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结构演变理论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2009-05-29 05:13孔祥荣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密集型比重服务业

孔祥荣

摘要服务业结构演变必将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要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支持、保护和激励,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稳步进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构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

关键词服务业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服务业结构演变理论

Bell(1973)在其《后工业社会来临》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后工业化社会”与此前各类社会形态中服务业表现特征的区别。Bell有关后工业化社会的论述,也指出了服务业发展的结构特征,服务业必将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的规律。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前者包括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服务、移动通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后者则包括货运、金融、中介服务、房地产等。其本质都是以知识的生产、应用和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知识型服务业。按照服务的要素密集度来划分,服务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服务、文化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资本密集型服务,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一般认为传统服务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文化自然资源密集型服务业,如餐饮、劳务输出及旅游等;而现代服务业则多以资本及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

二、中国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中1998-2002年旅游出口的比重均达50%以上。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从1997-2005年一直位于第三位,自2000年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自2001年逐年上升,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其中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在2006年所占比重仅为0.8%、0.6%、0.2%、3.2%、0.2%。

(二)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

2、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保护、激励作用,努力提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本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第一要制定相关法律,深入研究并合理运用WTO的“保障措施协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多方寻求法律、法规的支持,有理、有利、有节地保护中国弱势服务行业。第二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政策。

(二)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构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

作为一种全球趋势,国际服务贸易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收入成效显著。我们要把竞争策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优势上,从而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构建国家竞争优势打下基础。因此,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长足进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完全有能力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技评估与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稳步进行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

在信息社会,消费需求的导向效应更加强烈。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是以商品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比重过低,或服务消费的层次过低,那么该国的服务贸易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强国的服务产业一般是首先在其国内形成竞争优势,然后才逐步走向世界的。因此,入世后中国企业和政府应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努力引导居民优化消费需求结构,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为中国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

[2]赵景峰 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世界经济2006(8).

猜你喜欢
密集型比重服务业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种简易实用的液体比重计对陶瓷砖喷釉工序的改善
《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2016)》(试行)印发
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拉动能力强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