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大学生选修课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2009-05-26 10:33张庆林
群文天地 2009年22期
关键词:专业课积极性过程

张庆林 董 健

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课程分为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三种。对于专业课,大多数的学生的态度都是一致的,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尽量的学好,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对于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学习与专业课就不一样了。下面就大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大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现状

(一)兴趣浓厚,期望值高

对于刚刚从高中枯燥的学习中锵脱出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渴望汲取新鲜、丰富的社会知识,除了专业课的学习之外,选修课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为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有效填补知识的空白,增加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也为本专业的学习钻研提供了很多思路,丰富了知识储备,扩大了视野。有些选修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了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此外,选修课还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安排学习任务,规划学习时间。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都选了很多选修课,期望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过大

抱着极大热情的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的过程中,取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逃课,上课睡觉或者干一些别的事情,这就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究其原因,本人考虑有多方面的原因:

1、教师授课的原因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可能考虑到是选修课,在教学态度上就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积极性和严谨性不够,不能将书本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不能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提出高的要求。

2、结课方式

选修课和专业课相比较,除了课程设置的性质不同之外,结课方式也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专业课一般都是通过学校公开组织考试的方式来考试的,学生们也比较重视;而选修课的结课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任课教师选择,一般都是通过写论文的方式来结课,所以,学生的压力不大,只要写篇论文,也不管论文的质量如何,一般都会顺利通过的。

3、学习目的多样化

我们可以说很多大学生选择学习选修课是对知识的渴望,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不乏大部分人都是希望通过选修课来拿学分,完成学业的。也有部分人希望通过选修课来提高自己的总成绩,获取各种奖励,可以说这种情况,功利心比较强。

因此,大学新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途径

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更好的发挥选修课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这是重中之重,下面本人提几点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感兴趣,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时候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期望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候,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交流,看看学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方式以及其他方面有什么意见,通过交流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师生还能沟通感情。所以只有首先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予以满足。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所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高涨。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本人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可以说,在课堂上,学生会因为一个自己喜欢的教师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为一个品行不好的老师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就要从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的魅力。教师的职责是教学,但是比教学更重要的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这是更重要的,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们,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建立起师生感情。其次,要对他们有耐心。即便他们的接受能力再差,老师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坚持到底,自己不放弃,让学生也学会不放弃,这样也容易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再次,要讲究公正。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把所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学生。最后,良好的仪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美丽起来。即使我们长相一般,我们也要尽量把自己打扮的干净得体,一举手一投足,都要能体现我们的自信,体现我们对工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作为教师,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和“学”两个阶段,其中,教师的教授行为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处于“中心”地位,这二者其实并不矛盾,而是教学相长的一个整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情况,给学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提问,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来主导课程的教学。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面向更多的学生,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可以说很重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教师的教学技巧与技能表现得越出色、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来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活跃课程气氛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涉及以往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来回忆知识,如果表现好,可以给与一定的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讲授一些实务性很强的课程时,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授课时应多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时,教师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有新颖、要有针对性;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对各环节的把握,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又很好地传授了知识。最后,如果有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授课,这样能使我们的授课“音型并茂”,这样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让他们去享受。

3、时时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鼓励和赞扬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需要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社会的认同,这样他才有生活的动力和信心。那么,作为大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的,也需要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态度,一定要对学生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时时处处的鼓励和肯定,来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要他们才有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积极性从何而来呢?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此说,“乐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们对选修课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专业课积极性过程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英语笔记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