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信用体系构建探索

2009-05-22 09:22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诚信信用图书馆

莫 丹

[摘要]全国统一个人信用数据库的运行,大大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读者信用体系的构建也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图书馆内读者的失信表象、失信因素及读者信用体系构建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信用信用体系

信用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交往中的诚实与信任,是产生交往的前提;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校园里基本得到满足,校园信用更多地体现在社会交往信用中。

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大学生相当多的校园活动发生在图书馆,因此,读者信用是校园信用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图书馆内读者信用缺失的表现

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新型图书馆趋于智能化、多功能化,集学习、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因此,在使用图书馆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接受服务、消费等行为中,读者的信用程度日益彰显。

(一)接受服务失信表现

读者接受图书馆服务失信的主要表现为:外借书刊不按期返回;污损图书;污损的图书不愿意按照规章制度赔偿,常常以各种理由逃脱赔偿;偷书和变相偷书;在借阅的图书上乱写乱划;随意折损;撕剪书页;把书藏在身上带走;拿别人的借书证借书不还;将借的图书换瓤还回;珍贵图书据为己有等。

(二)使用设施、设备失信表现

读者使用图书馆设施、设备失信的主要表现为:在墙壁、桌椅上乱写乱画;坐在桌子上聊天;任意割划桌椅;不按说明使用设施设备;开了窗户不自觉关闭;使用卫生间人走灯不灭;随意拿走书库内读者免费纸笔等。另外,图书馆内代书板的使用方法不明确,常常把看完的图书随意放,不按照排架的顺序放书。代书板用完后不及时地放回原处,而是随意摆放。

(三)社会公德缺失表现

读者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集体观念淡薄,例如,公共场所行为不检点,不尊重他人劳动,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穿拖鞋背心入馆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缺乏基本生活常识。许多读者在要求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时不打招呼,没有称谓。三是漠视规章制度。图书馆是公共场所,规章制度对规范图书馆秩序是必不可少的,但许多读者对馆内以文字、图片、问答、标识等形式展现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不时翻越临时设置的警戒绳或桌椅。四是对规章制度不认真阅读,一旦发生问题,不愿意承担应该承担的问题。

上述失信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大学生在相当程度上缺乏社会公德、道德素质较差,这直接损害了图书馆的利益。

二、读者失信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还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这使得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这种虚假欺骗等失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日益影响和扭曲着人们的诚信道德意识,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这种信用危机必然会波及到大学校园,使高校大学生受到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某些大学生读者在图书馆使用过程中产生失信行为。

(二)学校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

学校道德教育的弊端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是造成大学生读者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教育内容体系的掌握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教育手段简单、方式枯燥、流于形式,往往只注重理论说教,忽视大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的小事,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足。当前高校大学生读者群中以独生子女居多数,而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往往放任自流,导致当代大学生高分少德、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使某些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养成了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心态。

(三)学校的不作为

高校处理学生在图书馆中发生的违纪行为时有不作为现象,对各种违纪行为采取默认或听之任之的态度。图书馆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大多采取得过且过、漠视不管的冷处理态度,久而久之导致诚信和监管失衡,诚信荣、失信耻的社会氛围变得模糊,学生的价值迷失,社会信任进一步下降。

(四)读者个人自我约束力不够

大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家庭教育千差万别,所受的道德教育不完全相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世界观不成熟,价值取向偏颇,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失信行为难免会发生。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意识上能清楚地分辨是非,但他们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造成观念和行为上的差距。在当前价值趋向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容易放弃诚信守诺的原则,从而产生大量的失信行为。

三、建立读者信用体系

(一)建立读者信用信息数据库或读者信用信息卡

读者信用信息库是学生诚信体系的子系统和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过图书馆资源的读者都应建立诚信数据库,设立违纪项目和相应的违纪指数,并注明时间、地点、读者签字确认等条目。建立信息卡的目的是约束读者的态度与观念。让读者有一个自我提示意识,对违规相当严重的读者进行通报批评,让读者有意识地改变不良的态度。

(二)构建读者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透明的信用体系和奖惩制度,构建“奖励诚信、惩罚失信”的监督评价体系。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监督评价。读者信用评价以信用数据库为基础,将读者在馆期间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每学年对读者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以其作为学生评先评优、入党、就业、报送攻读研究生的主要依据,或在图书馆内作为评先评优、增加借阅权限和期限、享受读者优惠政策奖励的依据,建立读者诚信信息发布制度,将读者有关诚信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资料进行电子注册,通过网络系统在网上发布,动态跟踪,实施监控,让信用成为第二身份证。制定相应的教育与监督并举、奖励与处罚并行的双向监督奖惩机制,让诚信者受鼓励,不讲诚信者受处罚。

(三)构建读者信用教育体系

诚信教育既是思想观念的认识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修养,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

1.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构建“重诚信、守诚信”的舆论教育体系。诚实守信

的舆论氛围可以为大学生遵守诚信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高校应努力营造出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广泛利用校园新闻媒体,加强诚信道德规范宣传,引导大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营造遵守诚信的外部环境,并形成舆论压力,宣传诚信缺失的严重后果,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使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信条。

2.把诚信教育与成才教育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三育人”的过程,广大教师、干部在诚信教育中,应做表率和楷模。对学生,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各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应加强诚信教育,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大课堂,正面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危机现象。

3.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构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自我教育体系。大学生人格魅力的核心应该是诚实和信用,作为未来的国家主人,应当认真“经营”好个人信誉这个无形资产,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自我约束,加强自省修养。

(四)诚信治馆

维护图书馆的诚信形象,首先应树立诚信管理、教育与服务的统一意识。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同样工作人员加强读者管理,对不良行为实施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为了读者,因此,教育与服务是统一的。加强读者管理,寓教于管,这是落实为读者服务宗旨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由于服务应以人为本,诚信人格的保证不是靠强制手段,而是靠良心,是一种自觉行为,因此在认识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完善自我诚信的基础上,倡导馆员和读者做到诚信的“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把诚信作为道德伦理的底线,对不讲诚信的行为自觉去规范自己,提高责任感,强化诚信度。“他律”是应从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诚信的意义,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义务,让守信者因为守信用得到回报,让失信者因失信受到重创,形成高尚品德人格的自我追求。其次,建立合理、公开、有效、详细的条例或规章制度,对求知者起到规范作用,并享有知情权。了解自己该得到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及馆藏的使用。同时也起到对馆员的监督作用。在不影响师生汲取馆藏资源的前提下,强化防范监督维护工作。把读者当作讲信誉的人,形成馆员读者互信的良性关系。再次,以先进的现代化装备和设施为必要手段,充分挖掘馆藏的信息资源,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更有利用价值。馆内利用文字、图片、花草盆景等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最后,积极开展诚信建设的各种实践活动,不定期地利用展览、讲座、现场演示等形式对大学进行认识和利用图书馆、爱护书刊教育;利用信用评价机制,评选“文明读者”、“诚信读者”、“义务馆员”。

构建读者信用体系是大学生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信用体系的缩影。应依托大学校园和图书馆。以诚信管理带动诚信服务,用诚信服务体现人本诚信,确保公民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

(责编卢海)

猜你喜欢
诚信信用图书馆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图书馆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信用消费有多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