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氏文通》的语法成就

2009-06-13 05:52徐善飞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摘 要:《马氏文通》引进西方语法分析方法,对我国古代语法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出很多语法规则,首次构建了汉语语法体系,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语法书。

关键词:马建忠 《马氏文通》 语法成就

清末马建忠撰写的《马氏文通》共十卷,前六卷出版于1898年,后四卷翌年出版,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系统的语法书,它引进了西方的语法分析方法,改变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格局。

一、《马氏文通》之前的汉语语法研究状况

早在殷商时代,甲骨卜辞中就有丰富的语法现象。有词语兼类,如“雨”,“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甲骨文合集》12870)第一个“雨”是动词,其余的是名词。有意动用法,如“吉”,“王吉兹卜。”(《殷契佚存》894)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西”,“辛丑卜贞:王西?七月。辛丑卜:王勿西?”(《殷虚书契前编》4.6.1)

在汉语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关注文字、音韵、训诂,缺少语法研究的自觉,甚至认为语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国语法研究起源于战国至汉初的传注性著作,《公羊传》《谷梁传》在阐述《春秋》微言大义中,已涉及不少语法问题,并作出了片断性的分析和比较,成为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先导。①其后,在其他一些著作、笔记中,也有若干语法现象的零散论述。如《说文解字》中说“者,别事词也”;“皆,俱词也”;“曾,词之舒也”;“乃,词之难也”;“尔,词之必然也”;“矣,词已词也”。刘勰的《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於以者,乃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徐锴在《说文系传通论》中说“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类,皆词也,语之助也。”宋代的陈骙《文则》谈词法句法,是我国最早集中论述语法的著作,但他主要研究作文法,语法论述只占次要位置。直到元代卢以纬《语助》出现,我国才有专门讲语法的书。后来有明代无名氏的《对类》,清一代续出的语法书有袁仁林《虚字说》、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孙诒让《经传释词补》等,但这些语法书都只讲虚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于字义以外兼及文法,然无条理系统,只是文法学资料汇编。

在马氏之前西方传教士写过不少汉语语法书。 如:瓦罗(Francisco Varo)的《华语官话语法》(1703),马若瑟(Joseph Henri de Premare,1728)的《汉语札记》,马士曼(Joshua Marshman)的《中国言法》(1814),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的《汉语语法》(1815)等。②但传教士们编写汉语语法是为了让西人尽快学会汉语,以便宣讲福音。他们用西方人熟悉的方法来分析类别,归纳范畴,刻意将汉语向西方语法拉拢,甚至尽可能纳入西方语法框架,不是严肃的汉语语法著作。

二、《马氏文通》的内容及成就

马建忠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语法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把西方语法理论引入汉语语法分析领域,取得了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马氏文通》一卷正名,二至六卷论实字,七至九卷论虚字,第十卷论句读。在论实字卷中插入了对“词”和“次”两个句子分析术语的介绍。

(一)将汉语语法唯理化

马建忠打破了语法研究中的神秘主义,认为语言有自身的规律,把自己的语法学说列入“可授受者”之列。在《序》中,他提出“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归纳演绎的语法研究方法。在《例言》中他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语曰:‘必也正名乎。是书所论者三,首正名,次字类,次句读。”开篇“正名”,预为条例。定义对象而正名是近代西方逻辑的移用,而先后次序的安排也是逻辑思考的结果。在第一卷“界说”十中,马氏说“字类凡九,举凡一切或有解,或无解,与夫有形可形、有声可声之字胥赅矣”,显示了分类要穷尽概念外延的思想。

(二)首次构建了汉语语法体系

1.对汉语语法范畴中主要术语一一定义

《马氏文通》一书在“正名”卷中立“界说”23条,定义了词类概念,即实字、虚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定义了句法概念,即句、起词、语词、内动字、外动字、止词、表词、次、主次、宾次、正次、偏次、司词、读。这些定义使人们对汉语的认识更加清晰具体,是把汉语引向理论分析的基础。

2.详细的词类划分

《马氏文通》先把“字”划分为“实字”“虚字”两大类,然后在实字下分出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个小类,在虚字下分出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四个小类。这九个小类下又分出更细的类。如代字分为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示代字等四类。联系《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可以看出,马建忠所创建的汉语词类系统已经非常严整完备。马建忠把汉语的词分为实字和虚字两大类,虽然也是从意义上作的分类,但在实际论述中强调实词虚词的不同句法功能,跟我国传统语文学上实字虚字说法有质的不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建忠创造性地提出了助字的概念,说明他在借鉴吸收拉丁语法的同时,洞见了汉语的特性。马氏的“实字、虚字”的语法概念提出不久即传到了西方,并被西方语言学界接受。

3.首次进行句法分析

《马氏文通》确定了句子成分名称,书中把句子成分叫作“词”,共有“起词”“语词”“止词”“表词”“司词”“加词”“转词”7个名称。起词和语词是书中两个最主要的句子成分,相当于主语和谓语。止词相当于宾语,是外动字的连带成分。表词也就是谓语,只是要由静字充当,相当于英语中形容词表语,司词相当于介字的宾语。加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介字与其司词,统曰‘加词”,相当于介词短语;另一种是“凡名代动静诸字所指一,而无动字以为联属者,曰‘加词”,相当于同位语。转词一般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外动字带有止词又再转及的名字或代字,如“王如施仁政于民”中的“民”。另一类是内动字所转及的名字或代字,如“乘桴浮于海”中的“海”。

马建忠在《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句读论虽只一章却是马氏关注的焦点,前面九章都是为这一章服务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本有句、读两个术语,马氏借用它们又借鉴了西方语法对其改造。马建忠认为句和读都必须有起词和语词,只是句“辞意已全”,读“辞意未全”。现在一般认为马氏的句相当于西方语法的主句,而读相当于从句。

马建忠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句类系统。他首先从句与读的关系着眼把句子分成两大类:①与读相连之句,相当于主从复句及包孕句;②舍读独立之句,相当于并列复句。其次是把舍读独立之句分为四式。读也构成了系统,马建忠认为读有两式。在句读论中马氏还论述了“顿”。而句读顿之间一般是组成关系,因而《马氏文通》又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

4.揭示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马建忠在创造性地继承前人和借鉴西方语法学的基础上,归纳了一批古代汉语语法规律。《马氏文通》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很多,举其要者有:句读集字,各有定位;约数(即分数)表示形式;止词先动字介字;语词先于起词;起词可省;字类活用等。这些规则大多由马建忠归纳出来,其中有些规则前人曾论及,但作形而上的分析概括的,马氏是第一人。

正是因为体系完整,富于独创性,所以大家公认《马氏文通》开创3了中国语法学,使中国语法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马氏文通》开辟了一条向西方学习,建设中国语法学的新路,对中国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 释:

①二传所涉及的语法问题,内容上已相当广泛,属于词法问题的有

虚词用法、词类活用等,属于句法问题的有被动句、复杂谓语、省文、词序等。参见任远《中国语法学之萌芽——试论<公羊><谷粱>的语法研究》(http://www.edu.cn/20011115/3010028.shtml)

②更多例子参见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3.

(徐善飞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