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黄的山果

2009-05-22 02:18乌树鸣
草原 2009年4期
关键词:水神老僧女士

乌树鸣

山峰耸峙,林壑幽深,祥云飘拂,烟光生辉。平日里坐惯了汽车或飞机的朱女士和先生,一走进这深深的峡谷,便觉得神清气爽,心扉洞开,仿佛步入了仙境一般。

时近中午,已经攀崖涉涧、拨藤扯蔓,朱女士和先生为了寻访高僧给朱女士治疗眼疾而徒步行走了三、四个小时山路,正在四顾茫然之际,忽闻“笃——笃——”的空灵古拙的木鱼声,从西面的一个烟霞掩映、林木苍翠的山谷中传来,宛如天阕徐开。古乐萦绕。早已汗水涔涔、饥渴难耐的朱女士夫妇。闻听这余音袅袅的木鱼声,立刻抖擞精神,踩着碎石和细草,循声疾行。待到近前,方见一位形似古佛,貌如仙翁,戒疤凸显,衲袄芒鞋的老僧,正叠手端立在一片草坪上注视着他俩。

朱女士和先生如同见到了隔世的父母,久违的亲人,心中生起一股无名的亲切感和兴奋劲儿。

“施主,打扰了。”老僧双手合十问讯。

“不,是我们打扰了您的清修。”朱女士和先生一同慌忙还礼。

“施主也喜欢这幽寂之地?”

“我们是想寻访一位高僧大德给我太太治疗眼疾。”朱女士的先生抢先回答。

老僧微微一笑说:“这里哪有什么高僧。只不过有一个冥顽的引路僧罢了!”

“刚才是您在敲木鱼?那简直是天籁之音啊!”朱女士吃惊地问。

“木鱼敲醒梦中客,清溪荡去尘劳心。”老僧的话,似乎在自言自语。

“看来,您就是我们寻访的那位高僧了。”朱女士和先生趋前两步,跪倒在老僧面前,情真意切地恳求。“师父,快大发慈悲之心,救救我们吧!”

老僧用慈悯、纯澈而又祥和的目光,迅疾扫了扫一副学者风度的陌生人,慢声慢语地说:“娑婆世界藏身久,光阴有限,莫待死临头。名闻利养总是空,世俗恩爱终分手,冤冤相报何时休。世人只知造孽不知忏悔,只求享福不知惜福。殊不知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二位施主,快快请起吧!”

“您不答应,我们就长跪不起!”朱女士和先生的泪水随之泫然滴落在老僧洁白的僧袜上。

一阵清风吹过。老僧皓首闪光。衣袂飘动,更显示出仙风道骨之态。

“佛法如海,惟信能人。你们信吗?”老僧故意在“信”字上加重了语气。

这一问,倒让朱女士和先生张口结舌。是啊,她俩一向认为佛教是迷信,更不齿于向神佛叩拜。今天,在眼疾久治无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被迫“屈身”到佛门中寻找“救命稻草”,跪倒在一个素不相识的老衲足下恳求帮助。但是,他那“空”、“尘劳”、“忏悔”、“名闻利养”等等词句不仅深深地印人脑海,而且还像发酵剂一样正在内心不断地膨胀,激发出一丝似乎久违的情感和莫名其妙的感叹。“信,我们开始信了。我太太从小就患眼疾,总有火辣辣的感觉,时时隐隐作痛,折磨得她痛苦不堪……”

这时,朱女士打断先生的话,急忙补充道:“为了这双眼睛,我们花了数不清的钱,但都没啥疗效。我到美国求学期间也四处求医,结果是越治越重。这次,我们到贵方名山宝刹拜佛。听众人讲您是名闻遐迩的高僧,所以我们夫妇虔诚地求您来啦!”说完,朱女士叩头不止。

“那我们坐下谈好吗?唉——”老僧仰天长叹了一声,率先席地而坐。

朱女士和先生见状,一扫过去的斯文,坐在了老僧对面。

老僧双目微闭,沉思少许,劈头便问:“你们知道传说中自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吗?”

朱女士和先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不仅看过小说《白蛇传》,而且还看过电影呢!”

“你们是不是认为这是一出编造的神话故事呀?”

“当然是神话故事。”朱先生用相当肯定的语气回答。

“差矣差矣。”老僧无意间摸了摸发白的两鬓说,“其实历史上确有其事呀!一些动物经过长年累月的修行会出现所谓的功能,这并不稀奇。白蛇化现成白娘子,是因为她在修炼过程中不能断除淫欲,故误入歧途,执意追求人世间的男欢女爱。但是大自然的法则是不允许人畜交媾的乱伦行为。即使是文明高度进步,观念迅速更新的今天,也是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白蛇传》里的法海和尚,阻止白娘子和许仙这种人畜乱伦行为,正是出于大慈悲心。因为白蛇如果不立即终止这种恶行,并深刻地忏悔,将会毁了她多年修炼所得的道业。同时也会将许仙推进恶道。”

老僧用炯炯有神的目光,审视着朱女士夫妇那既显惊奇又显疑惑的面孔,接着说:“把白蛇压在雷峰塔下,实际上是让她闭门思过,闭关修行。强制她消除淫欲之心。《白蛇传》竭尽诽法谤僧之能事,把慈悲的法海和尚编造成恶魔,把佛菩萨写得那么不通情理,拆散人间美满的爱情,而把妖邪白蛇和青蛇渲染得极有人情味,但却忽略了人与畜生有根本区别这一铁的事实。作者这样正邪颠倒、误导大众、诽佛谤僧是有悖因果的。”

接着,老僧感慨万端,愤愤不平地说:“对白娘子与许仙这种人畜婚配行为的同情和赞美,是正邪不分,清浊不辨,黑白颠倒的表现。对法海和尚的歪曲、污蔑和丑化,是对真理和人间正道的攻击。这种观念上的所谓更新,伦理道德上的所谓进化,真是害人不浅,后患无穷啊!作为正信、正义、正道的代表人物法海和尚,实在是沉冤太久,早该还以清白和公道了!”

老僧讲到这里,再次用同情、悲悯且又带有几分责怪的眼神望了望朱女士说:“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给你们听吗?因为你的眼病跟这个故事有关!”

听了这话,朱女士脸色瞬间大变。她情不自禁地看了先生一眼,发现先生也早已是张口结舌,不知所云。

老僧从朱女士身上收回目光,长时间地注视着头顶上轻浮的白云和展翅飞翔的鸟儿后,将白蛇白娘子和青蛇小青,不听法海和尚的善意劝告,反倒与他斗法,用秘咒调动水神,推波助澜,兴风作浪,水淹金山的过程娓娓道来……

当时,由于水神不明事理,所以闻听秘咒立刻率领水族众兵将匆匆前来助战。

瞬间大雨倾盆,江河横溢,浊浪滔天,水位暴涨,金山寺陷入了灭顶之灾。法海和尚顷刻间胆战心惊,目瞪口呆,无计可施,仰天悲叹。

水神的这种正邪不分,助纣为虐的做法激怒了护法观战的诸位天神。在这种危急时刻,天神急命天兵天将施展十八般武艺。严惩大逆不道的水神。

顿时,金山上空,浓云翻卷,电闪雷鸣,喊杀之声震耳欲聋,被斩头颅四处滚动。

水神虽然武艺高强,谋略超人,但毕竟不是天兵天将的对手。

轰隆隆——嘎啦啦——

一道道耀眼的电光闪过,随后便是惊天动地的雷鸣。

天兵天将施展法力。将一团红光四射的火球狠狠砸向水神的面门。当火球即将击中水神的要害时,道法颇高、身手敏捷的水神,突然一个蛟龙人海,纵身沉入水底,逃之夭夭。

水神尽管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双目却被电光灼伤,疼痛难忍,站立不稳,几欲倒地。

水神的部属拥上前去,紧忙用一条白绫包扎好水神的双眼。马不停蹄地将其护送到另一座山上的小庙里,求助于一个有功夫会治病的和尚。“快将白绫取下,待我

施法用药。”和尚的语音里,充满了无限的焦虑和仁慈。

水神的部属按着和尚的吩咐,立马揭掉了水神跟上的自绫。

白绫刚刚揭下,一位天上少有、世间无双的绝妙美女,便出现在和尚眼前。

“啊——”和尚情不自禁地惊呼一声,心神早被爱河之水推向波谷浪尖,男欢女爱的情境使其难以自持。

“快给我家大王治眼吧!”水神的部属齐声提醒和尚。

可是,这位修炼多年且有一定道力的和尚,因一念之差,功法消尽,再也无力相救,只能在爱河之中疲软游动,喟然悲鸣了……老僧讲到这里,轻声询问朱女士:“你知道这个故事里的水神和那个和尚是谁吗?”

朱女士摇着头说:“请师父明示。”

老僧呵呵笑着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朱女士的先生风趣地问:“那是不是就是我们夫妇俩呀?”

“天哪!我是《白蛇传》里的水神转世?!”朱女士首先大惊小怪起来。

“不可能吧?!”朱先生的嘴巴也凝固了。

“就是你们二位呀!”老僧的语气相当坚定。继而,他又温和地说:“太太的眼疾久治不愈,都是前世种下的因哪!”

朱女士转过头,深情地注视着自己的先生,莞尔一笑,调皮地说:“原来,你都追我千百年啦?!怪不得你一直对我那么好呢!”

朱女士的先生抿嘴微笑,低头不语。

这时,老僧缓缓地站起身来。先活动活动筋骨,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水漫金山寺虽然不是水神的本意,但因无知而成了妖邪的帮凶,罪孽不小啊!过一会儿,你们夫妇俩先到我的佛像前真心忏悔罪孽,回去后还要多拜《梁皇宝忏》,常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只要诚心忏悔改过,就能化解与冤亲债主之间的矛盾。矛盾化解了,病也就会很快好的。”

“谢谢师父。”朱女士和先生再次跪倒在地,虔诚地磕起头来。老僧随即朗声吟诵道:“贪嗔不肯舍,徒劳读佛经。开方不取药。病从何处轻?”

朱女士和先生聆听了老僧这番字字珠玑的开示,如醍醐灌顶,似响雷炸散乌云,眼前豁然明亮,心胸顿时开朗。立马觉得身旁的每一棵小草都在闪耀金光,远方每一片绿叶都浮现着佛陀那慈祥的面庞……

老僧用慈悲的目光,注视朱女士和她的先生少许,缓步走到一条斜陈身侧的小溪旁,弯腰从一个石凹中拾起两枚鲜黄欲滴的山果,折身返回,递给二人每人一枚。

朱女士和先生接过山果轻轻咬了一口,顿觉甘洌清凉,齿颊生香,华润味美,周身爽快。

老僧看着他俩咀嚼的滑稽相,孩童般地笑了。他脸上的每道皱纹中都涌动着欢乐的浪花。

“这山果本来是苦的,难以下咽。但只要浸到这泉水中,不需三个月就会变得甘甜爽口。此水冬暖夏凉,具有除邪祛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如若长年饮用,不是神仙胜过神仙哟!”老僧的话,既诙谐又亲切。

“这么说,您长年都在此修行呀?”朱女士好奇地问。

老僧笑了笑,说:“难道清修不也是一种乐趣吗?人头熙熙,皆为名来;步履攘攘,皆为利往。可惜呀,现在的世人只知往钱眼儿里钻,什么仁、义、礼、智、信,全抛到九霄云外了!”

日影西斜之际,朱女士和先生不得不与老僧挥泪告别。夫妇二人再次深情地凝望着这山青树碧,泉涌瀑泻,狍走绝壁,鸟鸣花间的胜地,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无名的敬畏和感恩;对在此修行得道的老僧,产生了一种无限的依恋和敬仰;对在滚滚红尘中拼搏挣扎的自身,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认知和剖析。不过,最明显的感觉是,头脑愈发清醒,心胸豁然开朗,周身格外轻松,人性迅疾复苏。

夫妇二人走了很长一段路程,回首相望,只见老僧像株溢翠喷绿的松柏,挺拔屹立,仿佛仍在向世人诉说着人生的真谛。

朱女士走着走着,突然来了灵感,笑问夫君:“你看师父是不是法海和尚转世呀?”

先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师父不管是不是法海和尚转世。依我看是一位驻世佛菩萨确定无疑。”

“鬼激灵!”朱女士咯咯地笑着。伸手挽起先生的一只胳膊,朝着紫气盘盘,嘉木森森的山谷深处走去。

此时一缕阳光,穿越崇山峻岭和果繁枝茂的林木照在她们的头顶上,使之愈发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希望……

责任编辑刘广燕

猜你喜欢
水神老僧女士
女士不停买衣服的背后
老僧
探讨《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
这位女士一个月读了100本书
女士找茬
古木老僧图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