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妙心理,谱写美好人生

2009-05-29 05:13李哲峰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09年5期
关键词:爷爷

李哲峰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人的心理是微妙的、细腻的,而且是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情感的差别、人生经历的差异、气质禀性的差别等等会产生大相径庭的人生思考,迥然不同的心理涟漪;即便是一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人生阅历的变化、思想感情的嬗变等,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人们常说:“人心叵测”“百人百心”“境异则心异”“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情非今日之情”。

其实莫说我们难以了解别人的内心,别人也难以忖度我的心理,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了解自己的心灵世界。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得失寸心知”,一个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人同样是难能可贵的。

今天,外在的物质世界日趋斑斓,使人目迷五色;相反,很多人的内心世界却日渐荒芜沙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作文的方向也逐渐由过去的重视考查学生的道德情操转向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精神的审视与反思,以期引领学生实现自我灵魂的救赎与提升——实现真正的“人的教育”。

【美文展示一】

算计者永远不快乐

星竹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经过多年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出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会算计,却没有好日子过。

威廉根据多年的实践,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题颇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再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出门在外你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你是否经常后悔,感到自己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觉得在生活中总是在上当受骗?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你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会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有时你自己都认为,跑的冤枉路太多了……

只要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确定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

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都活得相当辛苦,且总是感到不快乐。在这些方面,威廉认为:

第一,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和心态的人,往往会患上较严重的焦虑症。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谈不上快乐,更多的是痛苦。

第二,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第三,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只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的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的事都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便积累成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快乐呢?

第四,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这样的人往往会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第五,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威廉的研究还表明:太能算计的人,心率的跳动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常失眠。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他们心上,使他们的生命变得没有色彩。

(选自《晚报文萃》)

【赏析】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短暂,本该简单快乐。那些纷繁的人世烦恼,除了外界强加给人的,其余的恰恰都是自己造成的。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为心灵松绑,少一些算计与计较,多一些宽容与大度,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条理清晰是议论文成功的关键。文章从一项有趣的调查写起,先说什么样的人属于“算计者”,然后指出算计的“恶果”,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条分缕析。

【美文展示二】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

王周生

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中读到《先人们的快乐》。该文说的是2155年, 也就是100多年后的某日,有个叫汤米的男孩,在家中阁楼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字是印在纸上的,纸已泛黄。他赶忙叫来妹妹,妹妹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字怎么“一动不动地停在纸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动的那种?汤米告诉妹妹,一个世纪前,也就是爷爷的爷爷从前读的书都是印在纸上的,那时上课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来,去一个叫学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学”,傍晚“放学”,学校的老师不是电脑里那几个模拟人像,而是真正的人。他俩交谈着,想象着:爷爷的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怎样一路欢笑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爷爷的爷爷怎样美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个真正的人——老师,面对面说话,那声音是从老师的喉咙里发出,不是扬声器里的那种;爷爷的爷爷怎样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大家的笑声也是真实的,能感受到同学嘴里呼出的气息……多么令人神往! 可是如今,对着家中的电脑上课,妹妹只能叹气,觉得爷爷的爷爷真是幸福极了。

读那篇作文的时候,大约是1989年,我觉得像是天方夜谭,但我佩服美国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编故事的能力。

弹指一挥间,10多年过去了,电脑、网络的飞速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用手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长年累月地用键盘打字,连字都忘记怎么写了。如今有人已经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办公;有人已经不去学校,在网上选修喜欢的课并参加考试;全世界名医可以在同一时间为某个患者会诊;一张光盘里可以装1000多本中外名著。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美国中学生的那篇文章中的某些情景,已经提前到来。

我儿子前几年出国读书,许多人问我,你儿子出国多年,你想他吗?我说,我并不觉得他离开了我啊,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说话聊天,不是在网上就是在电话里,只要愿意,接上摄像头,就可以看见对方,看见各自房间的陈设,各自烧的菜。除了不能将儿子喜欢的饭菜从网上传过去,别的和他在家没什么两样。因此,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思念自然淡了,甚至没了。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国读书,一封信起码走半个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悦自然不用说,那一封封信,也就成了珍品。

如今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便捷、迅速,压缩了时间和空间,减轻了亲人间思念的痛苦,却使我们品味不到某些细微的感觉。我们无暇欣赏周围的风景,我们的感情正在变得迟钝和粗糙。作为下一世纪的“先人们”,某些“快乐”正在离我们远去。

如今的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车里,进入电梯,一个个在手机上不停地按,信息以光速传递。相亲相爱的少男少女,只要发出一条消息,就能在几秒钟后迅速得到爱的回馈。

什么是“望眼欲穿”?什么是“地老天荒”?

“家书抵万金”是一种怎样的喜悦?“久别重逢”是一种怎样的幸福?

将来的人们,大约不会有太深切的体验。

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变得越来越淡。这两年,我渐渐发现,表现这种细腻和震颤心灵的文字越来越少人问津,人们忙于编造粗俗的笑话,离奇的故事,疯狂的欲望。

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我不得而知。

(选自《读者》)

【赏析】

有时候幸福就在身边我们却没有发现,直到它从身边滑过才蓦地觉得“那竟是幸福”。这是因为我们的情感过分粗糙,还是因为我们的心理感受已经被世俗钝化?请记住,幸福不都是轰轰烈烈的,有时候它只是一个眼神、一碗热粥、一个微笑……不要等到它与我们失之交臂时才枉自慨叹……

写文章从讲故事起笔往往能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议论文并不一定要板着面孔说教,把多种表达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可以使文章充满灵性与情趣。

【美文展示三】

快乐是一种能力

澜涛

一家跨国公司招聘策划总监。层层筛选后,只剩下3个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考核者让3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装有监控设备的房间内。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考核者没有告知3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

最初的一天,3个人都是在兴奋中度过的,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

第二天,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焦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只有一个人,依然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

5天后,考核者将3个人请出了房间,主考官宣布了最终结果:那个始终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解释说:“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快乐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摘自《快乐是一种能力》)

【赏析】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一近乎完美的杰作是由一群快乐的人完成的,而非苦难的奴隶。这印证了文中主考官“快乐是一种能力”的说法。要出色地完成一项工作需要的心理条件很多,如毅力、梦想、决心、信心等,但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快乐。充满乐趣才能有干好工作的内驱力!

“有人变得焦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只有一个人,依然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具体可感,富有画面感,成功的细节描写是记叙类文章成功的保障!

【美文展示四】

法国梧桐

胡展奋

上海的法国梧桐学名叫“悬铃木”,因其叶子和中国的梧桐树的叶子很像,且曾经广植于旧上海的法租界,故长时期被叫做“法国梧桐”。其实,验其真身,究其谱系,乃是“英国梧桐”,其老家在英国。

但是,我知道再也不会有人叫它“英国梧桐”了。就像当年哥伦布将他发现的新大陆误认为是“印度”而误冠的地名一样,再也改不过来了,人类本质上是喜欢约定俗成的。

集体的错认有时候是可怕的。一如假冒的“主义”,曾经有人指着物资高度短缺的“社会主义”对我们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居然也信了。

集体的错认有时候却是美好的。一如窗外的“梧桐”,被错认的“法国梧桐”已经与我们无数的往事和梦想、无数的离愁和欢聚交织在一起了,以至于我们宁可相信真正的法国梧桐就是这样的……

(选自《青年报》)

【赏析】

思想家荣格将意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无意识,另一类是集体无意识。集体的错认属于后者,它虽意味着盲从与集体失误,却蕴涵着美好的情愫。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对真理的追寻与探索原本不适用于“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一切事物都不能用“好”和“坏”简单粗暴地予以区分。看来我们应学会点亮一盏智慧的心灯去反思生活中类似的故事……

此文的成功在于具有思辨色彩,所谓思辨就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说“一头话”“过头话”“到头话”,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

【美文展示五】

最重要的角色

晓荷

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央求妈妈给他买新衣服:白色衬衣,黑色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学校组织拔河比赛,要求统一着装,男孩一律要穿白衬衣黑短裤,她的孩子因长得瘦小没有被选上,用不着这样一套新衣服啊。

她不想买。孩子有很多旧衣服,况且她的家境也不好。“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当然,这是孩子的天性吧,我也能理解。”

孩子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

我一下被感动了。这是一位多么聪明而善良的老师啊,他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他认为自己是很重要的角色,我相信这句话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角色啊。我有一个朋友,不幸失明,觉得人生再也没有意思,自杀过好几次。后来,他父亲的一句话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在我心中,你始终是我最好最棒最重要的儿子。”

我们有时会觉得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有时会对生活感到厌倦。殊不知,我们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角色。我们忙碌着、创造着,是父母最疼爱的女儿,是丈夫相濡以沫的妻子,是同事的合作者,是朋友的倾听者……甚至,对于陌生人,我们无意间的一个微笑,会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因此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

(选自《生活与健康》)

【赏析】

过去的教育大都强调集体如何重要,个人何等微不足道。我们羞于谈个人,忽视甚至漠视自我,极端往往使人缺少起码的自我尊重甚至会对自己的心灵造成伤害。其实,我们忘记了集体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构成的,忘记了个人对于集体也许是微不足道的,而对于一个家庭却是整个世界。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要做好自己的角色首先应该从自尊开始,从肯定自我价值开始!

走进人微妙的内心世界,学会将心比心,才能发掘出生活中最好的写作素材。作家史铁生先生在谈到写作经验时说,写作的秘诀不仅仅在于“深入生活”,更在于“深入思考生活”。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篇文章无疑是通过“深入思考生活”而得来的佳作。

猜你喜欢
爷爷
不甜不要钱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这里有爷爷
爷爷的家长会
锻炼的神奇结果
冬爷爷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