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妨学学“截拳道”

2009-06-11 10:22张香玉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危机

张香玉

最近与两位企业界老板交谈,针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问,他们企业是如何应对的?一个说: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危机,想抵抗住它是不可能的,他们企业主要的防御手段,就是提前做好棉袄,用于自保,只要挺过来,度过这个严冬,企业不垮,就是胜利。另一个老板说:金融危机的到来,企业不受损失是不可能的,但怎样让损失降到最低,才是最主要的,我们的做法就是,把鸡蛋放在最安全的地方。这位老板说,过去企业投资,提倡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一两个篮子的鸡蛋破了,也没关系,但现在外面暴风雨这多大,仍这样做已经远远不够了,放的地方再多。不安全也不行,因此要赶紧把鸡蛋收缩起来。放在最为安全的地方。

听完两位老板的见解,似乎觉得很有道理,但细思量,却不完全趋同。总起来看,这两位老板的做法,仅只注重了“防”字。却忽略了一个“攻”字。

刚刚看过《李小龙传奇》,李小龙面对各太高手,是怎样一个一个取胜的?靠的就是他的“截拳道”。“截”,就是“拦截”,“抵挡”,“拳”,就是“拳头”。就是“攻击”,“道”,就是“方法”,就是“哲学”,“截拳道”的意思,就是“阻击对手来拳之法”,或叫“截击对手来拳之道”。防守和进攻合二为一,当对方出手的时候,在拦截中进行攻击,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胜利。因为当对手出击的时候,也是对方弱点暴露无遗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反击。才能打到对手薄弱的环节,才能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

当危机袭来时,既要重视“防”,更要懂得“攻”,危机与机遇并存,危机同时也是转机,在目前形势下,企业,只有乘势而上,和极地予以抵挡反击才有出路。

在生物进化史上,每一次气候的巨大变化。都会为物种的进化带来飞跃,那些不能适应气候的物种,会很快灭亡,而那些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却进入了新的繁衍时期。在这次风暴面前,如果企业只懂得防守,不主动出击,那将是十分被动危险的,弄不好就会从此灭亡,而如果很好地把握这次机遇,积极应对,在科技创新、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企业管理等等方面,来一次全方位的改进和革新,企业不仅可以站立潮头,而且极有可能在新的经济秩序中,提升企业的价值地位。

这,就要看你如何运用“截拳之法”了。

应该善唱反调

祖远

一般来说,爱唱反调的人是不太受欢迎的。但如果把唱反调引申到改新产品、创造市场上。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给化妆品做广告。按“正调”应该请如花似玉的少女,可南京某厂却偏要唱反调,请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现场试用大唱该厂化妆品的赞歌,结果购者如潮。按常理,应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某手表厂却偏要说自己的“瓜苦”,郑重向消费者宣布:我厂手表走得不太准确,24小时会慢24秒,请君购买时三思。“上帝”们深感其诚,纷纷掏腰包戴上了“慢24秒”的手表。成串的客户上门订货,厂家应该是来者不拒多多供货,可广州某电子公司却偏要唱反调。声言要对客户严加选择,凡是售后服务不好,店中有假货的统统不供货。

“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善于唱反调的人都做到了“天在缺处明。”他们的成功实质上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结果。开发新品、创造市场的本质就是对常规思路的逆反。逆向思维,对于研究消费动态,分析市场行情,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掌握经营渠道和经营对策,具有独特而又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愿邀游商海的经营者不妨多唱一唱反调,品味一下其中的奥妙。

企业应来一场“头脑风暴”

彭广荣

今年2月19日《俄罗斯报》有篇文章,题目是:危机过后能否生存?其中一段,用了这样一个标题:莫斯科需要一场“头脑风暴”。说的是长期以来,莫斯科将能源称之为王牌,危机有可能骤然改变这张王牌的格局,因此不仅仅是要组建反危机应急指挥部,还要搞一场“头脑风暴”,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紧急制订自己的现代化计划。

道理是一样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前进的道路是复杂的、曲折的。应对经济危机,以及分析预测经济危机过后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要靠思维方式的转变、应变措施的调整,更要靠信心和智慧、靠群众的力量和潜力,做到这些就需要靠“头脑风暴”的冲击和洗礼。

所谓“头脑风暴”,就是洗脑、换脑,用新思想适应新形势。有人说:没有严寒的“冬天”,只有严寒的思想;也有人讲:没有严冬的市场,只有严冬的思维。说到底,还是“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众多企业能从“寒冬”走过来,走得很好,那就是因为有了一种战无不胜的信心,有了一套适应“寒冬”的思路;如下,“寒冬”渐渐趋暖,诚然,金融危机何时完全消失,至今还没有准确的时间表,但危机走到终端指日可待。危机过后怎么办?不少企业以为能从危机中挺过来,危机过去就“没问题”。果真“没问题”吗?不知这类企业想过没有,“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有一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具备了不同的优势和“抗震力”。那不意味着危机过后的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资源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吗?更应看到,危机过后用工成本不会减弱、有限资源不会重生、政策环境不会过松,尤其是大宗商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得到缓解、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外贸出口不可能大幅度升温、制造业外转内还需一个调整的过程,因此,危机之后依然有危机。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如何认识这一点,不就需要来一场“头脑风暴”吗?这场风暴,是要给企业的干部职工注入“清醒剂”,经济危机前后都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尤其是要及时部署经济危机过后的经营策略,千万不能忽视这一条,否则,经济危机并没有感到很大的危机,而危机过后却会被更大的危机笼罩。诚然,这种危机不再是几十年不遇的全球性危机,而是某一个企业因思想准备不足,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系统没有调整好。对市场评估和预测出现差异。而不能适应危机过后的宏观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企业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

应该看到,面对当前经济危机,有些企业来一场“头脑风暴”十分必要,因为这些企业并不“不差钱”(没有外债),差的是标准化生产方式;也“不缺人”,缺的是高层开发、管理人才;更不少原料,少的是精细化管理和叫得响的名牌。“头脑风暴”是要解决内因问题,这个内因就是信心问题、就是理念问题、就是思路问题,如果把差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把缺的高层开发、管理人才,把少的精细化管理和叫得响的名牌等问题解决了、调整了、完善了,那么企业的决策就会更加理性地正确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就会更加冷静地认识危险与机遇、差距与潜力、创造与创新的关系,就会更加科学地突破难点、抓住重点、规划“亮点”,企业的未来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危机
头脑对对碰
脑风暴大挑战
泽西风暴
超级头脑训练营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风暴
头脑奥林匹克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