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华:现代皮影艺术的传播者

2009-05-22 09:22
中关村 2009年5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海淀区

沙 磊

林中华现在精神抖擞。

迄今为止,中华皮影文化艺术城给他带来的没有别的,全是一些诱人的正面消息:

2010年,中国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将登陆央视春晚为观众献上皮影才艺。

2008年12月,北京第三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现场观看了龙在天皮影艺术团的表演,并勉励演员们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贡献。

2009年,在圆明园正觉寺旁边的小院里,2000平米的“中华皮影文化艺术城”已经正式落户。项目得到海淀区政府的批准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

2009年,海淀区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皇家皮影艺术”被列入海淀区第二批非遗候选名录。

2009年3月,经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北京市教委同意,龙在天皮影艺术团被正式列入2009“民族文化进校园”重点演出单位名单。

……

30年前,在内蒙古赤峰老家惊奇地看到走街串巷的皮影老艺人表演,生动精美的影人给少年林中华一颗好奇的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0年前,因发现“按部就班的生活不适合自己”,林中华辞别黑龙江某高校的政工干部岗位闯荡北京。在当时他也许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立志做现代皮影艺术的传播者”。

他认为皮影产业化是目前这门传统艺术最大的课题。而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处于休眠状态的皮影戏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

他已经厌恶了“皮影戏好、皮影戏濒危、大家快起来保护吧”这个陈词滥调的三段论说法。“怎样进行保护,怎样具体地把这些事情弄好”成为他的工作重点。

打造皮影文化产业园是他的宏伟目标,尽管资金捉襟见肘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

“以文切入,以商养文。用经营模式把皮影艺术保护起来,不光保护还要创新,恢复它的造血功能。”林中华殷切地说。

为此,自2006年底到现在,他“基本上没有休息过什么”。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奢侈的,所以你得花力气。”

“忙是没啥说的,连过年都在工作,年夜饭家人都不得不等我吃饭。”

林中华的手机响个不停,那是一个电话频繁响起的采访。林中华像往常一样面带笑容地及时接听:“嗯,嗨……”对方可以感受到他愉快的心情。

“你们有什么啊?”电话那头开始询问,语气有些急促。

“很多项目,我们集皮影的展览、演出、工艺品、推广、传播、保护、教育为一体,希望能更好的向大家传播皮影文化!”林中华熟练地回答……

如果你问他想成为怎么样的人。他会认真地回答说,做现代皮影艺术复兴人、振兴人。

在复兴皮影戏的热情驱使之下,林中华和爱人王熙自愿地投入所有家当去推广传统皮影艺术,历经3年的阵痛,营收才刚刚逐渐平衡。

在复兴皮影戏的热情驱使之下,他研究了祖国各地大量的皮影戏流派,一头钻进故纸堆研究别人想都不想看的皮影辉煌的历史和惨淡的现状,他一天一天地走访大陆及港澳台各地的皮影艺人,每发现一例,都如获至宝。

皮影戏是中国对世界艺坛的独特贡献

林中华告诉记者,皮影戏是一门综合了雕刻、剪纸、美术、戏曲、音乐、杂耍、口技等多种民间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一般由六七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

林中华正是因为少年时爱看皮影戏而得到唐山皮影老艺人的垂青和怜爱,老艺人一场大病之后把祖上使用了上百年的皮影戏道具和箱子托付给了年幼的林中华。

在中华皮影文化艺术城,皮影制作师热情地介绍说,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它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据了解,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林中华对皮人了如指掌:“ 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凤、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在观看《武松打虎》皮影戏表演时,记者看到六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武松和老虎闪转腾挪,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林中华特别强调,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清代晚期,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三、四十家。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海淀区保护“非遗”文化有创意

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刘明星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但如何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我们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007年开始,专门扶持组建了这支名为“龙在天”的皮影艺术团,由皮影老艺人传授皮影表演知识,经过近一年的培训,演员们已经掌握传统皮影艺术的基本功,并能够登台演出很高水平的皮影戏。

林中华介绍,历史上曾有说法,慈禧、康熙、乾隆等在圆明园附近看过皮影戏,为了弘扬皮影这一传统文化,该项目选择落户圆明园。“皇家皮影艺术”是清晚期唯一曾经进入皇宫(颐和园、圆明园)演出过的皮影非遗项目。

“皮影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的时候曾经得到慈禧太后的爱戴……事隔100年后,不知老佛爷看到现在的皮影戏会是什么感觉?由龙在天皮影博物馆最新推出的皮影小品《百年一梦》风趣的表述了老佛爷睡了一百年醒来后看到皮影戏的感觉,让观众从一个小故事中了解了皮影的历史……”

2009年2月23日,圆明园管委会宣布,中华皮影文化艺术城近日已在圆明园落户并试运营,并从3月1日起正式运营。该皮影项目负责人林中华称,此项目已经海淀区政府的批准,北京市文物局也给予了相关支持。项目位于圆明园正觉寺旁,为一座平房的小院子。目前,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小平房已经经过装修,原有的白灰墙面已成青砖,墙壁、过道里也有了关于皮影的宣传。“中华皮影文化艺术城”及“皮影博物馆”在此安家落户,室内室外约占地2000平米,最多可容纳150人观看。

刘明星主任介绍,为了提高这些袖珍演员的专业水平,文化委员会、海淀文化馆专门为他们开办了这个形体、声乐培训班,培训班将邀请专业的舞蹈形体和声乐老师授课,每周两次课程,要长期办下去,让演员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从“非专业”变成真正专业的演员。

2009年3月19日,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在海北绿园召开。来自全区的申报第二批区级非遗文化项目的100多位传承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海淀非遗的保护工作。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涛,文化委员会文化科科长尹国祥等领导出席会议;原北京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石振怀专家出席,并现场讲解了非遗文化的有关政策和申报要点、方法。林中华欣喜地告诉记者,在会上“皇家皮影艺术”被列入海淀区第二批非遗候选名录。

产业化是目前最大的课题

尽管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皮影戏的影人造型,融有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装束与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在人民大会堂里也有以皮影画为装饰的大型作品《文成公主入藏》。

尽管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林中华仍为皮影戏的现状有不少隐忧,对此,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认为皮影戏产业化是目前最大的课题。他提出了总体上做成一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皮影文化产业园。产业园是个很大的概念,它主要有五个方面。

演艺方面,把皮影舞台化,即先锋皮影舞台化,把皮影搬上大舞台,我们将首先在《圆明园传奇》或《圆明园往事》上面进行尝试。皮影版先锋舞台剧《白雪公主与七个袖珍人》目前也已经完成前期排练,将于六一登陆海淀剧场。

皮影的展览,大约分五、六个流派。唐山皮影戏、孝义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台湾的皮影戏等全国各地据我们挖掘和整理的类型都涵盖进来,预计展览面积达2000-3000平米。

皮影戏传承和发展的方面,“袖珍皮影艺术团”的组建,就是对皮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一个创新和尝试。袖珍人,属于弱势群体残疾人,由于身高原因,生活、就业等诸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扬长避短,古老的皮影艺术却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反过来,这些袖珍演员的加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皮影艺术传承难的问题。

皮影雕刻、衍生品的开发,如服装、食品、文具、礼盒等皮影用品,把皮影融入日常生活。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件件时前卫而富含设计感却又悠悠传来传统气息的年轻人身上的T恤,这说明皮影完全可以时尚化。

皮影动漫的结合,皮影是动漫的根。皮影被誉为“闪电般的魔术”,“现代影视的始祖”和“卡通动漫的原型”,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把皮影和动漫联系到一起,把皮影影视化,立足于民族化,皮影动漫,大有潜力。

袖珍人皮影艺术团

“我们在爱的世界里长大,让我们也献出一份爱心”。这是中国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致全国残疾儿童的一封信中的倾情表白。

“因为我们有一样的身高,一样的童声”的他们向全国的残疾儿童,发出郑重地邀请——我们的表演将永远给残疾儿童免费!真诚地欢迎你们到中华皮影文化城观看演出!

“我们期待每一位残疾小朋友的到来,希望我们的皮影表演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笑声;更希望通过皮影艺术,让我们成为朋友!”

在皮影文化艺术城里,一支全部由“袖珍人”演员组成的袖珍人皮影艺术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些来自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的袖珍人身高只有1.24米左右,平均年龄24岁,与孩子一样身高,甜美的童声,可以大大拉近皮影艺术与儿童之间的距离。除了专业的皮影剧目,他们还能表演舞台剧和木偶戏。经过近一年的封闭式训练,这个团队将担任2009年“皮影文化进校园”的主要演出任务。

目前,演员们正在为皮影新戏《火烧圆明园》和《圆明园传奇》赶制皮影道具,部分工作人员也在练习英语,以期能够原汁原味还原当年火烧圆明园的场景。

林中华还首创了“北京市少儿皮影民俗文化教育模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孩子演出了240多场次,受到大家的喜爱。

2009年3月21日,在市教委体美处、海淀区文化委员会的指导下,旨在“引发少儿兴趣,弘扬皮影艺术”的“千场皮影进校园”活动,在海淀区中华皮影文化城举办了启动仪式。北京市“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再次掀起新高潮。

活动发起单位负责人林中华说,虽然这辆“流动演出车”目前还是租来的,但是,相信全体皮影演员的热情和精神会感动更多的有公益心、热爱民族艺术的朋友或者企业,会帮助皮影实现“专用车”的梦想——因为有了车可以增加很多演出场次,提高文化传播效率。

林中华介绍,“皮影流动演出车”的开行是皮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皮影艺术近2000年的传承历史上,没有一个民间皮影老艺人乘坐过专用演出车,今天,这辆车的开行,标志着皮影文化的传播从此进入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海淀区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我们来演皮影戏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