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2009-06-19 09:36
环球时报 2009-06-19
关键词:商业片熔炉民族化

贺文玄

《变形金刚》续集即将在夏天面世并登陆中国,这显然是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又一次胜利。

和此前无数个好莱坞传奇一样,《变形金刚》仿佛是个可以任意改变背景和发生地的“全球性故事”。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变形金刚迷,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将故事的场景切换为自己的故乡或随便什么所在。一些人据此认为,商业电影需要的是更好的适应度和更广泛的认同感。过于民族化的结果只能是与商业时尚背道而驰,从而陷入孤芳自赏的狭隘范围,因此任何国家的电影文化走向国际,都必须放弃民族性。

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脉络中,似乎可以为这种论调找到一些佐证。当年《早春二月》或《红高粱》等的惊艳,更多停留在评委和专家层面,并未经受票房的严苛考验;《卧虎藏龙》靠着“中菜西吃”风靡一时,却是墙上开花,只香墙外;到后来打着民族性旗号的大制作一部接一部,却多在听见“头响”后迅速归于寂寂。

但这些事例并不足以证明,民族性是所谓票房毒药。今天的中国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民族在变,民族性也在变,将民族性视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加以沿用,是刻舟求剑式的僵化心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资讯交流方便,文化生活多彩,这种“电镀式民族性”不被青睐,又何足为奇?

我们看到在新商业片时代,尽管好莱坞的影响无处不在,但各国电影人仍在商业化大潮中,坚持着自己的民族化元素。且不说欧洲商业片一如既往的精致唯美;日本电影的主题仍是伦理、战争、历史,只是加入了人性化、适应现代人口味的新思维;而曾被呼为惊艳的伊朗电影,尽管被一些旅欧美电影人掺入了诸多外来元素,但作品的主基调仍是波斯式的含蓄中热烈、舒缓中明快。

还应认识到,好莱坞大片并非“无民族性”,恰相反,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好莱坞文化和可口可乐、流行音乐等一样,都是美国当代最犀利的文化法宝,是美国当代民族文化中最强势的部分。美国是个年轻的移民国家,素有“民族文化熔炉”之称。其文化产品的民族性,自然便是这种看似全球化的熔炉感,通俗地说,没有特定民族性,其实就是好莱坞作品最鲜明的民族性表现。

必须指出,不论是好莱坞文化的所向披靡,还是不少国家小制作、小场景的风景独好,之所以能让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与流行和票房水乳交融,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是这些作者和制作人既深刻了解民族性的精髓,又深刻了解票房、市场的需求,了解时代的变化和读者的心理。而这些都是需要大气力和大智慧,来不得半点“撒胡椒面”式的投机取巧的。

当您的作品不为中外市场所认同,在责怪“民族性误我”之前,是否应认真反思一下,您所谓的“民族性”是否是真正的“民族性”?对于民族性与市场、民族性与世界的关系,您究竟下了多少功夫去认识、去把握?▲

猜你喜欢
商业片熔炉民族化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凝视
我们来看一些文艺佳片压压惊
锻造匠心精神,开启员工思想教育新领域
浅析近十年来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湄公河行动》主旋律的商业片
发烫的熔炉不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