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都总”释义商榷

2009-06-13 05:52唐志攀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武官书证徐特立

《汉语大词典》(下简称《大词典》)第10册642页收有“都总”一词,解释为:①总是。宋毛滂《蝶恋花·听周生鼓琵琶》词:“细意端相都总好,春愁春媚生颦笑。”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这般对垒交锋,到头都总南柯梦。”②清代武官名。清唐甄《潜书·权实》:“大将居中,提兵十万,副参,游守,都总以及队百什伍之长,转相贯属。”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到则生事张皇,缇骑四出,串同都总熊佩兰,凡各团之稍可温饱者,择肥而噬其通匪,严事考求。”③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总、团总躲起不敢出面,一切地方上的事都推到农民协会去办。他们应付的话是‘不探(管)闲事!”

此释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释义错误

义项一将“都总”解释为“总是”是错误的。张斌《现代汉语虚词大词典》:“总是,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很少例外。”显然,以此验之两则书证,很难惬意。况且翻检宋元及其之前的文献,“总”并无“总是”之义。《广韵·董韵》:“总,皆也。”《玉篇·糸部》:“总,皆也。”《集韵·董韵》:“总,一曰皆也。”由此观之,古代的工具书释“总”均有“皆”义。例如:

(1)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陶渊明《责子》)

(2)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廉总不如。(杜牧《赠别》)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4)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

以上例句中的“总”全是“皆、都”义。在古典文献中,作“皆、都”解的“总”往往可以跟同义词“都”组成“都总”这一同义复词。例如:

(5)细思欢游旧事,还自笑。断雨残云,都总似、梦初觉。锦鳞书断,宝箧香销向谁表?尽情说似啼鸟。(袁去华 《荔枝香近》)

(6)倚栏不语情如醉,都总寄眉头。从前只为,惜他伶俐,举措风流。(赵长卿《眼儿媚·霜夜对月》)

(7)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叶梦得《定风波》)

(8)堪笑廛中客,都总是迷流。(葛长庚《水调歌头》)

(9)周生丹凤道祥禽,鲁长麒麟言怪兽,时与不时都总休。(马致远《黄钟·女冠子》)

(10)大大小小都总束上,一听冢宰之处分。(蔡清《四书蒙引》)

以上例子中的“都总”全属于同义复词,义为“都,全都”。“都总”一词在古籍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相对而言,在宋元的词曲中使用较为频繁,而且意义非常一致,都是“全都”。所以,《大词典》“都总”的第一个义项应改为“全都”。

二、义例不合

所谓义例不合,是指书证不能说明释文,二者之间出现了游离。在“都总”的义项二中,《大词典》以“清代武官名”来解释唐甄《潜书·权实》和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两则书证中的“都总”。通过审辨上下文可知,《潜书·权实》中的“都总”确实是“清代武官名”,但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中的“都总”却不能如此简单判定。

首先,徐特立这封信发表在1919年11月20日的《晨报》上,当时清朝已经灭亡,国内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因而此时的“都总”虽然还属于官名,但已不再是“清代武官名”。其次,同一时期的其他文章也可作为旁证。如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旧式的都团(即区乡)政权机关,尤其是都之一级,即接近县之一级,几乎完全是土豪劣绅占领。”原注:湖南的都和团相当于区和乡。袁竞主编的《毛泽东著作大辞典》:“都总、团总,指都、团政权机关的头领。”如此看来,当时的“都”类似于区一级政权,“都总”则相当于区长之类的头领,这跟“清代武官名”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再次,“都总”一词在《致张敬尧的公开信》的另一处也曾出现:“营长做寿一次,由都总按户派捐,称殇上寿。”从古至今,“按户派捐”的职责何时由一个武官去执行过呢?

因此,在义项二“清代武官名”下以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为书证,实属不妥,此书证应移至第三义项“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下。

三、书证不足

在义项三“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中,仅列举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个书证,这违背了“孤证不为定说”(梁启超语)的辞书编纂原则,容易影响义项的可信度。其实,“都总”在“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这个义项下的书证还是不少的。除上文提到的徐特立《致张敬尧的公开信》中的两例外,还有下面这些书证可选择补充:

(11)而前此里甲人员之旧势力,则仍无不到处存在,到处发酵,半公半私性质之图正(无锡)、乡董、庄首(河南)、村役、练总、村长(河北)、都总、甲首(湖南)、社老……一如故我。(江士杰《里甲制度考略》)

(12)民国五年,各里复设镇乡联合会,其下,都设都总,区设区总,庙设庙总,牌设牌头。(于建嵘《岳村政治》)

(13)(黄筱村)在凉塘乡间设官授徒,担任过地方上的都总,乐于排难解纷。(毛注青《黄兴年谱长编》)

四、义项遗漏

除《大词典》提到的“总是(宜改为“全都”)”“清代武官名”“旧时区乡一级政权的头头”这三个义项外,还应补上“总共,总计”这个义项,书证有:

(14)又除三十二策内有一百九十二爻,都总策数是六千九百一十二策。(胡瑗《周易口义·系辞上》)

(15)合坤之四千六百单八策,都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也。(张栻《南轩易说》卷一)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2]宗福邦.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

辞书出版社,1992.

[4]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8.

(唐志攀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310036)

猜你喜欢
武官书证徐特立
搞笑,古人是认真的
《汉语大词典》书证初始例商补
章亮基南昌起义后三见徐特立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与“语见”问题
徐特立长征中发明“拉着马尾巴行军”
做最好的自己
驻外武官怎么派?驻日本、朝鲜大使馆武官调整
不学无术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