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分析

2009-06-13 05:52胡建新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王 静 胡建新

摘 要:趋向补语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笔者收集了中亚留学生平时在作业、试卷、作文中误用趋向补语“起来”的例子,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中亚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类型和原因,以期对留学生趋向补语“起来”的教学提出些许借鉴。

关键词:趋向补语 起来 偏误分析 中亚留学生

一、引言

根据Corder偏误分析理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可分为失误和偏误两种。失误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口误或笔误。这类失误不仅会出现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即使在运用母语时也会偶尔出现。这样的失误能被说话者发觉并自行纠正,不能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因此不属于偏误分析的范畴。偏误则指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过程中所产生的规律性错误,说话者通常不能察觉,也不能自行纠正偏误。偏误反映出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趋向补语“起来”既有其基本的趋向意义,又有其引申意义。它的基本趋向意义表示的是从低到高的位移过程,引申意义表示的是它的非趋向意义。近年来,对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研究一直是比较引人关注的课题,且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例如邢程在《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语义的引申》一文中,把影响趋向补语“起来”语义引申的原因概括为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是指趋向动词由独立的动词向后移动,成为其他动词的一个依附成分,由谓语变为补语。趋向动词作谓语时,自身就是语义中心。但当它作补语后,就不再是语义重心了。趋向补语在功能和语义上从独立性转向黏附性,这为语义引申创造了必要条件。主观因素是指说话者的心理感受对作补语的趋向动词的选择加深了其语义引申的程度。高顺全在《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一文中,从语义角度对趋向补语“起来”的引申用法做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他认为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有其认知上的理据,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既跟位移动词的语义有关,又跟人类关于空间的隐喻和认知方式有关。

对外汉语领域运用偏误分析对趋向补语“起来”的研究主要有:李淑红的《留学生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该文归纳了美国学生学习动词趋向补语时出现的错误,主要在:①立足点偏误,②缺动词,③缺趋向补语,④趋向补语误用;吴丽君在《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中对日本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发现偏误主要集中在:①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的混用,②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混用,③趋向动词选择错误,④趋向补语的缺失和赘余,⑤宾语的位置错误;杨德峰《朝鲜语母语学习者使用趋向补语习得情况分析》指出宾语的类推泛化是朝鲜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习得的主要问题;金善熙在《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中对汉语趋向补语与韩语中的相应成分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二者在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上的不同,并据此采用调查问卷对韩国学习者使用汉语趋向补语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分析。

综上分析,趋向补语偏误分析的通行研究模式是以某种母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偏误类型进行归类,然后从语言迁移的角度分析偏误的成因。本文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分析研究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中趋向补语“起来”的偏误规律的。

二、语料统计结果与分析

笔者将学生平时在作业、试卷、作文中误用趋向补语“起来”的例子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偏误类型主要有两类,即语法偏误和语义解释偏误。

(一)语法偏误:是指留学生由于没有掌握趋向动词作补语时与句中其它成份之间的句法规则而造成的偏误。具体可以分为三小类:

1.语法搭配上的错误。语法搭配上的错误在本文主要是指动宾搭配不当和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我警告了她好几次,可是她根本听不起来。

此句的意思是“她”不愿意接受“我”的警告。动词“听”后接的趋向补语应为表示从远到近的过程的词,“起来”表示的是由低到高的过程,与从远到近的方向不同,故用“起来”是错误的。而表示为“愿意接受”的是“进去”的引申义,留学生们由于不清楚“进去”的这一引申义而出现的错误,属于语法上的搭配错误。

(2)面试没有通过,我一整天都高兴不出来。

在此句中,“出来”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隐蔽到显露。但在《现代汉语八百词》[1]明确指出,“出来”表此义时其前要跟动词。因为“高兴”是形容词,所以放到这里搭配是不对的。

2.主观位移立足点的误代

主观位移立足点的误代,是指复合趋向补语都有确定的立足点或者着眼点。《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来”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地,“去”则表示动作背离说话人所在地。我们认为“说话人所在地”,即说话人对参照位置的选择。这种选择既有客观性,也有一定的主观性。“来”和“去”对复合趋向补语不同的引申意义起很大的决定作用。它表示的不是空间位移立足点,而是主观位移、抽象位移的立足点。

(3)一只小老鼠刚刚钻了起来。

此句应为“一只小老鼠刚刚钻了进去/出来”。趋向补语“起来”的本义是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下而上。“进去”表示动作离开说话人所在地,即说话人看到了小老鼠从眼前经过,并最终离说话人越来越远了;“出来”表示小老鼠开始在离说话人很近的地方,随后又远离说话人。但“钻”这个词在此句中只能表示小老鼠从外面到里面这一行为的过程,故此句不应用“起来”。

3.误代偏误

误代偏误是由于学习者对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混淆,以及对动词语义语用的限制特征不明确而造成的,误代偏误是留学生学习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最主要的偏误。

(4)面试没有通过,我一整天都高兴不进去。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2],趋向补语“进去”前只能加动词,形容词不能直接跟趋向补语“进去”搭配。因为“高兴”是形容词,所以放到这里是不对的。如果留学生们没有掌握这个语法点,就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5)我想出来了,他是我中学时候的同学。

“想出来”中“想”的宾语从无到有、由隐蔽到显露的特征,表示结果意义,但该句的宾语“他是我中学时候的同学”无这样的变化。所以,应把“出来”换成“起来”,表示回到记忆中来。“想出来、想起来”和“看出来、看起来”如果不考虑语境,这些搭配在语法上都对,而且使用率相对较高。学生在掌握不牢固的情况下,很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个搭配而忘了另外一个搭配,因此就会因忽视句子的前后语义关系而选错。

(二)语义解释偏误:是指由于对趋向补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不够而产生的使用偏误。

(6)中秋节一过,天气就一天天冷出来了。

句意要表达的是,中秋节过后,天气就变得越来越冷了,“冷”的这种状态开始发展,并且程度不断加深。而“出来”则表示事物从没有到有或者显露。故用“出来”是不对的,符合此意的应是“起来”。

(7)中秋节一过,天气就一天天冷下去了。

在此句中,用“下去”虽有表达继续的意思,但它和“起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起来”表示一种状态开始发展,并且程度在继续加深,强调的是状态的开始。“下去”表示的是某种状态开始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过程,且形容词多表消极意义。故符合句意的应为“起来”。

(8)就是再难,我们的实验也要做起来。

句意要表达的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也要继续坚持下去,并且动作已经开始,且在进行中。“起来”虽有开始并且继续下去的意思,但它强调的只是开始的状态。既表示正在进行,又有继续下去意思的趋向动词是“下去”,所以此处趋向动词应为“下去”。

(9)超声波看起来,我怀的是一个男孩。

此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从超声波的显示中,“我”知道了自己怀的是一个男孩。虽然趋向补语“起来”有从某方面进行估计、评价的意思。但从句意可知,从超声波的显示中,“我”已经看到了结果,不再需要估计、评价,而表示由隐蔽到显露出来这一过程的趋向补语应该为“出来”。

(10)面试没有通过,我一整天都高兴不下去。

此句要表达的是没过通过面试,“我”很不高兴。而趋向补语“下去”表示的是某种状态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发展,强调的是一种存在并发展的态势。而句中“高兴”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开始,故应改为表“开始”义的“起来”。

三、对教学的启示

(一)加强语境的训练

在趋向补语表达的意义中,引申义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不及趋向意义,再加上课堂上有时练习不够,有的引申用法学生们上课时能听明白,但在语言交流时却不能灵活运用,只能记住一些常用的习惯语。比如“看起来”“说起来”等,由于听到的机会多,因此能在会话中加以运用,实际上学生也许并不太清楚这些习惯语表达的引申义,所以还要加强课后语境练习。

(二)加大课后练习量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教学存在注重解释而练习不够的情况。如果不注重语言的训练量,不及时提供练习和复习的机会,学生可能很快就会淡忘其用法或用其它词语替换,从而无法进入学生的长时记忆。而对那些不常用的引申用法一般只是课堂上讲解一遍,但课后不进行练习,学生也很少实际运用,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仅仅掌握某几个引申用法,而对其他引申用法的认识处于混沌状态的局面。

(三)重视语感的培养

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习得中有很多因过度泛化而造成的偏误,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复合趋向补语前面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分类缺少归纳和限定,另一方面是教学中缺少对动词语义特征的分析。趋向补语对于动趋结构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但不是所有的动词后面都可以跟趋向补语。对于可以带趋向补语的动词而言,带不带趋向补语是根据语言实际交流的需要来决定的,有的动词可以带不同的趋向补语。实际交流中,应该带哪一个趋向补语,这对于留学生来说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难把握的,这涉及到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和汉语语感。

对一个没读过书的老人来说,他可以很熟练地使用母语,却对语法规则全然不知。但对于一个学习了几年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他在详细掌握了各种语法规则的情况下,仍会说出一些四不象的汉语来。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因此,对留学生来说,掌握了语法规则还不够,还应该加强语感训练。如阅读汉语的经典著作,朗读课本或文学作品,坚持用汉语写日记,经常与中国人进行口语对话等等,都是培养语感的好办法。

注 释: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版。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参考文献:

[1]蔡晓,牛太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偏误研究综观[J].零陵学院学

报,2005,(3).

[2]张如梅.偏误分析述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3]金善熙.韩国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D].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4]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

育研究,2004,(4).

[5]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6]房玉清.“起来”的分布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 1992,

(1).

[7]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

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邢程.作补语的趋向动词语义的引申[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2).

[9]蔡绿.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的虚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5,(3).

[10]刘月华.关于趋向补语“来”“去”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

与研究,1980,(3).

[11]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语学习,2005,

(1).

(王静 胡建新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830054)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英汉辅音系统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