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给孩子“读”故事吗

2009-05-27 06:16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希希小强亲子

林 静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展了早期阅读活动,并要求家长予以配合。但很多家长对科学有效地开展亲子阅读存在许多误区,不仅影响了亲子阅读的品质,还可能让孩子对阅读失去兴趣。

误区一随意对孩子的听读态度做出否定性评价。

案例一位家长经常不停地抱怨孩子不喜欢听她读书,什么故事也不感兴趣,并当着孩子面向朋友诉苦:“我这个孩子根本坐不住……”事实上,她的孩子也真的越来越讨厌阅读了。

案例分析早期亲子阅读的重要内涵和意义在于让孩子和阅读之间建立正面积极的情绪,在良好情绪的作用下产生兴趣,从而形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当孩子出现了“不爱听故事”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听、读状态及阅读方法上找原因。比如,讲故事时是不是强行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是否没有做好准备等等。随意给孩子贴上了“不爱看书”“坐不住”的标签,这种对孩子阅读态度根本性的否定,比不进行亲子阅读危害更其。

误区二为了读而读,把早期亲子阅读当成任务完成。

案例明明妈妈按幼儿园老师的要求每天给明明读书,但是经常流露出“完成任务”的态度。有时会不自觉地说:“好好听,妈妈多累呀,还得拿出时间给你念书!”“终于讲完啦,听懂了吗?”“你们幼儿园真麻烦,还要家长完成念书任务!”天长日久,明明听妈妈读故事时经常表现出焦灼、厌烦的态度,更加引来妈妈的抱怨。

案例分析早期亲子阅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阅读”本身,高品质的早期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共处交流的重要时光。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在亲子阅读中让孩子“渴望”读的最大动力可能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妈妈温暖的怀抱、生动的笑脸、甜蜜的声音、亲切的气息,这种妈妈和孩子一起沉浸在阅读中的感觉会使阅读本身成为终身难忘的爱与温暖的温馨记忆。

误区三功利化、目的性的说教影响孩子听、读兴趣。

案例希希的父母对希希寄予厚望,给他买了众多“识字”读物和名人成才的传记,亲子阅读时经常在希希兴致勃勃时突然停下来问:“这是什么字呀,要记住!”“故事里的人为什么成功,你要向他们学习呀!”在书店买书时,希希喜欢图画书,可爸爸妈妈认为画多字少没有用,总是给希希买字很多的读物。希希三岁就认识几百个汉字了,可是直到他高中时甚至不能很好地读完一本书,表达能力也很欠缺。

案例分析虽然阅读中,孩子可以自然接受汉字的音形刺激,有助于孩子的“识字”,但亲子阅读并不等于“识字教育”,更不等于“品德教育”和“成功教育”。功利性和目标性太强的阅读会严重影响亲子阅读的品质和孩子的读书兴趣,在阅读中频繁地提问会使孩子情绪紧张而无法享受阅读的乐趣;在读物的选择上,图画书是最适合低幼孩子的读物,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更加深刻理解文字的能力,比如一些经典的“无字”图画书可以给孩子更多想象和创造的机会。前苏联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米哈尔科夫认为,在童年,孩子们不能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终生不可弥补。

误区四不注重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案例小强的妈妈给小强读故事书时,通常是忙起来就不读了,小强要求时也以“没时间”拒绝;不忙时,想起来就随便讲一个,小强正在搭积木也被拖过来不情愿地听故事。讲故事时,电视机开着,爸爸在看球赛,妈妈有时会停下来与爸爸聊天或接打电话,经常一个故事没听完,小强就跑开了。小强一直对读书提不起兴趣,他觉得在家里更适合玩变形金刚或打游戏机。

案例分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父母可以通过建立“家庭阅读时间”和设立“家庭读书角”未使阅读成为习惯;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专门放故事书的小书架和专用的“故事坐垫”“故事毯子”等物品,让孩子对开始阅读本身有很强的“进入”意识;有心的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故事扮演,在反复讲一个故事,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一起制作道具进行演出,会使孩子阅读兴趣大增。这些措施都会在家庭中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使孩子明白读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误区五不讲究亲子阅读方法,只是死板地念书给孩子听。

案例天天的妈妈给天天念《成语故事》时,无精打采、音调单一、面无表情,天天觉得很没趣,天天妈妈自己也呵欠连连。天天听不明白问妈妈:“究竟什么是蹑手蹑脚呢?”妈妈很不耐烦:“你听不就知道了,我在念呢……”

案例分析高质量的亲子阅读,在传输抽象文字信息的基础上,孩子会同时接收到清晰优美的语言和生动丰富的非语言刺激,从而获得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可以注意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对故事进行生动的语音和形象表达,恰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获得对故事的更生动的理解。比如在讲故事时,可以用不同的嗓音演绎不同主人公的声音,配以肢体动作和眼神,讲动作性的词汇时可以具体生动地加以表现,“大摇大摆”“蹑手蹑脚”“趾高气扬”“垂头丧气”等都可以表演出来让孩子看。又比如一些动物的声音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下,从而使理解更加容易。在材质上,“布书”“纸质书”“木板书”等不同手感的书可以给孩子不同的触觉刺激,引起兴趣;在大小和形状上,尺寸形状不同的书也会让孩子保持观察、聆听的兴趣;在内容上,儿歌、故事、顺口溜交替在一起就会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语言节奏;散文和故事的对比会让孩子产生不同的形象思维;古代和现代的经典可以让孩子感知语言的发展、变化。

通过以上的案例和分析,希望大家能够走出早期亲子阅读的误区,让孩子的童年不仅能够书香萦绕,还能视“书”为一生的知己。

猜你喜欢
希希小强亲子
敞开怀抱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杨杨和希希
“等待”时机“问”出精彩
女儿用生病挽留父爱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
是谁偷走了小强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