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三大乐器群体之特色及其演变规律

2009-06-19 08:24张灵腾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9期

摘要:乐器和器乐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依存关系,结合乐器和器乐的联系,研究古代三大乐器群的源流演变,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梳理了古代三大乐器群体的演变发展及其特色,总结了乐器群体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三大乐器;演变规律;乐器群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14-0120-02

中国古代乐器按照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古时期三大阶段。这三个阶段均有着各自鲜明的面貌与特色。《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意思是说:思想、精神一类的东西是无形的,称之为“道”;器物、物质一类的东西都是有形、可以触摸的,名之为“器”;把无形的思想与有形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产生大千世界的种种变化,这就叫做“变”。这几句话从哲理高度同样概括了古代三大乐器群所以能够具有不同时代特色及其演变规律的道理。

一、乐器形态与音乐形态之关系

每一时期音乐事物的产生,相互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乐器形态是音乐形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通过乐器群体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单一的乐器或许难以说明问题,但作为一个群体,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的反映。我国古代三种音乐形态,以不同的三大乐器群体作为其标志的一个侧面,音乐形态则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它们具有共同的时代属性,也离不开制度的成因。

(一)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无论是代表乐舞形态的“雅乐”,或是代表乐器形态的“钟磬乐”,均是先秦“礼乐制度”制约下的产物。这种“礼乐制度”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原始图腾巫术活动向“礼”、“乐”制度化的演进。在礼乐文化 “一致性”的支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在演进着。以“钟磬乐”为主体的乐器群体,经历了从西周“礼乐制度”下的制约到东周在“礼乐制度”崩溃瓦解中得以解放,成为了“钟磬乐”从成熟阶段走向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

(二)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的歌舞伎乐形态是在经历了漫长的转型过程之后而确立的。它的特点是在歌唱、舞蹈、器乐各自独立存在的基础上发展,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又是乐舞形态在分化过程中的进一步深化,说明了由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到歌舞乐各自独立的“歌舞伎乐形态”演化的主要特征。同时,乐器形态也随之而发生变化。“钟磬乐”逐步退出主流地位,“丝竹乐”逐渐确立其主流地位,从此,中古时期以“丝竹乐”为代表的乐器群开始了在我国历史上独领风骚长达一千余年的岁月。

(三)近古时期

近古时期民间音乐五大类中“民族器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乐种,使得乐器形态有了多元化的特色。民间艺人作为音乐传承的主体,也使乐器的制作、性能等等更加富有民间色彩。尤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无论汉族或少数民族,保存在民间的各种乐器更是多彩多姿、琳琅满目,这样一个具有原生态意义的民族乐器的宝库,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或者说,正是近古时期的民间音乐时代,对于今天所称之为“民族乐器”群体的生成,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三大乐器群体演变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结合,才促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为其带来新的生命力。它们之间体现的共同规律是音乐的传承性,这是音乐文化延续、生存的基本条件与根本特征。在传承过程中会体现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即从总体来看,一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外在形式与特点是保持不变的,而其内在的性质却不断地更新、变异。中国音乐文化中“千年一大变,百年一小变”正是这种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结合的现象。

(一)三大乐器群体的音乐形态

从音乐形态来看,以乐舞形态为例,虽然它是整个上古时期的主体音乐形态,但是从原始社会时期的乐舞到夏商周三代的乐舞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始社会时期,如:《葛天氏之乐》是一部以鸟为图腾的原始乐舞,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云门》是黄帝时代以云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咸池》相传是尧时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而《箫韶》则是舜时以鸟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然而,到了夏商周三代,代表性的乐舞作品均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为其内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濩》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大武》则是歌颂武王伐纣的武功。两者之间在性质上有了明显的区分,即由“颂神”转向了“颂人”。

(二)三大乐器群体的乐器形态

在乐器形态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规律。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完善规定着不同的等级秩序,“钟磬乐”适应着这种等级制度以及雅乐的形态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新乐兴起,“钟磬乐”却由此而迅猛发展。所以,同为钟、磬为主的乐器群体,但今之“钟磬乐”已非彼之“钟磬乐”,其根本性质已经发生了转变,难怪孔子会发出“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的感叹。

从我国古代三大乐器群的源流与演变的梳理中,则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中国乐器近万年的发展史,乐器形态具有纵向性的变异性(变)与横向性的稳定性(不变)相结合的特点。就此而言,变异是绝对的,稳定是

相对的。

三、三大乐器群体演变中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无时无刻都存在于我国音乐文化之中。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基础则是继承。任何事物的发展均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大乐器群体继承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则是中国音乐文化传统支流之中国乐器的文化传统。

继承与发展,既是时代的矛盾,又是历史的必然。两者之间的统一,就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国音乐传统特性的永远存在。无论古代三大乐器群体如何演变,它们都是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中国乐器群。传统由发展而来,也必然要发展下去。这样一种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既为中国乐器的历史发展所证实,也是我们研究历史应该抱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张灵腾(1969- ),男,湖南永顺人,湖南省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讲师,艺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器乐和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