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入学期心理困境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诊疗

2009-06-20 03:11李晓莹李慧超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调剂学期新生

张 婧 李晓莹 李慧超

关键词:入学期心理困境 社会工作专业诊疗

摘要:学校社会工作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性管理方式,专业理念先进,实用性、操作

性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关注愈来愈多,可以引入此专业为我国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启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更是一个需要用专业技巧特殊关怀的时期。此阶段学生的良好发展是其取得最终良好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

在为期三年的中学教育和四年的大学本科教育中,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起着非常关键的基础性作用。在学生如果能顺利的度过这一时期,正确认知学科特点、合理掌握学习方法、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学生会产生迷茫、厌学等不良情绪,阻碍以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中,不同年纪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面对这复杂的情况,我们可以所采用新兴的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过渡期和适应期。

一、学生入学期心理困境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1.入学期心理困境的表现

(1)中学阶段学生表现为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掌握不了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不能快速融入同辈群体。

在国内,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学的第一学期,学生们都面临着一全新的课程和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适应这一情况,迅速的与以前的学习过程接轨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但新的学习阶段中的学习方法和以前的阶段长存在着一定差距,不经过一定次数的尝试和自我体会学生很难顺利掌握新的课程要求。特别是初中的新生来说,课程与小学时期相比有较大差距,学校和家长的期望也从更多偏向学生本身的发展到对考试成绩的更高追求。学生感到不能真正理解又无从下手。新生的具体表现是自信心不足,面对新的情况表现出逃避、沉默不语、亢奋或喋喋不休等不适应现象,进而可能发展到不能跟上讲课进程甚至厌学的程度。

(2)大学阶段学生入学期的不适状况较为复杂,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对专业内容好奇,对专业理念基本无认知,就业状况茫然,专业信心明显不足。

在国内,大学的专业选择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很多学生在入学前甚至从没有听说过自己要上的专业名称,更谈不上专业认知了。大学的物理、外语等成熟专业的课程与学生的高中课程具有很大的连续性,新生面临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在专业认识、学习方法等方面不存在障碍,易于适应。有些课程的的公众普及率很低,专业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专业方法和特殊技能等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课程,学习方法也和高中的文科课程有较大差距,学生感到好奇又无从下手。此外,由于我国现有的各项就业保障政策还不健全,就业压力严重,所以大学学生在就业方面没有明确稳定可预期的保障,这必然造成学生对于毕业后出路的担忧。新生的具体表现是在不同场合会不断的向教师、高年级学生询问有关专业、就业、考研的各种问题。甚至明明一个问题刚刚问过,其他同学还会再次重复相同或相近的问题。

②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调剂行为,调剂生常具有严重挫折感

调剂生是我国大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某些新兴专业甚至出现了调剂生比例远远大于第一志愿生的现象。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此专业为新兴专业主动填报志愿的生源很少,大多为调剂生,其比例普遍可以达到70%以上。对北方地区H理工大学连续5年的调查显示,每年新生中调剂生源占92%—96%,其中理科调剂生占46%—72%。[1]由于我国传统“重理轻文”的教育理念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选择因素,这些调剂生,特别是理科调剂生大部分具有挫折感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很多学生觉得社会工作专业是“别人挑剩下的”、“没有用的‘万金油 ”专业,专业自信心和专业认同感差,学习积极性受挫。[2]

2.学校社会工作的管理理念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方式。它以帮助学校中的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学习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学习问题;实现个人在学校内的的和谐一致,促进教学的稳定与发展为宗旨[3]学校社会工作来源于西方,其理念在诞生之初具有欧洲宗教传统,是在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有实力以“助人自助”方式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考虑整个社会福祉时出现的。中国传统的福利思想和人文理念虽然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关注点和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使得我国传统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技术型学习目标和“学而优则仕”的管理型学习目标在社会工作专业面前都显得不合适。学生在从以竞争胜利为行为目标,以金钱或权利多少作为成功标准的行业理念向社会工作专业以“助人自助”为行为目标,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和帮助别人的技巧为成功标准的行业理念转变中必然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专业回应和解决办法

面对各阶段新生在实际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除了依靠团委、院系等部门所采取的传统型疏导方式,如新生欢迎会、新生专业介绍和新、老生联谊会等,还可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学生对症施药。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这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具体解决学生们面临的困难。其具体方法包括:[4]

1.利用小组工作对新生进行集体辅导

小组工作的特点是可以开发利用小组中组员的自身优势,获取更多的资源,在小组领导者的协调带动下小组成员完成合理的自我认识并获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对中学阶段此种方法主要以班主任或专职辅导老师为社会工作者,让他们以平等的态度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新的学习阶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和社会协调性。对于大学的新生来讲,只要能让他们了解专业的内容和理念,讲清专业发展方面,辅导专业学习方法,并理顺他们在高考当中种种不利带来的心理负担,大多数学生还是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的。

2.利用个案工作对个别新生的深度不适进行帮助

个案工作具有于工作方法细腻,可以深度解决案主特有的问题,针对性强,适用问题广泛等特点。中学教育阶段中具有特殊经历或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学阶段的冷僻专业学生和理转文的学生,他们面临的问题更深入,更加多种多样,这些都可能会使得有些学生的心理及专业问题有其特殊性,个案工作在此正可以发挥其自身特点。

3.利用社区工作营造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学校氛围

除了对新生自身进行疏导和调整外,学生生活学习的外在环境也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热情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专业应发挥自身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影响力强的特点,在校园内多组织宣传社工理念、增进学校助人氛围的活动,让学校的大环境能想着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方向转变,消除新生的边缘感,增强学生的专业荣誉感。

社会工作涉及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就业服务及矫治服务等诸多领域,为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促进社会的福利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壮大更是必须推进的过程。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积极介入对专业学生入学期心理困境对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教育者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婧.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满意度测量,2008

[2] 于晶利.弱势群体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J],2004(4):23—24

[3] 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J].社会学研究,2000(2):3—7

[4] 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调剂学期新生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重获新生 庇佑
要不要服从调剂?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新生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