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中“凡是”的语法化

2009-06-13 05:52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语法化红楼梦

徐 营

摘 要:本文主要以《红楼梦》中的“但凡”和“凡是”为研究对象,结合《水浒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其语法结构、句法功能等因素的分析,研究了从“但凡”到“凡是”的语法化过程。

关键词:但凡 凡是 语法化

一、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无论在文学还是语言方面都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是学者们研究语法化现象最常用的语料。长期以来,人们对“凡是”的词性存有许多争议。在《红楼梦》中“凡是”一词早已出现,而且与“但凡”这个词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拟以《红楼梦》中的“凡是”为基准来探讨其发展脉络。

经统计,在《红楼梦》中“凡是”一共出现了2次,而“但凡”出现的次数则较多,共有17次。我们知道,“但凡”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凡是,只要是”;另一种是“倘若,假如”。可以清楚地看到“但凡”与“凡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但凡”的外延要比“凡是”大。

二、“凡是”的语法化过程

本文主要围绕《红楼梦》成书年代的前后时期,结合《水浒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来探讨“凡是”的语法化过程。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虚词,用来表达虚的语法意义或语法观,无实在意义,只有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系。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

(一)《红楼梦》中“但凡”的虚化现象

“凡是”的演变与“凡”有着一定的关系,凡: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原始意义是铸造器物的模子,后引申为凡是,表示概括。而“但”本义是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还表示范围,相当于“只”。后来“但”与“凡”组合起来仍然保留表示范围“凡是”的意思,通常用在动词前起修饰限定作用,限定动词的作用范围。到清朝时,“但凡”的这种实词意义已开始虚化,如《红楼梦》中:

(1)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第二回)

(2)你但凡立的起来,到你大房里……(第二十四回)

(3)我手里但凡从容些,也时常的上个供……(第二二十五回)

以上例子中,“但凡”都作副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在句中作状语,说明范围、程度等。而且,“但凡”在句中不可以省略,省略后句子无法成立,这是“但凡”作为副词在《红楼梦》中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出,“但凡”的实词意义在《红楼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但此时它的意义已经开始虚化,而且“凡是”也开始出现,如《红楼梦》中:

(4)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第五十五回)

(5)你但凡是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第六十八回)

(6)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第八十二回)

(7)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具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第四回)

可以看出,虽然“但凡”作为连词用的例子很少,但是副词“但凡”慢慢开始虚化为连词“但凡”的用法已经出现,而“凡是”作为连词也已经开始出现。这里作为连词用法的“但凡”,就是“凡是、只要是”的意思,它所概括的成分通常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而且在句中通常可以省略,句子原意不受影响。如例(4)中,“但凡”修饰限制名词性短语“糊涂不知理的”,表示它所限定的范围。例(5)、(6)都是修饰名词性短语的。例(7)中的“凡是”和“但凡”的用法是相同的,“凡是”分别修饰了名词性短语“那些纨绔习气者”和“情思缠绵的”,它们限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范围。

从《红楼梦》继续向上追溯,明代《水浒传》中“但凡”的实词义就已经开始虚化了,但“凡是”还没有从“但凡”中分离出来。根据统计,在《水浒传》中没有出现“凡是”,都是“但凡”的用法,共出现了17处。只不过“但凡”的用法出现了差异,有副词用法,也有连词用法。例如:

(8)你须不瞎,也见库局例贴的晓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蓖,赶出寺去……(第四回)

(9)张青道:“贤弟不知我心!从你去后,我只怕你有些失支脱节,或早或晚回来,一次上分付这几个男女:但凡拿得行货,只要活的。”(第三十一回)

(10)徐宁便教众军道:“但凡马上使这般军器,就腰胯里做步上来……”(第五十七回)

这些例子中,虽然用的都是“但凡”,但句法功能是不同的。例(8)中第一个“但凡”是连词,第二个“但凡”则是副词,修饰动词“饮”。例(9)中的“但凡”也是副词,修饰动词“拿”。例(10)中的“但凡”一般出现在句首约束整个句子,述语中有“须、都、就”等表示总括意义的副词与其相照应。这种结构在《儒林外史》中得到了继承。如:

(11)牛但凡舐着盐;就腰淌出眼水来……(第二十四回)

(12)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腰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第二十七回)

在这些例子中,“但凡”都作连词,这也为后来的虚化打下了基础。《儒林外史》与《红楼梦》都是清代的小说,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统计,全书“但凡”共出现了15次,其的用法也有副词和连词两种。“凡是”没有在该书中出现。可见,《红楼梦》中的“凡是”从“但凡”中脱离出来的用法出现得还是比较早的。

(二)“凡是”的成熟过程

如果说“凡是”在《红楼梦》中的使用是初始阶段,那么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凡是”在史料中则呈现继续虚化的趋势,并进入了成熟阶段。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凡是”不但取代了“但凡”而且继承了“但凡”作为连词的用法,同时还吸收“但凡”与“就、都”等副词构成的句法结构。经过统计,“凡是”在该书中共出现了21次,“但凡”没有出现。如:

(13)我道:“那么你们凡是自问不是做贼的,都去暗暗的查来……(第十一回)

(14)我听见大哥说,凡是做官的,上衙门碰了上司钉子……(第二十六回)

可以看到,“凡是”已经取代了“但凡”,而且完成了虚化过程,由原来副词的用法虚化为连词的用法。如例(13)、(14)中,“凡是”都处在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的作用,并且与后面的副词“都、总”等前后呼应,成为了后面成分的充分条件。

此外,在现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凡是”多取代了“但凡”,作为一种新兴的连词存在。“但凡”的连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了,只保存了副词的词性。如:

(15)阿Q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说出口来,所以凡是和阿Q玩笑的人们,几乎全知道他有这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法……(鲁迅《阿Q正传》)

(16)凡是住在这片居民区的人,上街都要从店面的路上过。(高和《越轨诉讼》)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凡是”的用法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基本上是作为连词的用法而存在。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的“凡是”来自于古代汉语中的“但凡”,是由副词“但凡”实词虚化而来的,是“但凡”更新为“凡是”的语法化过程。

三、结语

从以上关于“凡是”语法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演化出语法范畴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实词,而是实词所在的结构式。一个实词之所以能演化出功能不同的虚词,是因为它处在不同的结构式中。从“凡是”的语法化过程可知,汉语史中一个词的发展演变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词汇意义、语法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下,不断发展演变的。

参考文献:

[1]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4).

[2]刘丹青.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语言研究,2001,(2).

[3]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现代

语言学(试刊),1998,(3).

[4]张宜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1,

(2).

[5]周芳.“凡是”的语义功能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1).

(徐营 辽宁锦州 渤海大学中文系 121013)

猜你喜欢
语法化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