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2009-05-31 08:25王秀银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颗星阴影动态

王秀银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充满“激情的行程”是如何造就的?我在“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找到了些许灵感,以下就是我在新课程的实践当中得到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几个关于课堂动态生成与数学教学的问题。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学环节,让生成更精彩

在新课程下,我们要变革过去传统的备课方式,将原来单线型备课方式变成为多线型备课方式,即在教学预案的设计中要事先预测出多种课堂动态生成的状态。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些原生态的方法展现后,我们又将如何在课堂中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帮助学生不断地生成新的经验。同时,在预案的设计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善于捕捉动态资源,让生成更丰富

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石。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大胆思考、乐于表达的场所,即使是错误的观点,教师只要善于借助合适的时机,就能促使精彩生成的出现。

1.抓住“矛盾冲突”,引发探究兴趣,凸现教育过程的生命性。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动态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住学生产生的“矛盾冲突”,适时引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新的教学资源不断生成,并积极地影响着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动态生成性,也就突出了教育过程的生命性。

如教学“分数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在快要下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请你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1)2/8。很快就有学生反驳,不是平均分成的8份,不能表示为2/8,全班意见一致。(2)2/4。理由是先看外圈,单位“1”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占1/4;再看内圈,单位“1”平均分成4份,阴影部分占1/4,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占全部的2/4,全班学生一致通过。

这时,我心想糟了,他们对于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没有弄明白单位“1”的含义,从而进入了误区。我真想直接指出问题所在,但是想到延迟判断的好处,就想尝试一下。

师:再看看图,有什么想法吗?(生沉思,一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学生回答)

师:半个西瓜加半个苹果等于什么?

生:不能做,阴影部分不一样大呀。

师:真的不能做吗?

生:它们不在一起呀!

生1(猛然站起):能做。把小圆中的阴影部分转过来就和大圆的阴影部分在一起了,也就是把大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占全部的1/4。(这时,所有的学生都醒悟了)

2.抓住“即时信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搭建学生实现自我的舞台。

“即时信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碰撞时不经意间产生的信息。“即时信息”具有突发性、真实性、创造性和可利用性。“即时信息”既有有用信息,也有无效信息。因此,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善于选取、利用其价值,并进行合理的运用。

如“比较大小”一课中,课始,师说:“我班要评出一名‘优秀星,张起得了37颗星,王芳得了34颗星,他们俩谁得的星多,就可以被评为‘优秀星。那么,应该评谁呢?”话音刚落,学生就大喊:“张起!”“为什么是张起呢?”教师故作疑惑地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试着想办法。有的在努力地想,有的在一个劲儿地画,有的在和同桌小声地讨论。不一会儿,一个个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我可以画给你看。”生1拿出笔在黑板上画起来。“一眼就能看出张起多3颗星。”“如果有100颗星,这样画下去行吗?”“不行,太慢了,我有好办法。”生2举起了手。“我来摆小棒,10根为一捆,37里面有3个整捆的还多7根;34里面有3个整捆的还多4根,都是3整捆,不用比,7根比4根多,所以37比34大。”“在数数时,37排在34的后面,所以37大。”“十位上相同就不用比了,个位上的7比4大,所以37比34大。”师:“谢谢大家教会了老师,真了不起!这么多比较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们又纷纷举手……至此,这节“比较大小”的课,教师没教一点儿理论知识,学生都已掌握了。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让我们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颗星阴影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巧取星星
寻找第七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