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民生问题

2009-06-16 08:11章猷才
消费导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关注重要性

[摘 要]在许多场合,人们都在说“民生问题包括衣、食、住、行”,这其实只是指民生问题的物质层面。因为,民生领域还应该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非物质民生问题的忽视,不仅是一个需要纠正的语言习惯,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民生问题 重要性 关注

作者简介:章猷才,男,汉,山东省委党校党史部,主要从事党史、政治学、经济学研究。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非物质民生问题”概念的提出,说明了非物质民生日显重要,其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点。那么,为什么非物质民生问题日益重要呢?笔者认为,它既是顺应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客观必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主观(精神生活)需要。

一、非物质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深层因素

民生问题的内涵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递进、发展的过程。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民生问题主要是城乡居民的衣食之忧。当前,城乡居民进入了小康社会,我们关注更多的则是住行问题,以及其他新的生活需求。从前些年就开始重视的就业、上学、就医、农民增收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到近阶段关注收入差距、百姓住房、公共交通、食品安全……,民生问题在持续发展,解决了原有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即从物质性民生问题扩展为非物质性民生问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成为必须考虑的重要民生问题。

非物质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发展密不可分,和谐社会需要文化精神支撑。非物质民生问题涵盖精神文化领域,精神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对社会矛盾有着疏导和缓解作用。一个社会一定要有在物质利益的平衡之外的东西能够把大家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的支撑乃至主宰力量。民众共同享有先进的文化精神生活,也是关系到民族传承、彰显国家兴衰的政治问题。一个国家、一种文明在文化上的成就,较之于经济和政治,往往具有更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现阶段,思想文化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尤为复杂,重视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精神生活,也是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问题。

非物质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经济发展的深入呼唤精神文化的助力。物质经济发展是非物质民生问题的基础,而精神文化生活在现代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积极的精神文化与经济的交融,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从而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反之,则会制约经济的发展。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文化生产力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所创造的价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二、非物质民生问题日益为民众健康生活所不可或缺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民众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载体。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人内心产生抚慰和激励,在人际之间起着亲和与凝聚的作用。因此,人们物质生活得到初步满足后,更加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多地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目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日益增长。新世纪前一二十年,文化消费需求将比以往更加强劲;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文化普及速度和程度的提高,公民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更加突出;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发展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特征。人们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日趋现代化,一些新的传播媒体和文化娱乐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网络技术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变化,对健康生活的认同已从原来的物质生存型向精神享受型转变。

然而,目前我国尚缺乏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其导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文化产业仍属“弱质产业”,“有效文化供应力”不足,“文化消费吸纳力”尚弱,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普通人群的文化生活往往是单一的(如打牌赌博)、枯燥的。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寻求其他精神寄托和思想抚慰。在城市,人们更多地沉迷于网络世界。在农村,赌博、喝酒和封建迷信活动成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寄托。由于经济落后,现在不少基层干部的眼睛和精力都盯在能抓钱的地方。群众自发的活动、政府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少,乡镇文化站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已少之又少。此外,由于精神文化缺失,现代人心理问题突出,抑郁症患者增多,而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产生社会新矛盾的土壤。

三、必须更好更多地关注非物质民生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重视人的发展需要的新阶段,非物质民生问题所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地摆在执政党面前。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关注物质民生的同时,也更加重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2006年初正式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勾画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制约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得以逐步清除;9月出台的《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任务,并以此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10月中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理念;11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讲话:“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积极营造文化发展的环境。

非物质性民生问题需求对象广众,条件差别甚大;不同地区阶层,意愿多样复杂;内涵日益丰富,外延日趋广泛。解决非民生问题需要博爱。在努力满足社会各方面文化需求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利益。疏漏了这些群体,决不是问题的解决。要借新农村建设之机,进一步下大力气,关注、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要为青少年营造和开放更多的适合并能吸引他们的休闲娱乐场所。解决非民生问题需要民主。过去,政府在非物质民生问题上,一方面投入太少,无法保障百姓的非物质民生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投入的钱却不在刀刃上,太多的是盲目性、浪费型投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紧要的是改革政府的治理体制,尊重百姓的民主意愿,让百姓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共建并共享丰富的非物质生活。解决非民生问题更需要智慧。就文化问题,我们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两个“轮子”,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两个“支点”。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既以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要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猜你喜欢
关注重要性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