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再迷信华尔街

2009-06-08 08:49
环球时报 2009-06-08
关键词:金融中心华尔街危机

杨 涛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似乎已告一段落,美国金融机构用今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展示恢复元气的信心。然而,这场危机的影响是深远的,华尔街持续几十年的梦幻色彩已经褪去,曾经令无数业内外人士钦羡的金融财富神话也已终结。

二战后,越来越多的美国普通人投资股票。到上世纪60年代,养老基金和工会基金成为了华尔街的大玩家,保险公司和为小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共同基金也越来越重要。在经历了上世纪初的青春盲动之后,这时的华尔街呈现出“中年”稳健的心态。

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影响华尔街,到了80年代以后,几方面因素开始助推华尔街稳步走向全球金融创新和交易霸主的地位。一则,是在全球货币的“战国”时代,美元表面被削弱,但实际地位却上升了,因为比起其他货币的脆弱来说,人们更倾向选择美元,这也带动了美元资产定价能力的上升。二则,里根政府的自由化政策倾向浸透在金融领域,使得金融创新几乎不受什么限制。三则,IT技术发展迅速,90年代互联网已被广泛用于金融交易,这使得信息传递加快,效率与风险同步增加。四则,当华尔街投行家的贪婪遇到天才的金融设计师,就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最终吸引了全球的金融冒险家。

如今,在本轮危机过后,正是由于美元实际地位弱化、严格监管倾向抬头、IT技术普及化、金融衍生品创新一蹶不振,才使华尔街的神秘光环不可避免地变成泡影。可以看到,华尔街“老字号”的信誉已经大不如从前,虽然华尔街投资者还在强做欢颜,但其“走下神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危机过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多极化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华尔街较长的“回光返照”过程中,各国都应该积极反思和行动,防止华尔街下一次危机的爆发。

事实上,由于美国政府一贯损人利己的倾向,历次危机往往被其作为转嫁内在矛盾的手段,通俗地讲,就是虽然华尔街变差了,但是别人被拉下水变得更差,因此华尔街还能继续苟延残喘地过好日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基于三方面原因。

首先,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在全球的比重事实上在20%到30%之间波动,而每次经济危机爆发时,反而其比重有所上升。由此来看,在现有体制下,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总是能够被顺利向各国转嫁大部分。

其次,短期内国际金融中心的格局还难以有重大突破。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最新调查,尽管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大金融中心遭受重创,但伦敦和纽约证明了它们比实力相近的竞争对手更具适应性,二者依然高居世界金融中心排行榜前两位,新加坡和香港也稳居“四甲”之列。

另外,可以预见随着技术进步带来金融变革的加速,货币乱局将长期困扰人类社会。在此情况下,必须有一种信用货币充当“庄家”角色,从而避免全球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现在来看,也仅有欧元对美元有一定的替代性,但也受到欧元区主权国家的利益冲突限制,日元在结算和价值贮藏方面也先天不足,人民币则只是“初试啼声”。因此,美元主导体制对于我们只能是一种无奈的次优选择,这也成为华尔街最主要的支撑。

如此看来,一方面我们不再迷信华尔街,另一方面却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面对原有全球金融格局只是“微调”的现实。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增强经济实力、加快金融改革、强化国际金融合作,才能真正加快华尔街的衰落,并最大限度谋求自身利益。▲(作者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华尔街危机
金融动态:第30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概述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华尔街“海盗”
危机来袭/等
华尔街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