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告别言语行为的分析和预测

2009-06-13 05:52温小勤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预测

摘 要:“告别”作为一种言语行为,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网络中都不可缺少,同时又各具特色。本文尝试分析了告别语在这两种不同言语环境下的异同,并重点分析了网络告别语的特色和表现形式。最后,对网络告别语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关键词:言语行为 网络告别 告别语 预测

一、引言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告别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言语行为之一,但迄今为止,人们对告别言语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对其在网络生活中变体形式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众所周知,虚拟网络以其自身的特殊性为网民营造了一个迥异于日常真实生活的言论平台,网民在其中的交流无拘无束,无需时刻顾及自己的形象和对方的面子,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网络告别跟现实告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如此,网络告别仍旧可以归入言语告别行为的范畴,只不过它表现为日常生活言语告别行为的一种变体形式,但依然属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告别”是言语行为的一个方面,是在交际过程中,一方对另外一方告辞时的言语行为。网络作为一个特殊的交际场合,也存在着告别行为。根据SEARL分类,以言行事行为的种类有:

A.断言类(assertives)或阐述类(representatives)

B.指令类(directives)

C.承诺类(commissives)

D.表达类(expressives)

E.宣告类(declarations)

“告别”是说话者向听话者告辞的行为,它表达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我们得终止谈话了。网络告别也不例外,因此,笔者认为,网络告别也属于以言行事行为中的表达类。

二、网络告别的方式

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告别行为也比较特殊,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数字表达式:88,886,3166

(1)A:逢上教堂有新人结婚更是高兴。

B:那个教堂里面外国人去的很多。

A:是的,现在我有点事,有空再聊吧,88。

B:好的,88。

以上表达式是网络交际中最为流行的,因为数字“88”与“拜拜”谐音,而且方便输入。“886”也是告别的意思,意为“拜拜了”,“6”表示陈述语气词“了”,让人看起来、读起来都觉得语气和缓,又不失生动。而“3166”则是日文 “再见”(さようなら)的音译,如:

(2)A:就这样定了,下星期见。

B:好的。

A:就这样吧,3166。

B:什么是3166?

A;你不知道“莎扬拉娜”吗?

B:哦,3166,嘻嘻。

可见,“3166”其实就是“莎扬拉娜”的译音,而“莎扬拉娜”又是日文“さようなら”的译音。这个“3166”的流行程度没有“88”和“886”高,原因在于它是外文译音,不似“88”和“886”那样让人见字会意。日文在大学课程中属于小语种系列,并不像英语那样流行,不懂日文的人很难猜测出它的意思,因此,“3166”在网络上的运用没有“88”“886”那样普遍。

(二)英语缩写式:BB

“BB”在网络交际中也很常见,是英文“Bye-Bye”的缩写,这种缩略现象是网络语言经济简便的绝佳体现。如:

(3)A:好了,我要吃饭去了。BB。

B:BB。

其实,“BB”这个缩写形式早已有之,但它并不是指“Bye-Bye”,而是指“Baby”。大多数人看到“BB”时首先想到的就是“Baby”,因此尽管网络上仍存在这个告别词,但是接受和使用的人并不多,该词“再见”的意义正在渐渐地退化。

(三)平常式:再见,拜拜,等下见,回头见,回头聊

这是最平常的告别语,与现实生活中的告别语相差无几,多为网络生手或年纪稍大的网民所用。

(四)文字谐音式:白白

“白白”是中文“拜拜”和英文“Bye-Bye”的谐音字,起初是因输入错误而导致,因为在计算机的输入方式里,“白”字的输出比较快。网民们为了方便省时,便将错就错,而看的人也很容易理解是什么意思,于是“白白”就逐渐流行开来。

(五)图像式:

网络聊天室里几乎都有表情图像来代表各种心情或状态,其中告别语的图像更是丰富多彩,如。这种图像式告别堪称网上最直接的方式,无需用键盘打字,只需用鼠标轻轻一点便可,加之图像表情生动丰富,富有表达性,让人见图会意。正如胡壮麟(2004)所言:“电子文字通过被称为‘笑脸符号或‘表情符号的手段达到了与口语交流相同的效果”,“表情符号只需要简单敲击几个键就可以表达出你的情感,比文字表达更快”,“另一方面,这些小把戏可以让你看上去更聪明。”[1]因此,图像式告别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六)潮流式:下、闪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交际环境,人们要想在网络上交流就必须上网。上网即上线,离开网络就叫下线。不知不觉,这个“下了”就成了网民们的共识,意思是“下线了”。例如:

(4)A:有空再聊,我要下了。

B:好的。88。

“闪”在网络上一直具有“走”的意思。例如:

(5)A:我表哥来了,我闪先。(“闪先”其实是“先闪”,这里是用了粤方言的语序。)

B:那快闪吧,不然,就被他发现了。

“闪”在网络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它具有速度快的涵义。因此用“闪”的时候,一般是马上就要离开,刻不容缓。这种表达新潮、诙谐、动感,在青少年中尤为流行。

三、网络告别与现实告别的区别

通过上面的分类,不难看出网络告别与现实告别存在很大差异。在日常交际中,告别方式比较复杂,并且说话者“要考虑自己和其他交际者的身份、角色、相互关系、性格、爱好等因素。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相互交流还要考虑文化背景、心理差异。”[2](P73)[因此,“现实交际对语境有较强的依赖,或者说语境对现实交际有较强的制约作用。”[3](P73)。而网络正与此相反,具有“对面不识君”的特点,由于人们在网上交流彼此看不到相貌,听不到声音,因此可以随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用担心被揭穿,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语交流便更加随意自然,网上的告别方式也因此显得随意简单了。

综上所述,与现实中繁缛的告别语相比,网络告别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灵活多变

网络告别语并不局限于“拜拜”“再见”“下回聊”等基本的词汇形式,它同时还具有数字形式、谐音字代替、图象表达、以及自创词语等形式。可见,网络告别语是极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

(二)简单经济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时彼此并不相识,因此告别的时候就少了很多心理负担。此外,网络时代人们信奉的是“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生命”,追求的是言简意赅、省时省力。因此在这两种条件下,与现实告别的繁文缛节相比,网络告别就简单利索得多了。

(三)生动活泼

网络上,因为“对面不识君”,网民要维持会话,只能通过电子文字来引起对方的兴趣。因此,语言要有特色并且生动活泼,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呆板而丧失继续聊下去的意向。告别也一样,倘若想下次上网的时候能与对方继续聊,告别也要做得生动活泼些,这样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有趣的形象,从而维持彼此的联系。

四、网络告别流行的原因

在虚拟网络的世界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素未谋面,对方只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网络告别语的流行便是顺应这一虚拟世界的产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告别对虚拟环境的顺应

毫无疑问,网络告别行为的适应环境是网络虚拟世界。互联网形成的“虚拟世界”是以计算机模拟环境为基础,以虚拟的人物化身为载体,用户在其中生活、交流的网络世界。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份、性别等,说话双方的社会关系被最大限度地弱化了。在这种环境下,语言的应用就自由多了,如同久戴枷锁的人突然被释放了一样,活动自由,欣喜若狂,因此,网络中的告别也用不着循规蹈矩了。可见,网络虚拟环境决定了网络告别的自由度和新颖度。

(二)网络告别对虚拟文化的顺应

网络虚拟世界也有其文化特点,人们在虚拟世界用电子文字聊天,主要为了游戏愉悦、释放情感以减轻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因此,整个网络世界的文化特征是轻松的,随意自由的,并且是多元化的。在虚拟世界里,网民可以和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的人聊天,这就促进了网络词语的多元化,并且这些文化汇合就会导致网络新词的产生,譬如一些英语与中文的合成词,数字词等等。于是,网络告别形式也随之变得轻松随意和多元化了,这是顺应虚拟网络文化的结果。

(三)网络告别对网民心理动机的顺应

由于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度很大,网民的创作欲也空前地活跃。在网络上,人们都在标榜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新词新语层出不穷,网络告别中的数字表达式、英语缩写式、潮流式等充分体现了网民的创新能力和求新求异的心理动机。另外,现在是快餐文化的社会,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追求速度。因此,简捷的网络告别形式便顺应人们经济简捷的心理。

五、网络告别的预测

“语言预测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而且和一般的认知科学有直接联系,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它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有其广泛的使用价值。这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预测,语言学工作者和教育这将对这一课题予以应有的关注。”[4]无可置疑,预测是有一定意义的。

网络告别言语行为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并且它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膨胀而变化,从而产生更多的言语行为,它们将会更省时省力、更新颖、更迎合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尝试在已有网络告别语的基础上预测今后网络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新的网络告别言语行为。

(一)数字表达式

既然出现了数字谐音“88”(拜拜)、“886”(拜拜了),那么我们可以预测有可能出现:“8”(Bye)、“66”(溜了)、“96”(走了或走啦)等数字表达式。“3166”是日语“再见”的数字谐音,随着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知识面越来越广,网络世界完全有可能出现其他语种的数字谐音形式。

(二)英文缩写式

“BB”是英文“Bye-Bye”的缩写,既然存在“Bye-Bye”的缩写,那我们也可以预测到“Goodbye”的缩写的存在和使用,即很有可能出现“GB”这样的英文缩写形式,估计流行度会比“BB”大,因为它更容易理解,没有“BB”那样的歧义。

(三)文字谐音

“白白”出现是由于键盘输入的错误,然而人们将错就错地使用,并且满足了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新的语言现象不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寻求新的色彩、寻求新的风格。”[5]因此,“白白”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凡是与告别语“拜拜”和“Bye-Bye”语音相似的词语都有可能被网民使用,如“百百”“摆摆”“掰掰” 等。

(四)图像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文化快餐、视觉冲击的时代,尤其是在网络生活中,这种时代倾向更加明显。网络告别语就充分顺应了这种潮流,尤其是在视觉冲击方面,它所运用的图像如万花筒般多姿多彩,极其生动形象,在快速传递信息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从这个图像身上我们不妨来预测一下其他的告别图像:有可能会出现画一个人的背面和一只晃动的手,以示潇洒的告别,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搞怪得让人耳目一新的告别图片,譬如只画一只晃动的脚,以示要走了。总之,图像是千姿百态的,充满无数可能性。

(五)潮流式

上述“闪”“下”类潮流式告别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而当下的潮流是被年轻网民所引导的,他们年少活跃、特立独行,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所以他们使用的告别形式就显得新颖独特,并充满动感和幽默感。了解这种心理后,我们就可以预测将会出现一些旧词新用的情况了。如“撤”本来就是用于部队整体快速离开的“撤退”,有一种庄严感和集体性,用于网络就显得新奇了,而且也能产生“闪”这样的效果,以示快速离开,不拖泥带水。如此类推,我们认为“沉”这个词在网络告别中也有存在的可能,因为在网络上,如果你不在线,你的资料和头像都会沉到在线者的下面。所以,“沉”用于网络告别也是合乎逻辑的,并且有其使用价值。可以预测将会有这样的对话:

(6)A:我该沉了,明天还很多事。

B:好的,沉吧!晚安。

六、结语

网络告别行为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一种日常告别行为的变体形式,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人们对它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网络告别行为的分析和预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其他领域网络语的预测工作提供一个参考的窗口。

注 释:

[1]胡壮麟.语言学简明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3]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吴建新.论语言预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4).

[5]于根元.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J].语文建设,1995,(9).

参考文献:

[1]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人文网络言语学)[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2.

[3]李丽娜.告别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4).

(温小勤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510006)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答案与提示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答案与提示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