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2009-05-27 03:04潘小福
江苏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过程活动数学

潘小福

引导学生应用探索式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最早提出在教学中应用探索式学习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索的过程或方法。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探索教学理念并逐步推行,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各学科领域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探索式学习愈发显现出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有必要再对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梳理,使之能够更好地创新应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从过程结构看,探索式学习契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活动”这一观点已经形成共识。孔企平老师从这一观点出发,紧扣“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4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而从问题出发,通过探索活动掌握数学基础,获得能力提升的探索式学习正好契合了这4个方面的特点,使得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本身的应有之义。

1探索式学习引导学生面临学科领域或生活中的真问题,充分应用已有经验展开探索,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利用。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

2探索式学习使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这契合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性”特征,使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做数学”的过程,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

3探索式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的过程”,这充分体现出“思考”的本质特征,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

4在探索式学习过程中。探索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是已知的现成结论,例如圆周长是圆直径的多少倍,在加法里交换加数的位置是否和不变等。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仍然充满挑战。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过程,享受数学探索的充满智慧挑战的幸福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一过程也突出反映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二、从价值定位看。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索性地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得到尊重,创造力能够自由发挥,符合“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1探索式学习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良好情感。探索式学习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学生需要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仅仅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探索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基于“要教导学生什么知识或想法”。而是基于“要学生学会解决什么类型问题的能力”,因此先不去想“答案是什么”,而是想“什么问题比较有趣又有意义”。可见,在探索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2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探索式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面对新的问题情境,能力强的学生就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组织小组成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大大发展了数学能力,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承担稍微简单的任务,同时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质量。应该说,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基础上的实践应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探索式学习的教学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新型课程形态,它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并应用数学。每个探索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探索的乐趣,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着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探索式学习不是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发现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主动生成数学知识,在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中,不断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理解、掌握。

三、从实施模式看。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可以改善数学教学的形式

探索式学习的一般模式可表述为:提出问题——猜想结论——证明或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这也是科学发现的一般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按“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并在引导探索的过程中,着重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探索活动,使数学教学形式更为丰富、更有实效。

1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更有利于数学课堂关注到“具体个人”。探索式学习首先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可以调用原有的经验,形成对问题解决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主动的参与者,改变旧有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组织形式,课堂“重心”得到下移。

2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为强调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独特理解,这就为课堂的合作学习提供合作基础。也增强了合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当较难的问题无法个人完成时,合作成为自然生成的自觉要求。

3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更有利于拓宽数学学习的时空。探索式学习可以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索兴趣,而兴趣一旦被激发,探索就能突破时空界限,可以是课内的,也可是课外的;可以是学生自发的,也可是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解决;可以是对已会知识的运用,也可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由此,数学学习的时空被无限放大,数学教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范畴。

当然,我们在强调探索式学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时,并不是排斥与之相对的接受式学习,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索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活动中,两者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积极探索“探索式学习”在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探索观,科学选择探索学习的内容,准确把握探索活动的时机。找到适合学生探索的起点。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条件,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的过程,实现富有成效的探索式学习。

猜你喜欢
过程活动数学
“活动随手拍”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圆满的过程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