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性外语人才的几点思考

2009-05-25 04:25崔振华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英语教学改革

崔振华

【摘 要】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考试,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课程设置,增强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来。

【关键词】 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人才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外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立足于时代要求的战略高度,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外语教学仍存在着不足。

1、重考试,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

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往往调动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外语教学的关注、认可和重视程度。然而,各类外语考试是一把双刃剑。为了追求通过率、优秀率,应试教育应运而生。如,有些学校压缩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时数、采用题海战术等等,严重的违背了语言教学规律,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高分低能,忽视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罗立胜,2002)。

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学生语言的准确;突出强调正确的语音、扎实的语法、一定的词汇量和熟练的词汇运用能力的提高,而忽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的发掘。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仍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教师是讲课主体,学生是课堂上的听众,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体验、训练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谈不上激发创意,更难以达到提高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阎志坚,2002)。

2、学分制缺乏实质性意义

目前,就高校而言,普遍实行了学分制,设置相应课程供学生选择,并明确规定,修满这些课程便得到规定的学分。但是,由于在学分设置和教学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灵活度,安排不合理,上课时间重叠,致使有的学生想选修其它课程,但因为受到必修课程学习时间的限制而只得放弃,这无疑等于剥夺了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的权利。其次课程安排没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科目衔接脱节,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制约,主动性难以发挥,自我教育发展难以实现。这样实际上使学分制失去了意义,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实践教学受到冲击

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理论教学具有刚性,而实践教学则弹性较大。语言教学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特殊课程。然而,中学、大学往往都是人满为患,当教学设备一时难以更新,语音教室供不应求,实习场地受到限制时,实习教学环节被任意删减。由于学校办学资金紧缺,难以提供相应的新进科技图书资料,无力邀请外籍专家来校讲学,因而只好让实习计划做出“让步”。近几年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常导致为配合学生某一专业理论所需的参观、考察、调研、实习等活动无法落实。表面上看这无碍于学生完成学业,其实淡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剥夺了创新意识孕育、发展的机会。

4、宽进宽出,降低教学质量

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普遍存在“宽进宽出”的问题,高校尤甚。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难以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而且还会出现“有分无能”的现象。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的层次是多种多样的,而外语层次的区别度最大。一个班不仅人数多,而且水平悬殊大,有的成教班学生甚至根本就不具备学习大学外语的能力。如果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办学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源的实际能力水平,那将是扩招的最大误区。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建议

1、把教学重心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创新能力上来

教育既是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是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关键取决于用什么方法。

教育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放在重要的地位。教学模式的取向,要适应教学目标的实现。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传统教学方法与创新教学方法(刘道玉,2003):

创新型外语课应建立在以多向传递为主线,以思维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上。外语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处理信息的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建立信息传递的多方位立体结构,是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应提倡的一种新的传递方式。

2、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实用性的选修课程

无论是外语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立足现实,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符合自己特点的复合型专业课程,安排学分,满足他们的需要,即减少基础性课时,增加实用型系列选修课程,包括语言技能型、语言知识型和职业型选修课等(贺继宗,2002)。技能型选修课主要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课程,旨在单项完成,分项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知识型选修课包括报刊选读、新闻外语、影视花絮、西方文化、科技杂谈等方面的课程,以支持语言技能课,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职业型选修课则指商贸外语、金融外语、科技外语、应用文写作等,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应用性的职业培训。

3、开放选修课

在教学管理上要营造各种学习氛围,创造条件,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在某一范围内自由地选择课程,并允许其在未选修或未参加听课的情况下参加考试。这样做的出发点是(1)尊重学生的选择,增强其自主学习、高效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能力;(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必强求听课;(3)课堂并非唯一的、最佳的学习渠道,如学生能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其它手段学习,考试能达到要求既可。

4、把人才创新教育列入学分制方案,设立创新学分

激励的原则是一项普遍的原则,它适用于一切领域。所谓激励,就是用精神的或物质的方法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激励他们的内动力,使他们精神振奋起来,使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现代国际诺贝尔奖就是激励创造发明的指挥棒,它诱发了无数的重大发明成果。学校在修订学分制方案时,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专门设立创新学分。这种做法使学生能激发学习热情,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结语

要真正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到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把培养学生能力的思想落实到课堂讲授之中(张勤,2000)。推动外语教学发展,培养创新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位外语教育工作者和教师近年来正在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提出的几点看法,旨在与同仁们切磋,为推动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之道。

【参考文献】

[1] 罗立胜.注重实用性教学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2] 刘道玉.创新教育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勤.浅议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及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0(17).

[4] 阎志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5] 贺继宗.新疆高校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国外外语教学,2002(2).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