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宗族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2009-05-25 04:25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宗族乡村治理作用

缪 凯

【摘 要】 宗族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在我国存在和发展。宗族力量以宗亲观念为主导,在乡村中发挥着为部分农民代言,有利于为繁荣乡村经济,协调生产、互帮互助,能有效调节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因此,对待宗族力量,一方面要引导宗族力量发挥其对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其从不同层面为乡村治理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宗族的控制,使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活动。

【关键词】 宗族;宗族力量;乡村治理;作用

宗族,简言之是一种实体性的宗法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父系家长制为内核,以大宗小宗为准则,按尊卑长幼关系制定的封建伦理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宗族力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中曾经遭到沉重打击的宗族力量迅速地复活,且在乡村社会影响显著,这股“回流潮”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理性地分析中国农村宗族力量复兴的深层次原因,辩证地看待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对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农村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农村宗族力量继续存在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中国的宗族重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复兴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社会历史与现实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原因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下。改革开放以后,虽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是很落后的,农民利用科学知识对自然和社会施加的影响很有限。目前中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使农村社会生产力有了现代化的因子,但基本上仍然是不发达的小农经济。这种不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现代化的力量对农村的渗透力度,再加上农村社会的封闭性,现代化的力量对宗族力量的影响就较弱,这就为宗族力量的复兴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2、政治原因

国家政策方面的缺陷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原因。1949年以来的中国,一方面,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有意识地弱化宗族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实行的却是二元经济结构和严格的户籍制度,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农民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这种二元社会运行机制又有利于宗族发挥它的作用。即使有农民工进城,但他们也被城里人视为边缘人,自己心中也认为自己是“临时的过客”,最终还要落叶归根。他们生活在乡土社会,血缘的关系使他们更加容易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基础的宗族生存环境就成了宗族力量复兴的温床。

3、社会原因

在传统乡土社会里,人们以姓氏为基础,聚族而居,同一村落基本上是同一个祖先,世代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社会结构变迁很慢。现在,我国实行的是行政村体制,一个大的自然村是一个行政村,或者一个行政村包括几个自然村,自然村仍是主体,农村制度变迁依然很少。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获取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所以说,它是一个社会变迁很少而且变迁速度很慢的社会。”这种生存环境是宗族力量未能从根本上予以消除的一个重要原因。

4、文化原因

我国的宗族制度产生于氏族社会的末期,成熟于西周时期。历代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不断地鼓励其发展,使之越来越精细发达。封建专制与宗族制度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两千多年来,起源于血统、身份、宗教、伦理以及法律等自成体系的社会价值早已内化为民族精神,已根深蒂固地积淀在人们的头脑中,要改变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价值观,并不是几场运动就能奏效的。只要传统文化环境依然存在,宗族力量存在的条件并未完全消除,一旦有了适当的条件和气候,宗族观念便会被激活。

二、宗族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1、政治功能

宗族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农民利益的集团,从政治角度而言,其存在为农民利益的反映与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单个农民的政治呼吁能通过宗族而将其声音放大,其问题也会受到瞩目,有了这个“代言人”,农民有了一个反映民情的窗口,很多事也都能得到理性的解决,这无疑是有利于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杜赞奇曾说:“宗族力量的强弱主要体现为其在农村政治体系中的作用是否重要。一般来说,宗族力量越强,其在政治中的作用越活跃。”因此,我们应力求宗族在政治活动中积极因素的发挥,让其成为乡村治理中真正的民声“代言人”。

2、经济功能

宗族复兴为族内多方位的互助合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宗族能促进乡村的协调生产。宗族的互助生产能形成“规模效益”,例如在秋收季节时就需要多人协作才更有效率,结果经常见到已经分家的后代在农忙时搭伙干活的情景,因为这样能够获得“规模效益”,对各家各户都有好处。其次,家族企业的大发展有利于繁荣乡村经济。归纳起来表现在:第一,筹集资金。许多乡村企业、商业、个体户等的启动资金以及应付困难时的资金,大多来自于有血缘亲属或同宗族人中。第二,提供信息。同族人中有的分布全国各地工作,有的四处奔波,因而这就能为乡镇企业或个体商业户提供产、供、销等方面的信息。第三,形成规模。一些地区性的大规模的产业群或商业群的建立,通过族人之间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原料的互助,宗族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方兴未艾的联宗、认祖和寻根活动为宗族构建起庞大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可谓是宝贵的经济资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一便是家族的纽带,“认祖归宗”至今仍是华夏儿女最强大的向心力之一。

3、社会文化功能

从社会生活角度而言,农民往往能够通过宗族重建感到一种特殊的心理满足和文化满足,这对于稳定地方秩序和人心、建设和谐乡村社会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宗族文化丰富了村民的闲暇生活,具有凝聚村民的作用。宗族文化是广大村民精神生活的寄托所在,能满足村民的心理和文化需要,减少或降低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在心理失衡下可能出现的失落、迷惘以至报复情绪,从而可以稳定地方秩序和人心。其次,宗族文化有利于约束村民行为,对村民自治的良性发展有借鉴意义。开展宗族文化活动,村民对宗祖、菩萨有某种敬畏感,不敢做那些明显对大家不利的坏事,这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宗族成员的行为,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干群关系的和谐。再次,宗族具有调节纠纷的仲裁功能。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村民之间以及家庭内部发生矛盾是难免的,其中不少纠纷是纯粹属于道德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法律及政府在纠纷调解中的无能为力,而宗族却可以有所作为。

不可否认,宗族作为乡村社会的历史客观存在,其复兴能够从不同层面为乡村治理做出重要贡献,对乡村社会稳定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宗族力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也要加以预防和限制。

三、结论与思考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场立体的现代化,为赶超先进发达国家,不得不采用一些超常手段和便捷途径,由此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诸多因素往往是集功力与阻力于一体,同时发挥推动和阻碍现代化的双重作用,宗族力量的复兴有一定的文化历史原因和社会心理需求,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仍将在我国存在和发展。

对待宗族的作用,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一方面要加强对宗族的控制,使其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活动,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宗族创新,使宗族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 杨 嬛,左 停.中国乡村治理中宗族功能的变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 寇 翔.宗族势力复兴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3] 邓 彦.乡村治理与宗族复兴的博弈机制.农业考古,2007.6.

[4] 王晶梅,李熙麓.宗族势力:当前我国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兰州学刊,2003.

[5] 钟添生.转型社会中宗族精英的村治逻辑.农业考古,2007.6.

【作者简介】

缪凯(1984-)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

猜你喜欢
宗族乡村治理作用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