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眼红中国帮非洲修大坝

2009-06-04 08:35
环球时报 2009-06-04
关键词:大坝苏丹非洲

本报记者 王南 本报驻尼日利亚、埃及、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殷淼 李潇 木春山

“夕阳西下,当非洲主要的能源来源——太阳落山时,学生们收拾起书本和长凳,在烛光旁学习……”英国《非洲商业》杂志最近这样笼统地讲述非洲这块“黑暗的大陆”。电力不足是制约非洲国家发展的一个瓶颈,整个非洲用电量还不到全球用电量的5%,但当中国帮非洲国家修大坝、增加发电量时,《非洲商业》等西方媒体却又眼红起来,除了夸大大坝的不良影响,怀疑中国公司施工的环保评估外,还把中国帮非洲国家搞基础建设与能源交易扯到一块。根据国际河流组织的统计,截至2008年5月,中国在非洲十多个国家有30个水利项目。中国一位非洲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在参与非洲基建过程中,多数还是以“施工者”的角色出现,设计、监理的工作是由西方的一些知名公司运作,因此对中国的指责太过牵强。非洲国家需要修建大坝改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对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修大坝说三道四,有非洲国家元首不客气地说,这是西方“后殖民时期的思维”。

外媒指责中国在非洲修的大坝“肮脏”

英国《非洲商业》杂志4月号发表了一篇题为“对非洲大坝的诅咒”的文章,渲染中国等国家在非洲修大坝产生不良影响。文章一面说从美国航天局收集的地球夜间卫星图片显示,非洲是一片多数城市没有亮光的“黑暗大陆”,全球16亿缺电人口中有1/3居住在非洲,很多地方甚至还在使用蜡烛来照明;一面又夸大在非洲修大坝产生的不良影响,如“大多数尼罗河沿岸国家依靠水力发电是非常危险的”、“巨型大坝根本不具备可持续性”、“需要电力的农村人口并未从中获益”、大坝会带来淤泥、产生安置和转移下游居民问题等。《非洲商业》的文章还说,与美英等国展开竞争的是中国。尽管中国确实给非洲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同样修建了一批“肮脏的大坝”,如苏丹的麦罗维、埃塞俄比亚的特克泽、尼日利亚的蒙贝拉等等。并指责“中国修大量的大坝很像早前的殖民主义时期”,是“为了打开获得赚钱的采矿合同、农田、伐木等其他交易的大门”。

“国际河流组织”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在2008年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政府从2000年以来就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像修大坝的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这样的建筑企业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此领域成效斐然。不过,这份报告接下来居然硬把建筑公司与石油矿产公司扯到一起,说中国政府在非洲投资建造大坝与这个大陆的资源紧密相连,“在许多非洲国家,修建水利工程的中国公司都可以进入石油开发、矿产开采等行业”。

英学者夸大修坝移民人数

中国在苏丹修建的麦罗维大坝兼有发电、灌溉和环保等三大功能。就发电而言,其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相当于苏丹全国现有总发电量的两倍以上。就灌溉而言,水库建成后将形成约140亿立方米的库容,为尼罗河两岸的灌溉渠道供水,300多万人将因此受益。大坝建成启用后将给沙漠带来宝贵的水源,对当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英国伦敦皮安基研究所的学者阿里·阿斯克瑞却对中国在苏丹、莫桑比克等地修大坝有不少指责。他对麦罗维大坝的议论是,大坝将使5万当地人被迫从尼罗河谷肥沃的土地迁移到干旱之所,造成社会和环境灾难。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环球时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苏丹驻华大使萨利赫。萨利赫大使介绍说,需要搬迁的人只有1.1万人,苏丹政府已为他们做了十分周全、妥善的安排。苏丹政府不仅给移民现金补偿,还为他们免费提供住房,修学校、医院、商店、银行和清真寺。政府分给移民配有水利灌溉设施的农田,人均分得的面积相当于他们移民前的6倍。这些移民以前大都生活在山地,那里的环境和条件相对艰苦,所以他们对搬迁后的现状很满意。移民安置区所在的麦罗维已成为苏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农业、渔业、加工业和商业正日益活跃,许多早年外出谋生的当地人已开始纷纷返回故里。

今年3月3日,苏丹为麦罗维大坝工程举行发电仪式,《环球时报》记者专程赴大坝现场采访。记者看到苏丹撒洼拉部族打出了中文标语,感谢中国人帮苏丹修大坝。麦罗维项目部总经理周尚民介绍,这项工程是继埃及阿斯旺大坝后在尼罗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水电站,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全长达到9.65公里,最高处达67米。苏丹官方宣布,因为大坝的建成,从今年6月30日“救国革命日”20周年之日起,苏丹民用电力和工业用电费用降低25%,农业用电费用降低30%。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丁拯国担任过麦罗维大坝项目的首任总经理,他告诉记者,除中国外,参与麦罗维大坝及其配套工程建设的还有其他国家的公司和人员。如负责大坝设计和监理的是德国一家公司,此前还有其他3家西方咨询公司提供不同阶段的技术服务。为大坝提供发电轮机和相关设备的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至于麦罗维大坝为何会由中国公司中标承建,丁拯国坦言,除了我们的成本优势外,中国成熟的水电技术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施工能力举世公认。此外,与其他国家的公司相比,中方工人具有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丁拯国说,在大坝施工建设的日子里,中苏两国各有两三千人日夜奋战在干燥炎热的工地上。一位苏方官员曾深有感触地说:“麦罗维大坝建设为苏丹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苏丹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意义深远。”

萨利赫大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根据苏丹政府的规划,除麦罗维大坝外,在建和将建的水坝工程还有几座,其中罗赛雷斯大坝正在由中国公司建设。针对英国媒体的有关指责,萨利赫大使先给记者讲了一段历史。1925年,英国殖民统治当局为给英国纺织厂提供更多的棉花,曾在苏丹修了一座大坝,以便扩大棉田的灌溉面积。尽管这项工程当初是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建的,但苏丹人还是念这个大坝的好,因为它给苏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萨利赫说:“既然如此,对中国在非洲参与修建麦罗维等大坝,英国媒体又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

非洲国家该不该修大坝

英国媒体和学者对中国修大坝的质疑和指责没有得到非洲国家的认可。莫桑比克能源部长明确表示,修大坝不会带来环境问题,相反,大坝2010年建成后不仅解决本国电荒,还会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许多国家提供电力支持。

在西非,中国按计划将在尼日利亚建成一项“非洲大陆最大的水电项目”。据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尼日利亚分公司总经理冯军介绍,公司与尼政府2007年5月签订了总价14.6亿美元的蒙贝拉工程施工合同,但工程目前尚未正式开工。除中国公司参与建设这座总容量达260万千瓦的大坝外,德国拉玛雅工程咨询公司负责了工程设计、咨询和制定可行性报告等前期工作。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电器等西方公司将在土建工程结束后,给尼方提供各自生产的水电和机电设备。

来自尼日利亚北部卡杜纳州的工程师穆罕默德·穆斯塔法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一个地处高原、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地点施工不存在移民等社会问题。土建作业不可避免要损坏一些原有的地貌和植被,但只要按国际标准进行施工,环境破坏的问题用不着担心。”穆斯塔法还说,尼日利亚每天需要600万千瓦时电力,目前只有生产300万千瓦时的能力,实际输送到用户手中的就更少,只有180万千瓦时。因此,蒙贝拉水电工程的兴建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仅改善供电紧张问题,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尼联邦政府电力部技术局副局长约瑟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前奥巴桑乔政府,还是现在的亚拉杜瓦政府,都对中国公司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利用自身成功经验帮尼日利亚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持支持态度。

在非洲最有名的大坝当数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历史上,尼罗河既为埃及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但也让沿岸地区饱受洪水肆虐的困扰。为了达到“盈时不涝,缺时不旱”的目标,埃及人早在1898年就开始在阿斯旺地区兴建水坝的工程。到上世纪60年代,运转多年的旧坝已无法适应土地灌溉和电力供应的需要,于是在苏联方面的技术帮助下,埃及政府开始在旧坝上游6公里处修建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阿斯旺大坝。据埃及水务分析研究院博士艾哈迈德·穆萨维介绍,阿斯旺大坝在其建成后的几十年中,为埃及的工农业建设发挥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气候变化,尼罗河流域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旱灾,包括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在内的不少非洲国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饥荒,而埃及却因阿斯旺大坝的存在而得以平安度过。

谈到修大坝的利弊,穆萨维博士表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如大坝在拦截河水时会减少河水携带的淤泥量,使下游土地贫瘠;水库蓄水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质有所下降等。埃及为此成立“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专门就大坝所产生的各类负面作用进行分类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性意见,配合水利部门将大坝副作用降到最低。在谈到西方国家过去数年来对阿斯旺大坝的各种质疑时,穆萨维表示:“我们并不回避它带来的弊端,同样我们也不可忽视它创造的价值。对于埃及这样一个沙漠型气候为主的国家来说,靠降水灌溉农田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可调节的人工水利系统就显得必不可少,其蓄水发电的功能更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苏丹麦罗维大坝就是又一个成功的例证。”

美智库建议别总“眼红”中国

路透社5月19日发表过一篇“中国要在塞拉利昂修建两座水坝”的文章,该文被美国著名的自由主义网站“自由共和国”转帖,在标题后面还特别问了句“这是为什么?”一些美国网民跟帖说,“中国为了当地的自然资源”、“我闻到了铀矿的味道”。但也有名叫“Tbw2”的网民认为,非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基础设施,中国进入可以让非洲更快实现工业化,更有可能使非洲从第三世界迈入第二世界,而中国借此获得利益可以跻身于第一世界。但立即有人回击“Tbw2”说:“一个自由共和国的公民竟然对非洲这么想!真让人震惊!”

围绕中国帮助非洲搞基础建设,西方有人着急,有人争论,最近也出现了理智的声音,有美国智库就提醒政府不要光“眼红”中国。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巧实力委员会”今年3月在发表报告谈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时说,美国应与中国在非洲开展合作,从中国在非洲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向非洲国家的交通、港口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支持。报告认为,美国应努力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在促进民主方面的花言巧语,因为许多非洲人认为这是虚情假意,也很伪善。报告特别援引了塞内加尔总统瓦德的一段话。这位非洲国家元首说,西方一些捐赠机构贬低中非间的贸易协议,西方好像觉得非洲廉价出售自然资源来换取基础设施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这表明了后殖民时期的思维,因为正是这些协议给非洲带来了关键改善。

中国一位非洲问题专家认为,中国在参与非洲基建过程中,多数还是以“施工者”的角色出现。在非洲修大坝,中方承接的是施工和维护部分,而设计、监理的工作还是由西方的一些知名公司运作。几张设计图纸和到工地巡视监理,西方国家的公司就可以获得大笔优厚报酬,相比而言,中方的收益模式显得更为“原生态”一些,是靠数万人数年的艰苦施工换取的。中国的工程设计和监理人员对西方公司还没有“眼红”,一些西方媒体却“眼红”起中国来了。▲

猜你喜欢
大坝苏丹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苏丹总统被推翻惊世界
“苏丹”之死
大坝:力与美的展现
大坝利还是弊?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