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艺术创作初探

2009-05-25 04:25杨成文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意境

周 颖 杨成文

【摘 要】 风光摄影是摄影家用美的形式表现出美的“人化自然”。风光摄影艺术创作要做到:摄影画面力求简洁;光线运用匠心独具;充分利用自身线条;艺术效果别出心裁;要使摄影作品体现出一种文化内涵。

【关键词】 风光摄影;红河梯田;意境;艺术创作

风光摄影是以客观存在的真实景物为创作对象。风光摄影一般分为纪实风光和创意风光,纪实风光就是把风景如实地记录下来,作为旅游景点的一种宣传,它可以做成精美的挂历或明信片、贺卡等。而把摄影者的主观意识融入到风光作品里则称为创意风光。前者是客观复制美丽;后者是创造与提炼。作为摄影者,谁都不愿意复制,谁都想求异、发挥和创造。真正的风光艺术摄影决不是对客观景物简单、机械的记录,而是经过创作者的选择和取舍,倾注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去表现被摄景物的气势和神貌,去突出它美的部分和瞬间,也就是说赋予了作品一定的意境。作品要做到有意境,首先作者必须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所谓“触景生情”或“情景交融”都是景和情的高度契合,而且景是第一性的,情是第二性的。没有客观景物对你的触动,就产生不出拍摄的激情。试想,我们不去梯田现场如何对梯田的神韵有感而发呢?也就是说必须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在景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精巧的艺术构思,才能使摄影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拍摄中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几个摄影者同时去拍梯田,然而拍出来的片子效果差别很大,有的成功,有的一般,有的甚至失败。其中原因除了与个人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高低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生活深入的程度不够。当然没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不管你怎样“触景生情”你的作品会让欣赏者感受不到你的情。所以,作为优秀的梯田作品是摄影者情与景、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高度统一。这些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一般包括:角度的选择、构图布局的处理,影调色彩的对比等等。

要创作出一幅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风光摄影作品,一幅高品位的有艺术意境的梯田摄影作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风光摄影画面力求简洁。美纽摄影教材中指出:形式简洁才能传达出一种意境,同时也符合美学上“越少越多”的法则。简洁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也是难度最高的表现手段。高度的浓缩和提炼是其突出的特性。有了简洁的构图意识,在面对大片梯田时,保留什么,减去什么,如何处理画面中主导因素、辅助因素和干扰因素的关系这些确实是个很大的难题。由于每个摄影者对梯田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自然对其取舍也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浓缩和提炼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方向的线条需要利用,画面主体尽量单一化,必要的空间一定要留足等等,这些方法都能使画面达到简洁。

第二,风光摄影应力求匠心独具的光线。光线是摄影师手中的画笔,风光摄影创作时,最难的就是将熟悉的景物陌生化,这就需要借助光线。优秀的摄影师就是“光影魔术师”,那无形无质的光,在摄影师看来都是摸得着的形体、品得出韵味的东西。摄影家可以利用光线塑造出任何梯田实物或幻象。神奇的光线,它能帮梯田完成从熟悉的、平常的形象向陌生的、神秘的形象转化。摄影师要留心光线的变化,包括光的强度、方向和颜色。如逆光作品更多呈现的是梯田的线和面的关系。顺光能真实还原梯田的色彩、侧光则能更好的强化其空间感和立体感。早晚由于色温的差异,又能使梯田呈现出暖色调等等。这些都要根据摄影师的创作意图,灵活运用光线,做到用光如神、惜光如金。

第三,利用梯田自身的线条。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曾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19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在绘画创作中,把所有的物体概括成许许多多的直线和斜线,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形式感。线条在我们的视觉感受和思维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形状,而这些形状的物体都存在着边缘界限,将这些边缘界限抽象化,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线条。例如:弯弯曲曲的梯田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曲线条组成的。这些形象化的线条对摄影构图很有帮助,它们不仅美化了画面,而且还成为构图中的框架,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梯田的这些曲线表现出强烈的动感,能使人们产生一定的联想。风光摄影非常注重形式美,因此,要特别讲究线条的设计和运用。摄影者不仅仅要考虑线条给欣赏者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通过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去发现和提炼线条。处理好梯田的线条可以使作品富有个性与活力。面对大片的梯田,我们的脑子里要想着如何从杂乱无章之中理出和谐和均衡的因素来。这就要从无序之中寻求秩序。要善于观察,要能在一大片混乱之中去发现一些共同特征的图形,并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这样才能引起欣赏者的视觉快感和想象力。

第四,艺术效果的选择要别出心裁。摄影原本是一门技术,只因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为作品赋予一定的情感后才成为艺术。要使自己的作品上升到一定的境界,还得精巧地运用摄影技术手段来实现。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焦距的镜头改变景物的透视关系,或者利用各种辅助设备如滤镜、偏光镜等。滤镜是风光摄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附件。根据滤镜的原理,它能够通过部分色光而阻挡另一部分色光,给作品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镜头前加上滤镜之后,为了取得正确的曝光,拍摄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曝光量。利用辅助设备我们可以别出心裁地进行各种合理的加工,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当然所谓“别出心裁”,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进行合情合理的加工,从而达到艺术的真实。

第五、风光摄影作品应体现一种文化内涵。风光摄影作品应体现中国哲学里“天人合一”的思想。像《易经》里的阴阳学说、老子学说里的“道”、儒家学说里的“中庸、和谐”等理念都可以应用在风光摄影创作里面。这就需要我们综合修养的提高,在巩固本专业理论技法的同时,多看文学、哲学和其它相关书籍。修养和智慧的高低,是风光摄影创作成功的根本保证。因为修养和智慧象一个无形的链条,由始至终贯穿摄影创作的立意、构思、观察、选择、内容的提炼、画面的表现等各个环节。所以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的修养转变成积极的创作因素,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并挥洒自如的应用到创作中,善于学会运用“修养”的能力,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诀窍和本领。

另外,风光摄影一般都追求大的景深。有人说拍好风光需用三脚架和遮光罩,尽可能用小光圈。拍风光用三脚架和遮光罩固然不错,但“尽可能用小光圈”就有点儿问题,用小光圈拍摄获取大景深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一味缩小光圈后,光线的衍射现象就很明显,小光圈会使画面锐度降低,反而不能获得锐利的影像。

综上所述,风光摄影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从对客体景物的选炼到一幅完整摄影作品的产生,是一个对客观物体进行艺术化的过程。摄影者用摄影特有的手段对客观景物进行扬弃、提炼,将客观的自然变成“人化的自然”。很多梯田的摄影图片看上去很乏味,关键在于照片只反映了事物表面的明暗,而不是实质和精神。创作意境深远的风光摄影作品,关键在于摄影工作者意匠的精拙,杜甫曾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了创造完美的摄影画面,摄影者对意匠要惨淡经营,达不到完美的境界要死不罢休才是。

【参考文献】

[1] 创意风光摄影拍摄技巧,广东科技出版社.

[2] 抓住大地的生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 摄影美学,辽宁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杨成文,河南大学2007级摄影研究生,云南红河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周 颖,云南红河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意境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春色满园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