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2009-06-19 02:08聂青松
青苹果·教育研究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题型课本解析

聂青松

材料解析题是高考历史试卷最主要的题型之一。这种题型、是给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依据课本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它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多、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它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能力、处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

从近些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很多考生对材料解析题的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没有完全掌握,答题时不够全面、准确。下面,笔者就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材料解析题按材料采用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图片型材料题、混合型材料题。

一、文字型材料题

文字型材料题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它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史学典籍,即从文献史料、经典著作、地方史志等历史资料中选取的有关材料。第二类是文学作品,即从诗歌、小说、剧本、传说等文学资料中选取的有关材料。其语言可以是文言文、现代文或欧化文(即译文)。做这类材料题一般可以采取五个步骤:

1审清题目。

2阅读材料。

3处理材料。

4提取有效信息。

5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材料与课本的结合。“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特点。一个问题一般对应课本中的一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将材料与课本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衔接,完成知识的迁移。

(2)注意以要点形式答题。依据设计的问题和阅卷的可操作性,要做到每问必答,并以要点的形式答出,使答案条理清晰,卷面整洁。

(3)注意语言简洁。材料题的设问比较具体,分值一般不大,不需要用太多的语言,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例1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第38题(部分):

材料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中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置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已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

我认为,美国商船应该尽可能地被限制进入战争地带。然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战争地带可能经常发生急速的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地确立:具体的立法可能妨碍根据经常和急速的变化作出调节。所以,更实际的做法似乎应由国务院和行政机构采取行动去划定战争地带的实际地理位置。限制美国船只进入这些地带的目标可以通过国会予以禁止来实现;由行政部门宣布,一切此类航行概由美国船主承担其风险,实质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摘自《罗斯福选集》

阅读材料,请回答:根据材料,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9分)

解析本小题是以二战中美国政策的改变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前面的分析,分为五步。

第一步:审题。此题要求回答罗斯福主张废除禁运条款的原因,关键词是“原因”,并明确答案来源于材料。

第二步:阅读材料。材料摘自《罗斯福选集》;时间——1939年9月21日;人物——罗斯福;内容——罗斯福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的演说。

第三步:处理材料。依据第二步可知,与该题相关的课本知识为二战期间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改变。由于材料信息量大,需要进一步处理,依据标点符号和段落,将材料划分为六层:

①“从纯粹的物质观点看,……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②“还是从物质的观点看,……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③“禁运条款的制定不单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④“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为。”⑤“我认为,美国商船应该尽可能地被限制进入战争地带……具体的立法可能妨碍根据经常和急速的变化作出调节。”⑥“所以,更实际的做法似乎应……实质上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第四步: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每一层次的关键词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海军强国……受到削弱”;“由行政部门确定限制美国商船进入战争地带”;“……战争地带可能经常发生急速的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地确立”;“……通过国会予以禁止来实现:由行政部门宣布……”。

第五步:组织答案(参考答案)。有助于扩大本国就业,加强国防建设;禁运改变了美国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不中立的(禁运偏袒了一方,使海军强国失去获得军火的机会);战争地带经常发生变化,不可能由国会立法予以长期确立,应由行政部门确定。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看似简明扼要,但它所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它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也比较常见。常见的图表类型有表格、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这种题型的做法也可参考第一种类型,但阅读材料时关注的重点应是图表的标题、项目、时间和数据。

例2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38题(部分):

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解析本小题以历史上几次科技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表处理数据、比较数据的能力。

第一步:审题。此题要求回答科技发展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明确答案的要点来源于材料一和材料二。

第二步:阅读和处理材料。首先,分析两张表格的标题,“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涉及时间和贡献率。其次,分析表格所含项目,“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所用时间、“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答案应从此三方面去考虑。再次,依据标题和时间,联系课本相关知识,我们可确定表中所涉及时间段的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两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依据项目,两张表格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取表格所给具体数据,“30年-16年-9年”(缩短),“7年-8年-5年”(缩短),“31%-33%-40%”(增加)。

第三步:提取有效信息。根据材料一所给数据可知:“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都在缩短”根据材料二所给数据可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重加大”。

第四步:组织答案(参考答案)。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

三、图片型材料题

图片一般有人物图片、实物图片、地图、美术作品(字画、漫画、雕塑、插图等),等等。这种题型比较直观,属感性材料,难度一般不大。通过对图片的文字说明和图片内容的全面分析,即可确定其主题或内涵,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联系课本,即可得出答案。

例3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35题(部分):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解析本小题以对战争的思考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图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一步:审题。本小题要求依据材料回答图片反映的主题(即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阅读和处理材料。通过标题、文字说明和图片内容可以确定其主题涉及的是人类对战争的思考和主张。

第三步:提取有效信息。“战争造成……灾难……”,“no war”,“鸽子(象征和平)”。

第四步:组织答案(参考答案)。反对战争,向往和平。

四、混合型材料题

这种题型为前面三种材料的结合型,就不再举例赘述。

总之,材料解析题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可依据上面介绍的方法,在平时做题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及时总结经验,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历史学习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题型课本解析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例说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
“Fe2+与Fe3+”相关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聚焦圆锥曲线的新颖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