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资金和市场信用的概念辨析

2009-05-25 04:25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资本资金

姚 宇

【摘 要】 资本和资金的混淆是造成经济学理解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两者范围、内涵和定价机理的差异,并阐述了混淆产生的历史原因;基于两者的差异分析。作者进一步提出资金作为生产组织要素的功用,并以此分析了生产当中企业利润的来源。

【关键词】 资本;资金;市场信用;组织要素

由于时代的传承性,生产要素差异的扩大往往被忽略或被认识缓慢,如技术和技术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本、资本和市场信用等。其中资本和资金(市场信用)这两种生产要素最容易使人混淆,而这种混淆普遍见于各类经济学教材之中——从经济学原理到会计学原理,造成了很多人的错误理解,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概念的区别

一般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对资本(capital)的定义都是指:资本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如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给出的资本定义:“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①这一定义大体符合古典经济学的一贯传统,如约翰•穆勒说:“除了劳动和自然力这两种基本的和普遍的生产要素外,还有另一种生产要素,若没有它,工业便只能处于最初的原始而简陋的状态,而不可能进行任何其他生产活动。这就是以前劳动产物的积累。这种劳动产物的积累称为资本。”②

资金(funds)在不同方面有不同定义。会计上称资金是流动资产,包括现金、短期债券等,其目的为了支付,或是一种价值的储存和中介方式。《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资金的解释是:“经营工商业的本钱”。③关于资金的定义在百度百科中总结如下④:

(1)资金是垫支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

(2)资金是以货币表现,用来进行周转,满足创造社会物质财富需要的价值,它体现着以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资金是用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物资和货币。

(4)资金是国民经济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

概念(1)和(2)表述了资金的预付资本的内涵,其用了“垫支”和“周转”这两个概念;概念(3)和(4)则表述了资金作为社会财富总量衡量的功能。从这两种功能来讲,资金与经济学中的货币资本内涵具有一致性,前者强调货币资本的预付功能,后者强调货币资本的财富评价功能。西方经济学当中并无资金这个概念,但其通过对资本定价模式的探讨,将资本和资金两个概念完全混淆在了一起。

市场信用(credits)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一种市场机制下形成的借贷关系,之所以称为信用,是因为贷方认为借方有还款能力,即借方具有信用,例如,我们常常看到银行给予顾客以不同的信用额度。这样在生产环节,资金和市场信用就只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对于生产者而言是用来组织生产的资金,对于金融提供商而言是一种市场信用的传递,两者总量上一致,都是国民经济中财产物资的货币衡量值,即社会财富。

在总量上,资本与资金(市场信用)截然区分,资本是生产的历史积累,在任一时点上是确定的;而资金(市场信用)则不然,其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市场上骤然的流动性变化就是实例,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资产定价模型说明(假设资产收益是持续匀速增长):

W=Y÷(R-g)

(W表示社会财富,g表示金融体系认可的年增长率,Y表示国民收入,R表示年利率)

由于增长率的判断源于人们的预期,市场信用总量就可以在无穷和Y/R之间浮动。因此,将资本和资金的定价混淆在一起是错误的,应予以澄清。

二、混淆的主要形式和来源

经济学当中关于这三个概念的混淆比比皆是,比如将借贷市场关于资金的定价描述成资本的定价,从而导致在生产函数构建当中的严重混乱;比如现在有人讲:“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资金”,但马克思说“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这中间的区别是巨大的。

1、混淆的主要形式

资本的定价模式是混淆的最主要形式。按照新古典经济学,资本是构成生产函数的生产要素,按照边际贡献分享生产成果。社会的资本总量是社会固定资产存量和社会总存货,不论总量或性质上都与社会的市场信用额度不搭边,但对于资本的定价却采用了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这也正是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截然不同的原因。基于市场信用的论述因此也多不可靠,如在比较优势当中的所谓资本富集。

与之相联系的是利润来源上的混淆。萨伊认为:既然价值由三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那么,三要素的所有者理应取得相应的报酬,即工人得到工资,资本所有者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那么利润从哪里来?萨伊、马歇尔等人为了应对这种困境,也为了掩盖资本家剥削的本质提出了所谓企业家才能的论断,提出利润来自于企业家才能。而如今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并没有企业家才能的论述,其干脆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利润。可只要我们留意一下我们周边的小企业,不论餐厅还是小工厂,老板(不参与生产经营)赚钱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问题显然不在于此。如果放在整个社会的视角去看,利息、地租与工资之外,存在一部分被社会分配的收入是不争的事实。

2、混淆的来源

混淆的来源在于古典时期两个概念覆盖范围的重合性。古典时期采用金属货币,市场信用十分匮乏,金属货币本身作为人类生产出的耐用品,具有资本(以前生产积累)的特性。这时,金属货币与资本之间存在着等价交换,作为组织生产的资金与投入生产的资本在总量上实现着平衡,当整个社会资本增加时,经济系统会自发的要求增加金属货币生产以与之匹配。因此,资本和资金混淆在了一起。

随着市场信用的逐步出现,金属货币逐步被货币符号所代替,资本与资金之间也不再存在等价交换,资本与资金的本质区别显现出来,即:资金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是生产要素,都不能直接的参与生产,其只是一种承担风险的能力;而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是和劳动力、土地一起参与生产的。市场信用的发展使资金和资本覆盖的范围差别越来越大,资金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财富的货币量值,资本仍是生产积累存量。

当前来看,混淆的来源主要来自于资金的适用范围与资本的较大重合性,是市场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目前而言,组织生产的前期主要投入就是固定资产购进、原材料购进(以存货为主)和场地租金,前两项属于生产要素中的资本。由于这两项在前期资金投入中所占比重较大,资本和资金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混淆。

三、资本与资金(市场信用)的不同定价方式

1、资本的定价

一般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定价都是首先将个人储蓄与资本挂钩,以利率为等待受益,在人的当期效用和未来效用之间构造最大效用函数。⑤这种论述看似合理,其实是在重复着古典时期对于资金和资本的混淆。首先,与个人储蓄相挂钩的不是资本而是资金,是个人的社会财富,取得利率(社会等待收益)的也是社会信用的拥有者,而与社会储蓄不直接相关;其次,劳动产品的节约与利率不直接相关,与社会对劳动产品在社会财富中的构成判断相关,其只是取得利率收益的一部分。

资本的定价基础是固定资产折旧(或存货的减值损失),当资本的边际产品大于资本折旧额时都会增加资本需求,反之减少资本需求。这也就与企业会计当中资本的成本形成了一致。资本品千差万别,如果要抽象一个资本市场均衡的话,因变量应是折旧率。

(S表示资本品供给、D表示资本品需求、Q表示数量、g表示折旧率)

由于资本品的需求曲线实际是资本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贡献,所以,资本品市场均衡时社会资本贡献总是大于资本折旧。

2、资金的定价

与资金(市场信用)市场相联系的是利率,这一点反而可以用西方经济学教材当中对资本的描述进行说明:个人储蓄与资金(市场信用)挂钩,由于利率的存在,人们会选择当前消耗资金或未来消耗资金,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资金的定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市场定价,是由货币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这里不再赘述。

四、资金的作用

对于企业而言,资金的作用是组织生产。《现代汉语词典》中给于资金的定义就是“经营工商业的本钱”。虽然新古典经济学放弃了资本“预付”的观点,但生产经营即使不需要预付,必要的信用担保确实是有必要的,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企业注册需要注册资本金就是一种信用担保。当前资金即使不再用来预支工资和原材料(实际上这样的情况还是大量存在的),生产经营企业也必须拥有某种财富作为信用担保,即前文定义当中的“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有价值的物资和货币”。放弃预付观点之后,资金的形式不再是货币资金,而是货币对财富的衡量,通过财富担保的形式形成对生产的组织。

五、组织要素的发现

关于组织要素的提出首先见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他在书中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企业家们总是以自己的创造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创造出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效用,给企业的生产过程指明方向,是生产要素组织化。”这里马歇尔为了摆脱三位一体理论不能解释企业利润来源这一困境,借用了萨伊所提出的企业家才能这一概念,不同之处在于马歇尔并没有将企业家才能与其他生产要素并列,而是认为它是一种组织要素,“是生产要素组织化”。

应当说,马歇尔在生产要素之外,设立了一个组织要素具有合理性,其有力地解释了利润的来源。但用企业家这一特殊的人群去解释,明显有意识形态的内涵,有较明显的掩盖剥削的意图。谁是企业家?当然不是工人或管理人员,他们取得的是工资,不是利润;企业家就是资本家,二位一体,在古典时期,只有资本家才能承担风险,也只有资本家才能组织生产。

当然,组织生产并不是因为资本家这个人具有特殊的能力,而是其拥有生产要素,是生产关系决定的。在古典经济前期,生产通过金属货币——“预付资本”这一形式进行组织,随着市场信用的发展和货币符[LL]号的出现,生产组织逐步让位于市场信用(资金)。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造成了资本和资金长期的混淆。市场信用的发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组织要素背后的生产关系的实质,尽管个体信用在很多国家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知识所产生的市场信用也造就了很多富人,大众持股公司也在美国有了很大发展,但市场信用的整体拥有者仍在少部分人手里,对工人的整体剥削并没有因为市场信用的发展而消失。

六、企业利润的来源

举例分析:假如某甲借来100万元(组织要素投入总量)开工厂,扣除各项成本(原材料、土地租金、固定资产折旧、人员工资等),盈利20万元(组织要素收益),其中利息5万元,某甲自身结余15万元。

在一般会计分析里面结余的15万元应当是净利润,那这15万元从何而来,为什么信用提供方不全部要求所有组织要素收益20万元,是不是组织要素收益只有15万元,而剩下的5万元来自于别的生产要素。这需要分析组织要素的形成过程。

组织要素的形成并不是单纯的资金转移,而是一种信用输出,只有接受方具有市场信用该项输出才具有可能,接受方信用越高,要求利息越低,接受方信用越低,要求利息越高,当接受方无信用时,输出方会要求全部组织要素收益或自己经营该项目。因此,组织要素的形成是双向制约的,双方要求分享组织要素收益,即,利息5万元是组织要素的供给收益,结余15万元是组织要素的担保收益。

资本与资金(市场信用)概念的理清有助于对厂商生产函数的深入理解,资本的供求市场并不是资金的供求市场,其价格也不应是利率,资本的供求均衡与折旧率相关。以折旧率替代利率,重构生产函数,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理解要素贡献;将市场信用(资金)作为组织要素,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利润的来源,重视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通过诚信经营推动企业发展。

【注 释】

①⑤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38.

②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赵荣潜译,商务印书馆.1987,53.

③ 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6,1662.

④ http:∥baike.baidu.com/view/92610.htm.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1975.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2版)[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 何炼成.价值学说史(修订版)[M].商务印书馆,2006.

[4] 斯坦利•布鲁.经济思想史[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唐国平.会计学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 罗斯.公司理财(第7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 姚宇.从要素制衡谈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9.1.

[8] 宋琳.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区别[J],会计研究,2004.12.

【作者简介】

姚宇(1977-)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资本资金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2014年度中国资本“金桥奖”
2009中国资本市场最佳创富IR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