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2009-05-25 04:25谢开云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水文化陕南旅游资源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陕西安康发展旅游业的水文化资源优势,认为水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安康位于陕西南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安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然而水资源缺乏整合开发,文化内涵欠缺。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功范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安康水文化旅游资源的十项有见地、有针对性的构想和策略。

【关键词】 陕南;水文化;旅游资源;策略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它常常是一个地区旅游业能否发展的重要的决定性的资源基础。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人们常说陕南水多。尤其是安康,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达11600立方米,不但是陕西之冠,也位于西北地区之最,有了水没有文化不行,因为旅游离不开文化,所以水文化资源开发势在必行。

一、人们对水及水文化的认识

科学发展已经证明,人类的起源和生存都离不开水。在人类以采集食物为主的渔猎阶段,水是食物的直接来源之一。人类进入农耕阶段以后,用水制陶、灌田,更是离不开水。为了生存,先民们聚于靠近水的地方。《帝王世纪》载:“神农氏,姜姓也。……人身中首,长于姜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考古学也证明我们的先民确实生活在靠近水的地方。距今约70万年左右的北京人聚居的周口店地区,“位于古老的河床之内”。而“仰韵文化的民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地方建立村落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先民们正是从自身的实际体验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这种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先民们把水看作是万事万物中第一位的,《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代西方提出“四元素说”中有水,佛教中的“四大说”也有水,水具有流动、湿润、阴柔的性质,又兼有养育与毁灭的能力和不可捉摸性。人类的童年时期对水是又爱又怕,因此产生了水崇拜,赋予水以神的灵位,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中国人对水含有东方哲学的思考,赋予它许多人的品格涵养和社会特性,因而自然物的水和社会的人具备了某种同一性,这才是水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性。在古人看来,水对其他万物显示了一种宽厚大度的精神,它给予万物的恩惠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周易》说:“水养物而不穷。”《老子》也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因此具有许多美德。水作为自然物的社会化和道德化,是中国人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种独创。它不但把人与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化,也把精神与物质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一体化。可见,“水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水”一直是人类经久不衰的歌咏对象,关于“水”的词汇和成语很多而且有很高的使用频率。水滋养了人类文明,也濡养了人类的文学艺术。孔子说:“近山则诚,近水则灵”。黑格尔则说:“近山使人塞,近水使人通。”所以世界文明大都以水文化定位。英国有泰晤士河文化,德国有莱茵河文化,法国有塞纳河文化,美国有密西西比河文化,埃及有尼罗河文化,伊拉克有两河文化,印度有恒河文化。我国则有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汉水文化等。文化反映的是一种精神需求,需要什么就会关注并努力去弘扬那种文化。

二、安康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水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匮乏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我国最缺乏的自然资源之一。安康相对于全国来说,什么都缺,就是水不缺,而且水资源丰富。据《安康市2007年水库基本情况统计表》记载,境内有用于农田灌溉的水库112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到258000万立方米之间。境内规划水电站6座,已建成3座,安康瀛湖水电站库容量25亿立方米,石泉水电站库容量2.9亿立方米,喜河水电站库容量1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07亿立方米(地表水),人均水资源约3700立方米,为全省之冠。约为全国人均2100立方米水平的1.8倍,约为陕西人均1290立方米水平的2.9倍。若将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一并计算,安康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高达11600立方米,具有供水能力5.2亿立方米,但目前开发利用能力较低。境内河流域水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40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3条,1000平方米公里以上的有10条,地表径流量107亿立方米。过境客水145亿立方米。安康在陕西乃至大西北地区的最大优势就是丰富的水资源以及众多的山河湖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这一优势将更加明显。安康人很含蓄,不特意说出水的优势,但已将水蕴含于名称当中了。石泉、汉阴、旬阳、汉滨、白河等县名中带水,岚皋的“皋”是水边高地。安康城更是真正意义上的但至今尚无多少知名度的大西北的水城,它的名称本身就含有消弭水患、祈求平安的意思。

三、国内外成功开发水文化旅游资源的成功范例

未来的人类既然最需要的是水,那么吸引人们眼球的必定是与水有关联的景点,人们最想领悟和感受的必定是水文化,以及由水文化衍生出来的酒文化和茶文化,并在水文化的洗礼中满足对水的渴望心理。考察国内外旅游业的现状,虽然目前人们侧重于看山、看文物古迹、看人造园林,但水的魅力不可小看。

意大利的威尼斯,小桥一座连着一座,椭圆拱桥平整光洁,静静地卧成半月形状,水是威尼斯的灵魂。游客们泛舟水上,听歌手唱歌,观看美景,乐在其中。

苏黎世是瑞士的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在拉丁语中就是“水城”的意思。从水面参观市容,经过两岸的房屋、教堂、议会大厦,沿途可见风光独特的村落,引人遐想。

非州贝宁人民共和国的南部,有个坐落在天然深湖诺库存湖上的水上村庄,名叫冈维埃,人口万余人,数以千计的草房屹立在高出水面一米多密密麻麻的木桩上。居民们出门赶集都要乘船。这个颇似“非洲威尼斯”风采的村庄,每年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

我国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镇内小河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民宅背水面街,半数以上是明清的建筑,江南一带,水乡古镇有数百之多,周庄因最具神韵,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

绍兴古城与镜湖交融在一起,一道水,一道城,城在水中,水上有城,风景如画,水城相映成趣,每年游人如织,旅游事业兴旺发达。

四、安康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1、在宣传的策略上,打出“西北水城——中国安康”的旗帜

安康市包括宁陕县、石泉县、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旬阳县、白河县、镇坪县、汉滨区,共九县一区,都是滨水城市,河湖纵横其间,无论是水资源总量还是人均水资源量在中国大西北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打出这样的旗帜。

2、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形成网络状立体水上文化旅游业

汉江在安康境内340公里,政府规划修建6座大型水电站,目前3座已经建成。汉江的梯阶开发,将出现几个大型人工湖泊,形成重要的点状水资源,加之汉江、任河、洄水河、权河、蒿坪河、洞河、汶水河、池河、蒲河、两河、饶峰河、大坝河、子午河、黄洋河、月河、喜河、岚河、四季河、滔河、大道河、朱溪河、南江河、霸河、吉河、神河、旬河、吕河、仙河、蜀河、双河、冷水河、白石河等线形水资源,点线交叉,可将紫阳、石泉、汉阴、汉滨、岚皋、宁陕、平利、镇坪、旬阳、白河及沿途乡镇村落构成一个水网地带,可自然形成一批水城、水镇和水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可以建设一批水上景点散落其间,可融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饮食养生、居家渡假、商业交流、体育休闲、文化民俗研究等为一体,形成立体网络状的水上旅游业。

3、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目前,安康水文化旅游的游客主要以当地人和西安人为主,消费水平非常有限。必须大力开拓国内客源市场。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即将一江清水送北京。人常说饮水思源,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印制安康水文化宣传册在京津塘和沿海发达地区发放,打出“饮水思源游安康”“同饮一江水,旅游到安康”的口号,在中央台和地方台播放安康水文化旅游的宣传片,还可举办水文化旅游节、民歌节及安康饮食文化节,增加安康的知名度。安康有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如龙舟文化、汉剧文化、民歌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可综合开发利用。一个“水”字差不多要涵盖安康许多景点的文化内涵,如汉滨的香溪洞、奠安塔、石梯古渡,宁陕的城隍庙、十八丈瀑布,旬阳的禹穴、太极城,岚皋的神河源、千层河瀑布,紫阳的仙人洞等都与水有关,平利的女娲文化也与水有关联,女娲应该是先于大禹的女性治水英雄。旅游可以水为轴心,以山为依托,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客人来了,既游历了山水,也观览了独具特色的安康文化,这就使安康的水文化旅游别具风采,独具安康神韵,游者来到“西北水城”,可以产生“东方威尼斯”的美好联想。

4、精心设计,体现水乡风情

安康要结合库区移民搬迁,有计划有目的地傍水修建特色城镇及村落,如仿古一条街,特色民居、特色船居、岛上孤村等,多在水上修桥涵回廊、楼阁台亭,修建水上游乐场,如水上滑翔伞、浮动游泳池、滑水、碰碰船等,开展水上竞赛项目。发展环保型生态水上旅游,做大水面淡水养殖业,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以垂钓,还可将游客钓到的鲜鱼现场烹制,让游客品尝美味佳肴。建设明清时代水码头和明清时代的河街,修造各式明清船舶,布置明清歌舞表演,船上刺绣织布,茶艺、曲艺表演及船上时装秀,组建纤夫队,学唱船工号子,重现古今水乡风情。

5、开拓有效的筹资渠道,建立专业的水文化旅游企业集团

水资源的短缺必然导致其价值的与日俱增,安康可以采用市场运作,在本地开发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本着“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放宽市场进入条件,鼓励公司或个人投资水文化旅游项目,他们现在介入买的是可以稳定升值的“原始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前景应该看好,未来获利空间大而风险小。随着水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成立一个专业的水文化旅游集团,全权负责安康水文化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以便实行专业化的管理、规划、宣传与监督。这样,投资项目完成以后,水文化产业归当地旅游集团,旅游经营一部分利润归投资商。这对进一步开发安康水文化旅游,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将会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6、加大安康旅游“硬软件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切便利

硬件建设方面首先是加强旅游交通路线的建设,随着西汉、西康、十天高速公路的修建,安康的客流量会急剧增加,将成为西安、重庆、武汉三大经济板块和三大旅游区的枢纽,也是中转站,交通的便利将给安康的水上旅游和“西北水城”建设带来极大支撑。但是县级公路弯道多,坡度大,不尽人意,政府应加大投入,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游客的旅游住宿与安全也是硬件的重要方面,凡安康境内水文化旅游景点,一要建立适应不用游客层次居住需求的宾馆,搞好环境卫生,体现安康文化特色。二要加强饮食卫生监督,饮食要体现安康特色,让游客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三要加强治安管理,提高人的文明素质。这样,游客才愿意来,来了愿意游玩,以后还会再来旅游。软件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大对导游的培训,对相关服务人员的规范管理。从事水文化旅游的导游首先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了解什么是水文化,水的重要性以及安康水资源现状,不但让游客看水玩水,更重要的是引导游客珍惜水保护水。

7、根据安康水资源分布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水文化旅游路线

安康的水文化旅游不能各县各自为政,盲目开发,要走统一规划、系统设计开发的道路。安康的水文化资源十大县都有分布,长远规划可以设计三条水文化旅游专线:北线:宁陕→石泉→汉阴→汉滨。南线:汉滨→岚皋→平利→镇坪。东线:汉滨→旬阳→白河。由于各县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太平衡,目前可以汉滨为中心,重点开发石泉、旬阳的水文化资源,实行一票通,即石泉→汉滨→旬阳这一沿江而构成的水文化旅游专线。在看水的同时,也可以兼游宁陕的城隍庙,紫阳的擂鼓台,石泉的鬼谷山、燕子洞,汉阴的两合崖、三沈纪念馆,平利的千家坪、楚长城,镇坪的鸡心岭,汉滨的香溪洞、天柱山,旬阳的灵岩寺、太极城等自然及人文景观,让游客全身心地陶醉在安康美丽的山水文化之中。

8、丰富旅游产品,强化特色服务,增加水文化旅游收入

安康的旅游产品开发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体现安康特色。安康位于陕西南部秦巴山区腹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各类动植物的主产区,有700多种中药材在这里生长。以中草药、富硒茶为物质依托、以道教文化为人文依托的养生文化是安康的特色旅游资源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在中草药的开发、包装、展销上下功夫,可以搞中药材大型超市,也可以建立中药材一条街,形成规模。富硒茶和绞股兰也是重点开发产品,要改进包装,一两、二两到一斤的包装都要有,高、中、低档的包装也要齐全,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既要有塑料袋式的包装,也要有盒式包装(含纸盒、铁皮盒、玻璃盒、木盒),游客想买多少想买什么可以随心所欲,不受包装限制,改革以前只有半斤、一斤装的缺陷,以方便游客购买。另外,安康的根雕,尤其是小型根雕、核桃工艺产品、安康奇石也有一定的市场,要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要有外包装,还要便于携带。还可以延伸产业链,利用汉江地下水资源无污染的优势,开发安康牌矿泉水饮料、茶钦料、绞股蓝饮料,游客在游西北水城的同时,也能够品水戏水爱水乐水,以达到不忘安康水。

9、水资源与石油、煤炭一样,也应是一种有价资源

发源地和主要流域地区均在陕南的汉江,作为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被规划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中。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陕南以政府为主导,采取了一系列近乎“铁腕”的措施,沿江两岸植树造林,修复植被,关停污染工矿企业。于是,陕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然而当地的经济发展却受到限制,而国家资金投入又极为有限,因此应尽快建立水源地生态保护和水资源补偿机制。本着“谁受益,谁付款”的市场经济原则,水源地要求获得华北、京畿地区的补偿,不仅合理,也很合情。安康应汇同汉中、商洛提出合理的水源保护费和买水费,也可以采用国家投入和受水区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如建立陕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建设基金,用于水源区的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和发展绿色产业经济,让水源区由于南水北调而利益受损的老百姓的福利状况得到改善,使水资源地的生态环境有一个长期、根本的好转。安康也可以借此更好地开发水文化旅游资源。

10、挖掘文学内涵,提升景点文化层次

水润古今,水是文学艺术得天独厚的孕育之地,水的形态,水的品格,水的意义又给文学艺术创作以重要启示。瀛湖应挖掘丰富织女石传说的故事,牛峰堡的故事不够丰满,应进一步创作。神河源是如何形成的?要大胆想象。蜀河游女、黄洋河与金州(安康,古称金州)的故事,也应加工整理,要让水文化景点因文学故事传说而带上更加神秘的色彩,更具引人的魅力。

五、结语

陕南安康拥有十分丰富的水文化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同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安康的水文化旅游的开发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进入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的旅游业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当前安康正值西部大开发的难逢机遇,安康的工业发展因受到南水北调的政策限制,很难有大的发展,农业基础薄弱,也很难有大的跨越,只有水文化旅游业,可谓方兴未艾,只要政策支持,开发设计合理,安康的水文化资源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安康的旅游业将会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M].北京:北京出版社,1958.2.

[2] 安志敏.仰韵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12.

[3] 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2001.3.

【作者简介】

谢开云,男,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水文化陕南旅游资源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水文化研究综述
南阳城市水文化品质提升建议
流域管理视角下的重庆水利移民史浅探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