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条件下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2009-06-16 06:52王素英
学周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家长

王素英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部队,没有一个出色将领的领导、管理,很可能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遇有困难或敌情,定将一触即溃。同样的,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将领”,对这个班级的影响极大。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给今天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做班主任呢?

一、班主任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

作为一个班主任,热爱本职工作是干好这个工作的前提。试想,一个对班主任工作不热情的人,得过且过,别人怎样我怎样,上级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班主任,只能算得上是一个班级“维持会”的“会长”,算不上一个称职合格的班主任。只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产生激情;有了对班主任工作的激情,才会产生怎样搞好这个班级的“创作作品”的欲望,这种欲望越强烈,“作品”也就会越完美。有人会说:“巧妇难为无米炊”,不具备班主任的一些应有的知识,就是想干也干不好。其实这些并不是大问题,古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又不是“生而知之”,是“学而知之”的。只要有一种非干好这工作不可的强烈的欲望,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去学习、掌握班主任必备的知识,虚心向那些行家里手学习。只要有了这种热情,就能干好班主任工作。其次,作为一个班主任,班级工作的这个“生产车间”的“第一责任人”,你的面前的不是无生命的“工件”,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感情的,我们现在不能搞“师道尊严”,学生是求学者,在人格方面和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有了这种观念,我们就会把自己位置摆在一个正确合适的位子上,去和学生交心换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那么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只要在处理问题上能“端平一碗水”,坚持做“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工作,会心悦诚服地听你的。“千年的铁树”也能“开花”,何况是人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花要用心血浇,只要老师是用心血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在那之上是会绽放迷人之花的。

二、班主任要会爱学生

热爱学生的起点是了解学生。班主任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对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健康状况、生活经历、家庭情况以至交友为人都能了如指掌,才能不断增强自己感知学生心灵世界的能力。

热爱学生是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自尊意识强烈,是青少年宝贵的心理品质,班主任的言行必须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人。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火药味的做法,会唤起学生对你的亲切感,学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告诉老师。事实证明,一旦建立起尊师爱生、友爱融洽的师生关系,整个班级的心理气氛就会和谐愉快,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就会大大增强。

作为班主任,不但要爱学生的可爱之处,更要“偏爱”学生的某些缺陷、弱点和过失,让后进生懂得去爱自己、爱别人。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魏书生老师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罚他们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日记,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请大家注意写的是心理日记不是保证书更加不是检讨书。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也极难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的浪花。教育应该充满爱,教师应该将爱倾注给学生,用爱感染学生,教他们懂得怎样去爱同学、爱集体、爱父母、爱祖国。班主任的爱应体现于对每个学生的爱。学生应能从班主任的言语、动作和目光中感受到爱的温暖。作为回报,他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理解、合作的精神。必须看到,爱他人的感情,是人类所仅有的高级感情之一,是组成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班主任这种热爱学生的情感,既是一个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每个教师都应当追求的目标。

三、班主任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知识的更新迅猛,肩负培养新一代人的班主任,要注意建立自己的最佳知识结构体系,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有了合理的现代知识结构,才能理解现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即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授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教育工作是一顶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有其特殊规律。教师只有了解教学的客观规律,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身为班主任,必须掌握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规律,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有序,有的放矢地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

四、班主任要善于引导班级舆论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

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扶正性和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

五、班主任要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

“正直、诚恳、善良、开朗、活泼、宽容、自信、不怕困难、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是当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而心胸狭窄、多疑、嫉妒、自卑、孤傲是不良心理素质的反映。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创新人才的通行证。而学生中,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是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及学习焦虑等。所以,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如何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习、直面人生是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外部走向心灵是新世纪班主任的必然选择。

六、班主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魏书生老师说:“教师不管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教师应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旧的教育模式,不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互相交流,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主体性的突现、创造性的解放”。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只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性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持久。培养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主人,而

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应该是当代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七、班主任要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动用各方面的有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立体会的教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孩子行为的认知比较具体、深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又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加之现代家庭教育正在发生着某些特殊的变化,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视,而对孩子的思想、劳动、健康等方面情况都比较忽视。因此,班主任要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要尊重家长,礼貌待人,和家长平等交流,真诚沟通,让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发展空间,“当好孩子的引路人为孩子掌好心灵之舵”,从而有效地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知道班主任常和家长接触,对其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有利于班级管理。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在变,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教育基础改革的今天,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班主任,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就在于你我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