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集中模式论略

2009-06-07 10:54孙玉娟
天津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案结论学科

孙玉娟

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认为,反思是一种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而教学反思,则是对知识内容、重点与本质的感悟理解,是对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判断和评价,是对教学问题提出与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对教学特点、规律的寻觅和发现。总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意识与反思方式两者的辩证结合。教学反思的模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就反思的视角、渠道与类型而言,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自我反思;第二类,是他人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它应包括备课、说课、讲课、评课、课后总结5个教学环节。笔者以为,教学反思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延迟结论—扩展反思”模式

教师讲授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内容核心与结论。传统教学过程常常习惯于由教师来完成,而新课改倡导学生多参与、多动手。所谓“延迟结论”,就是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得出结论的时间和契机适当往后推延,并且最好不要由教师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反思活动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所谓“扩展反思”,即发散思维,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向各个方向发展,形成多向思维。在幅度上,参与的学生面要广,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涉及的知识面要广,力求拓展学生的知识视域和认知空间;在深度上,思维不能凝固,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不断增补、充实、升华和深化。“延迟结论”与“扩展反思”两者辩证统一:“延迟结论”是“扩展反思”的前提条件,“扩展反思”是“延迟结论”的效益结果。

二、“设置问题—分聚反思”模式

所谓“设置问题”,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要潜心思考,周密设计问题。问题要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的、目标,以问题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驱动力和贯穿线索,并形成问题环和问题串。所谓“分聚反思”,是说有分有聚、分聚统一的反思过程。先是把教学目标任务分解为若干个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索,然后把对若干个问题的认识整合起来,形成问题的整合和认知的一体化。这种反思模式,既有对演绎思维法的运用,又体现了归纳思维法的精髓,属于一种综合性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思维能力。

三、“学科整合—迁移反思”模式

所谓“学科整合”,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对有关学科及知识进行连接、渗透与结合。学科整合包括教学思想、内容、方式、手段等各种因素的整合。学科整合的优势,是能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谓“迁移反思”,即反思的发散、扩延与转化,突出反思的灵活性和变异性,突出联想的地位和想象的价值。两者之间,整合是基础,是条件;迁移是发展,是变化。

四、“求异争鸣—创新反思”模式

这种教学反思的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所谓“求异”,就是打破常规,冲破藩篱,别有寻求,见识不同。所谓“争鸣”,即要摆脱教学的思维定势,冲出既定教案、学案的局囿,鼓励学生敢思、敢议、敢说,倡导“三超越精神”(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权威)。教师只有倡导教学开放,广开教路,疏通学路,鼓励“求异争鸣”,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创新反思”能力。

五、“点拨引导—调谐反思”模式

教学包括师与生两个方面,反思也包括师与生两个方面。教学反思过程既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甚至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教师的点拨引导,是教师教学的常规功能,也是提升教学反思水平的有效措施。它可以调谐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保证反思更集中、更热烈、更深刻。如果说学生的活跃反思和精彩发言,像颗颗闪光的珍珠,但是散在的、零落的;那么,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像珍珠一样串连起来。那么,如何串连起来呢?串连的依据是什么呢?概括讲,教师应做到“五个把握”:一是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二是把握教案学案的核心、关键;三是把握学生认知曲线的起伏;四是把握学生反思思维的张弛;五是把握学生情感的波澜。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师生的反思活动应是有规律的,这如同渔者用网:什么时候撒网,什么时候收网,有个契机掌握的问题。而撒网时,要能撒得开,把学生反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收网时,又能收得拢,同样要把学生反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把这一“撒”一“收”即教学反思的始终过程统一起来,形成起伏交叉、错落有致、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局面。教师要把点拨和引导贯穿于教学反思的全过程之中,并在讨论与争鸣中发展学生的两种思维品格:一是发散思维品格。即引导学生讨论,不能简单重复,窄化思维空间,降低思维深度,而要进行反思的发散与扩展,使学生之间的看法相互补充、印证、丰富、发展和深化。二是求异思维品格。教师不能一味固守教案学案,也不能囿于自己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的知识结论,要关注学生的求异个性,支持学生的争鸣行为。

(责任编辑韩大勇)

猜你喜欢
学案结论学科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乡愁导学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