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2009-06-17 03:00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网络青少年

肖 俐

[摘要]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尤其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 道德教育

当我们踏步进入网络时代,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尤其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在虚拟世界中迷失方向、扭曲心灵、产生价值冲突、甚至发生网络犯罪。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网络规范机制的缺陷与不完善,为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提供了空隙

网络在现代社会还算是一个新鲜事物。网络的超时空性扩大了交往面,但网络的虚拟造成青少年社会的“不足”。正因为它的新鲜性,也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新事物在刚出现阶段往往是不完善的,也因为缺乏有效的规范的网络机制,使得现在网络上的不健康言论、谩骂已成司空见惯,千百万网站和数不清的电子刊物使剽窃、修改、转贴他人的文章能够完成在分秒之间。还有充斥网上的假新闻,泛滥成灾的网络色情,横行肆虐的黑客。另外,另人疼心的是在我们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强调严禁未成年人(中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的时候,仍有很大一部分网吧营业人员纵容中学生上网,并给他们提供便利,而他们道德意识缺乏,抵制不良信息诱惑能力不足。因此,这些成为引发网络道德问题直接原因。

2.缺少正确的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当前,对网络这个新事物,学校教育因为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对网络道德教育引导还存在不足。目前,有大量的农村中学由于教育条件限制,许多老师自己都不懂电脑,学校也根本不可能建立全校园网站,建立班级网页,也不可能提供校园机房或网吧。他们对于网络是一知半解或是全然不知,对于学生上网持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完全适应不了当今社会网络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的发展趋势。因此,就更谈不上对中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

3.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断层

目前,许多家庭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有些家长对于网络是“门外汉”,以孩子能操作电脑能在网上自由冲浪而感到自豪骄傲,但从不管孩子在网上干些什么,过分相信孩子以为孩子都在利用网络扩宽知识面,可熟知这种信任引发的是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另一种极端却是全面“封杀”,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还有一种就是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或其它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孩子在学校、在家里具体做些什么,他们一无所知。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在他们这里发生了断层。

二、网络道德教育之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网络的负面效应,《北京青年报》某文中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上网60.7%的人玩游戏,34.1%的找人聊天,剩下的则是关注影视、文艺动态、体坛动态,发E-MAIL等。另广东团委谢宗宝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有31.4%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偶而在网上粗话没什么大不了”;“还有24.9%的人认为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这些体现了青少年网络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网络环境助长了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弱化了思想道德意识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而网络的特点是自由性、平等性、形象性、互动性,因而深受崇尚民主、自由、公平等价值观的青少年追捧,网络恰好也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然而,互联网也是一个滥用自由,自我泛滥的地方。网民的一切行为都为了自我的利益、愿望、目标的满足与实现。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不成熟时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溺网络,盲目追求绝对自由好民主,就将淡化他们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2.虚拟的世界让他们脱离现实,阻碍其人际交往

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而脆弱,想独立而独立不了,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性给了孩子幻想的空间。医学专家认为,青少年网生出现交际能力下降、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款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沉溺与网吧不能自拔者甚至厌恶现实生活,而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机会大大减少,只会网上谈兵,无法面对现实的社会。

3.网络道德问题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缺失,导致不良行为增多乃至违法犯罪

目前,因无法对网民的行为进行确认和有效地监管,并因其内容广泛、刺激性强,对缺乏分析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个多头陷阱。他们一旦过度放纵,就会丧失其码的责任感,置道德规范和法律于不顾而走向反面。例如,由于过度沉溺网络游戏,在人们身边频繁上演了大量悲剧。因上网玩游戏发生争执,重庆一名15岁男孩被17岁男孩刺死;2004年3月31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镇3名学生通宵上网后在铁轨上打瞌睡,其中两名被火车碾死;7月8日,湖北省襄樊市两名年轻人模仿网络游戏的“杀人场面”,将一名流浪儿童杀死。

三、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案

由上可知,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由此,笔者在此提出如下方案:

1.规范、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

我们的政府及各部门应针对目前对网络管理中不规范化、不完善等症状,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网络道德的外在约束机制,促进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施,制定比较完备的青少年网络行为准则,确定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的具体标准,完善立法,对网页、网站、网吧的规范化管理。

2.弥补学校教育对网络道德教育所存在的缺陷

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网络素质,放弃原来对网络的抵制态度,实现变“堵”为“疏”的策略,将网络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并引导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明确上网的目的,积极抵制网上不良文化的侵袭,杜绝不文明的网上行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学习网络知识,熟练操作网络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只有这样学校的德育工作才可能做到事半功倍。

3.加强家庭教育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配合

我们的家长应多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能因为整天奔波于工作、生活或只顾自己沉迷于麻将等玩乐,而不顾及孩子的教育。而应抽出时间多管管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并经常于学校联系,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以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引导,并对孩子上网进行必要监控;不要因噎废食,禁止孩子接触电脑,而要保持和鼓励孩子科学用电脑爱好。

总之,笔者相信在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我们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互相配合,一起学习网络知识,变被动为主动,一定能使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卓有成效。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网络青少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青少年发明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