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009-05-29 09:04杨宗梅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5期
关键词:传神美的想象

杨宗梅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通过对比理解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形象的美与丑,善与恶,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要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对作品进行剖析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感受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发表对美与丑的看法,通过鉴赏、比较,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想象拓展美

学生受知识面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要教给他们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它融情于景,展现了美妙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假如自己就在江上的一条小船上,那将是怎样的情景?”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诗人描绘的幽美景色,以及诗人用珍珠比喻露珠,用玉弓比喻新月的神妙之笔。

三、通过分析欣赏美

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的特点也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欣赏。

1.品味词语。 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课文《鸟的天堂》中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形象,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十分茂密的情景。在教学中通过品味这些传神之词,学生就能很好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达。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描写山水的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语感优美。在教这类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使学生充分体味其优美无穷的韵味。

3.体会富有个性的对话。 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要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赅,既说明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说明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

红军官兵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四、通过诵读体验美

诵读课文能使学生体味到文中的情感美。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教师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有助于学生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揣摩作者的情感。三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诵读更能表现文章的情感。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湍东镇五里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传神美的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打破平衡
感怀
美的校 美的人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