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尝试

2009-06-13 05:51孙海柱
成才之路 2009年17期
关键词:探究性概念探究

孙海柱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一、 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变抽象的数学问题为实际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积极讨论、尝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

二、 在概念教学中,挖掘探究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接触了有关数学的许多问题,但他们的这些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在教学概念时,挖掘探究因素,让学生主动摸索、寻求、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让事实说话,进行认识的自我调节,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发现,顺利完成内化、顺应等心理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要仅满足于讲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去。使学生善于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数学问题,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常规解法上提出新颖的见解。

三、 释疑解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主体性原则。我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怎样解,就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上等生要提出高要求,让他们用多种方法完成,并提出新问题;对后进生给予帮助,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心。要发挥 “形”的直观作用和“数”的思路规范优势,数形渗透,互相作用,扬长避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隐蔽的问题明朗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 课堂中积极引导,适当讲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流畅性

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书本或老师现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计划组织扩散性习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要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使课堂教学出现高潮,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

总之,开展探究性教学要从教材内容、教学设施、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也要由多到少,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探究,不宜安排太多,但可以提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研究,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唐山市丰南区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性概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幾樣概念店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