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周恩来的经济管理思想

2009-06-16 08:11祝丽丽
消费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周恩来外交人才

祝丽丽

[摘 要]周恩来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人类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从经济、人才和外交三个方面来介绍他的管理思想,对其思想作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且结合当代国情,并说明他的思想对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周恩来 思想 农业 人才 外交

一、周恩来生平简介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二、周恩来主要经济管理思想

周恩来曾经说过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再过穷困日子,是为了富裕,为了文明[1]。他始终抓紧经济建设,认为这是治国之本。他一向重视多方面地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以下几个观点尤其突出:

(一)农业是基础

农业是基础,这是周恩来的一个基本的经济管理思想。在经济恢复、“一五计划”、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等不同历史时期,周恩来不仅始终坚持了这一基本的经济管理思想,而且善于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条件,不断深化和拓宽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

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周恩来的基本思路是:以抓生产作为全国的基本任务;以恢复生产作为抓生产的重心,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生产;以农业恢复作为恢复生产乃至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周恩来就是根据这些思路来指导经济恢复工作的。

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很容易出现对农业的轻视。为此,周恩来指出,如今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其他一切力量都集中在重工业上,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他说,我国人口之多,要满足他们的需要,首先需要的就是粮食。他还从发展农业对发展工业、发展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保证全国人口的粮食等作用出发,分析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1958-1960年三年大跃进时期,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会生产力收到严重破坏,最严重的是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大跃进的主要内容是大办工业、大办钢铁、争取中国15年钢产量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周恩来认为大炼钢铁、大搞工业之后会出现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工业与农业的不平衡、生产与生活的不平衡,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我国原来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在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这是一个很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要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建设国家。

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周恩来向来重视正确处理工农之间的关系。他常说,发展生产、建设国家,群众力量是一个基本问题,在科学限度内,再加上人民的积极性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革命需要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知识分子。“一五”计划时期,周恩来在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时,多次强调知识分子特别是技术人才的作用。周恩来是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三)会算账

周恩来抓经济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算账,加减乘除,数数在胸。管理国家、建设国家,也要掌握具体数字,成竹在胸,才能尽量避免决策失误。他曾说,国家大,这个家不好当;领导上必须注意算账。

周恩来形象地说过,消费是减除,生产是加乘,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不容易。生产一用除法,分摊到每个人的就不多,而消费一用乘法,全面总消费就多了[2]。他根据中国的国情,运用加减乘除法,对当时实行的脱离生产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觉悟的公共食堂消费方式的否定。周恩来通过算账,用人多地少的数字说明中国建设的困难和珍惜资源的重要。作为一个总理,他从这些直白的数字说明的国家建设的现状,运用生产和消费的比较数字说明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四)人才管理的思想

尊重人才,就是要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科学技术专家、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使其学有所用、有自有权,各尽其才。具体应该这样做:1、应该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2、应该给他们以应有的信任和支持;“‘用而不疑,疑而不用是周恩来在信任问题上对待知识分子的基本态度;‘尊重他们,重视他们,并向他们学习是周恩来与知识分子相交时的精神”[2]。3、应该给他们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面对人才缺乏的现象,周恩来指出不仅要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现有科学技术专家、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而且要下大力造就人才,大规模地培养新生力量来扩大科学技术专家队伍[3]。而在人才培养的具体方面,周恩来采取了以下方法原则:

1.积极任用长期参加革命工作的解放区的干部。这批工农、解放军干部,具备好的身体素质,生活上艰苦朴素,任劳任怨,而且革命积极性高,是建设国家的优秀骨干。当然,这批队伍很少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也缺乏管理政府工作的经验。为此,周恩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不同程度的工农干部,像在黄浦军校一样的耐心培养人才,给予他们适当时间接受文化教育,选送干部报考高、中等学校。这样使用和培养结合起来,提高新中国干部队伍的素质。

2.慎重任用原国民党政府职员。国民党政府职员中也不乏大量人才,其实他们的工作经验、文化层次都有一定基础,只要合理任用,宽容接纳,将会为中国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动力。

3.不断培养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重视培养人才。周恩来认为:国家建设中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而我们的专家太少了。因此,“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不管是工农出身、小资产阶级或剥削阶级出身,我们都应该团结,对他们都要尊重” [4]。

三、周恩来的管理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进程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因素和隐患也大量存在着。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并灵活运用周恩来的积极思想: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周恩来重视人才培养的思想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相符合。另外,还要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能抓住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参考文献

[1]曹应旺,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26

[2]吴珏,周恩来的说服与攻心之道[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166

[3]杨宗丽,明伟,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3:106

[4]熊华源,开国总理周恩来[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8:193

猜你喜欢
周恩来外交人才
人才云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心系雪域高原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