头脑当做知识的“存储器”,教学以灌输知识的多少为目标。

虽然多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技术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实践活动,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按照职业教育培养“关键能力”的观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改革与实践,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对专业课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第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外聘教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只顾一味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取酬劳,而不管学生学习的成效如何,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以往的计算机课教学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会”却不注重学生“会学”,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上缺乏有效途径,从而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三,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样画葫芦,缺少总结和改革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被很多老师采用;对于年轻教师,上课时间多,但钻研的时间少,教师自身的“双师型”素质不高。

第四,从生源素质来看,职业学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认知、记忆、思维能力,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对所学内容不适应、难以理解的现象。多数学生认为考试主要是应对理论知识的考察、看轻实践,且要求较低,造成了学习中的惰性,对知识的理解靠死记硬背,从而导致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扎实。

第五,我国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组而成的。教学实验设备、仪器大多数是为中专教学服务的,改制后受经费所限,一时难以更新,一些学校对基础学科设备投入不够重视,招生规模却不断扩大,造成教学实验条件欠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

二、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对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

学生从高中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学习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高职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据了解,许多学生自发地对本专业相应的岗位群进行了跟踪性的社会调查,掌握了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因而他们十分关注专业的课程设置,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高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二)打破课程的界限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的界限,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

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起来,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以及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例如,把“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整合为“C语言与数据结构”,把“数据结构”中的顺序结构作为应用实例整合到“C语言程序设计”数组;把链表整合到“C语言程序设计”的指针和构造类型部分。基本上把顺序部分和非顺序部分分在两个学期讲授。学生掌握了数组之后,在学习顺序结构的同时,数组的内容也得到了强化;掌握了指针和构造类型之后,在学习非顺序结构的同时指针和构造类型的知识也得到了强化。在这门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再按“数据结构”的体系把有关内容疏理一遍,使学生对“数据结构”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三)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开发模式

以市场计算机职业人才需求调查为基本依据,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点,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只有取得毕业证和至少一项资格认证后方能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以项目课程的形式开设专业技能和专业方向课程

将以理论系统性为目标的学科课程改革为以实践系统性为目标的技术学科(活动)课程——项目课程。项目课程是一种对工作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进而以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实施的全新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五个层次一是能力观,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二是联系观,强调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也是重要课程内容;三是综合观。强调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任务、任务与任务之间的整体联系;四是结构观,强调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相匹配;五是结果观,项目完成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项目课程不同于模块课程,模块是技能单元,项目应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精讲多练,注重实验指导

计算机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学生最后往往什么都学不到,因此笔者采用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所谓“精讲”,就是不必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人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精讲多练,重在实验指导”的教学方法中。“精讲”是前提,“多练”是关键,“实验指导”是重要环节。

(二)采用案例教学

在课程的讲授中,笔者主要采用案例进行教学,以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所谓案例教学,是对于某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以一个案例形式来描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也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方法。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通过案例教学,将网页设计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实践、理论一体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逐步具备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模拟考级法

职业技能掌握与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检验,在进行考试时,采用模拟考级的方式出题,根据考级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出题,考题的题型、时间、要求等都模拟考级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考试,可充分了解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各知识点的程度,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职业技能过级率。

(四)采取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手段

多媒体系统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如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五)角色换位法

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使用角色换位法。上课时教师可让一些学生针对自己不明白的知识进行提问,学生的提问,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教师可不回答,而由其他学生回答,这样学生不服输的劲头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起到了主持人的作用,而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用这种角色换位法来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责编黄鸿业)

猜你喜欢
计算机知识点高职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