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贵在得法

2009-06-15 03:13
阅读(中年级) 2009年3期
关键词:须鲸涵泳鱼小虾

金 晓

有人读书,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有人读书,精雕细刻,反复斟酌。其实读书有法,贵在得法!看看名人读书的方法,你也许从中会受到启发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然后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这样读书便对全书有了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先略读正文,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这些内容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对这本书已有一个具体印象,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弄清其内在联系,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主张的“牛嚼”与“鲸吞”读书法。什么叫“牛嚼”呢?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什么叫“鲸吞”呢?鲸类中的庞然大物——须鲸,游动时俨然像一座飘浮的小岛。但它却是以海里的小鱼小虾为主食的。这些小玩艺儿怎么填满它的巨胃呢?原来,须鲸游起来一直张着大口,小鱼小虾随着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从齿缝中哗哗漏掉,而大量的小鱼小虾被筛留下来。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吨整吨的小鱼小虾就进入鲸的胃袋了。人们泛读也应该学习鲸的吃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发明的厚薄读书法。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第二步是分析归纳,梳理分类,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你就会感到一本书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而这些内容就是书的精华。这样你的读书又经历了“由厚到薄”的过程。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所创立的“朱子读书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中度过的。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朱子读书法”。

第一,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另一书。就读一本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他还说: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急不得,也慢不得。

第二,熟读精思。朱熹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读”和“精思”上功夫下得不够。他强调读书要把读与思结合起来,读得才有收获。

第三,虚心涵泳,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牵强附会。二是对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

第四,着紧用力。“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

第五,居敬持志。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须鲸涵泳鱼小虾
一条幸福的鱼
Who is the murderer of sperm whales 是谁杀死了抹香鲸
游在水面的都是些小鱼小虾
一头唱歌跑调的金鱼
须鲸捕食
陆九渊“涵泳”法
传统阅读方式“涵泳”的历时衍化及现代运用
夏天的池塘
“涵泳”不作此“涵咏”
莲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