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土建类学生岗位适应的现状分析

2009-05-25 04:25柯云斌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对策

柯云斌 俞 静

【摘 要】 调查表明:台州学院土建类毕业生岗位适应状况不容乐观,适应期比较长。基本都在一些相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是直接上岗的,几乎没有参加企业的岗前培训。对此,作为院校来说,应从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研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尽量做到“量身裁衣”,使学生较快地适应当前的工作岗位。

【关键词】 土建专业;岗位适应;对策

岗位适应特征是指人、岗之间达到良好匹配所需的人的各种素质特征的总和。带着美好理想走出校门的年轻学子们,能否迅速适应新的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是继就业难后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被动就业”到“主动就业”的焦点话题,是教育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适应性教育改革的重点。

台州学院是一所面向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实习实验条件、生源状况、地域优势等方面与省内的一些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2008年5月至10月,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学校03级、04级、05级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调查,分析了学校土建类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找出了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弱势。可以为我校在土建类学生的教学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课题组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学校连续三届土建类毕业生,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按每届在建筑行业就业的毕业生的百分之十共25人抽取样本。访谈法对象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单位。调查时采用自编《台州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土建类毕业生适应岗位情况及困难调查表》,《土建类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状况评价》访谈提纲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及座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

(1)毕业生岗位适应状况和胜任期分析。毕业生对当前工作岗位的胜任情况及参加工作后用多长时间胜任岗位直接反映了毕业生岗位适应程度,表1和表2就是对这一问题的结果统计。

从上述两表可以看出,目前我校土建类毕业生岗位适应状况不容乐观,适应期也比较长。从调查情况看,被调查同学基本都在一些相对规模较小的企业,都是直接上岗的,几乎没有参加过企业的岗前培训。

(2)毕业生岗位适应因素归结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是岗位适应的重要保障,当然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和独特的创新能力对岗位适应也非常重要。

(3)毕业生单位更换与职业更换岗位分析。从调查数据看,有7人更换过就业单位,这说明毕业生流动性较强。究其原因很多,有“人往高处走”“急功近利”等因素,但也不乏存在部分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环境缺乏认识和准备,以至于不适应工作岗位,选择离开也不可避免。另外,从毕业生在本单位的职业更换情况看,除3人被动变换岗位外,其他人既没有变换岗位,也没有主动要求变换岗位。应多岗锻炼,培养人才。

(4)毕业生岗位适应自身评价。从调查分析看,有8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单位里的竞争力一般,感觉工作压力很大;甚至60%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的念头。另外,有80%的毕业生感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与毕业前相比进步较小。

(5)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培养情况分析。从调查分析看,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单位的重视程度较高,这一情况对毕业生适应岗位非常重要,毕业生感到上面对自己的重视,感受到领导是在有意识地全面培训自己,那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更好的定位自己。然而也有数据显示90%的毕业生在工作后从来没有接受过单位组织的相关工作培训,也仅有4个毕业生在单位安排下被师带徒,这对初涉职场的毕业生来说,仅靠自身的努力和打拼去适应岗位是非常困难的。

(6)学校教育对毕业生岗位适应影响分析。数据显示,10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实践环节对适应岗位帮助非常大;7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的实践环节不太充足,有20%毕业生认为比较缺乏或很缺乏。因而,学校在教学中加强岗位适应性培养,对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非常重要。调查也显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毕业生的职业准备和适应工作帮助重大。

2、用人单位访谈及座谈分析

课题组在做学生问卷调查的同时,也深入到一些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了解他们对当前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状况评价。从座谈及访谈情况反馈,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土木工程领域应届大学生的类型是在相关领域有实践经验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少的企业,他们希望自己招聘的职员能具备“一员多岗能力”,比如既能担当土建资料员工作,又能担任施工员角色;既能搞内勤资料整理,又能搞外勤测量放样。然而往往这种多岗能力的工程人员也因为小企业的待遇较低或者发展空间较小,他们也很难一时找到合适的人才;因而他们也把目光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他们能够以最短时间适应岗位;这也恰恰表明土木领域应届大学生工作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经验不足。在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工作过的学生都有这样一个体会,那就是在工作当中没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做,所有的答案都要自己找。

三、结语

通过对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企业单位的座谈及访谈,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企业需要新员工以最短的工作磨合期去上岗,但又缺乏给员工岗前培训的机会或理念,作为学校教育应该研究如何去承担这一角色。二是学生工作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实践技能缺乏,而传统的师带徒培养方式又被弱化甚至根本没有。那么,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又该如何去改革适应。

总之,从学校土建类毕业生就职情况看,他们更多的都在一些小型的企业生存发展。因此,学校应从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研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尽量做到“量身裁衣”。

【参考文献】

[1] 徐敏,李明.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27~28.

[2] 蒙绍权,李桂芬,高茂兵.试论高校毕业生适应性就业观念的建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高教研究专辑),2006(27卷增刊):156-160.

[3] 潘海燕,田园.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4):61-62.

[4] 齐书林.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和推行职业指导师工作的研究[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9-104.

[5] 罗福午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柯云斌(1972-)男,汉族,浙江省温岭市人,台州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