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发生过什么

2009-06-12 05:18
视野 2009年9期
关键词:中途岛彼得堡海战

吴 非

2007年夏天,我在芝加哥中途机场转机时,看到候机大厅里有一处展厅,除了有中途岛海战的图片展与电视片介绍,还有一架海军的野猫式战斗机悬在大厅上方。我这才知道“中途机场”就是为纪念中途岛战役命名的。在1942年6月那场作为改变太平洋海战战局的关键一役中,美国海军牺牲了三百多名官兵,其中多数是舍生忘死的飞行员。

我要搭乘的班机还有近两小时才会到,这使我能比较从容地在展厅里看完了全部展示内容,逗留了好一会儿。

在展厅里看到这样的话:

你们当中任何一位参加中途岛海战的人,都为我们的历史写下了光荣的一页。与你们共同战斗是我的骄傲。

——尼米兹将军

对于永远没法回来的人,和那些即使尽了最后的努力也没有如我们般幸运的人,我要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亲所做的一切,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一等兵、小学志愿者埃德加·R·福克斯

什么是“小学志愿者”?我猜想可能是指对孩子们进行和平教育、历史教育的人士。

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些往事?那些中途岛战役后出生的人,年龄大的已经65岁了。幸存的老战士们没有忘记,是牺牲者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都市,在这样一个繁忙的飞机场,却有这样一处纪念牺牲者的地方。这就是社会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不禁很想呼吁有关方面转换一下思路,我们的机场候机厅已经清一色地很像市场了,有谁想到可以用于纪念先辈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历史呢?

我想起2003年夏天访问圣彼得堡的事。先住在涅瓦大街南头的莫斯科酒店,对面就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卡娅修道院,陀斯妥耶夫斯基、鲁宾斯坦等人就安葬在这里,令人遐思不已。第二天。临时换宾馆,搬到布尔科夫斯卡娅饭店,这个饭店不在彼得堡老城,可是我却觉得很运气,因为它就在二战胜利广场边上,从楼上能看到广场中央的“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和高耸的纪念碑。黄昏,我到纪念馆瞻仰。纪念馆主体建筑是名为“封锁”的环形露天大厅,由花岗岩围成,环形石壁南部有缺口,象征冲破围困。两侧石壁上分别用金字镌刻着“900天”和“900夜”。卫国战争期间,圣彼得堡——当时称作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900天,军民誓死不降。围城内每人每天供应面包仅仅125克,最终战死、冻死及病俄而死者总数有80万人。

晚上9点,纪念馆已经闭馆。我流连之时,有两位身材高挑的姑娘也来到纪念碑前。她们大约20岁,看她们惊奇张望的神色。不像是见多识广的彼得堡人。她们崇敬地凝望每一面浮雕,不时低语。她们从哪里来?我想,一定是初次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教科书上知道的彼得堡。可惜我的俄文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我真想知道她们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分来到这里,不愿离去。

在莫斯科红场,曾见到四五对新婚的青年向无名烈士墓献花。这是苏联时期的传统,即使苏联解体,青年们仍然这样。

我感慨这样的事,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许多该做的事我们没有做好。有一次,在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到教师带中学生参观。学生埋怨“晒死啦”,教师则哄这些高中生“一会儿就好”。还有许多出格的,如学生嬉闹,教师则躲在阴凉的地方。我真的不知说什么是好。好多事,我们那一代人做得还不错,到了现在,什么理由都能抬出来,什么“敬重”也没有了。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为争取民族解放经历了苦难的国度,有些人不愿意纪念过去呢?我不敢想。

所以,我想,我们必须经常地告诉孩子们:以前发生过什么,这里发生过什么……

猜你喜欢
中途岛彼得堡海战
中途岛海战
这海战没法打了
陆军海战第一连
浅析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诗学研究
鏖战中途岛
战后日本对中途岛海战失败的反思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下篇:九·一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