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新课程实施中的合力

2009-06-20 03:11郭志刚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合力考核新课程

郭志刚

物理学发现,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可以求出这样的一个力,其产生效果与原来的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样的力叫做合力。若这几个力共同作用于相同点,则这些力称为共点力。共点力如果方向相同,则效用较大方向各异,则一部分的力就会被抵消。由此,笔者忽然联想到了新课程施行中的共点力的消解现象。

一、学校和家庭:给的不是我要的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学校增设了校本课程,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但家庭方面似乎反应平平甚至抗议。组织学生经常深入社会,被责为不务正业、偷懒;带领孩子到田间观察自然,被驳为“孩子就生活在农村,整天对着大自然,还有啥看头”;学校开设活动课和选修课,选人文和兴趣类的寥若晨星,而奥数、剑桥英语、理化提高班之类则人满为患,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吗?不,大多是家长的意思,理由很简单:前者对将来考试作用不大;课堂上的游戏讨论更是被斥为不懂教学,孩子学不到知识。

曾听一位家长私下议论,现在学杂费这么高,花这么多钱,学校却提供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能保证孩子上名牌考重点吗?比如,插花艺术、摄影之类的课,这玩意中考考吗?功利性追求与全面育人目标发生了严重错位,而学校在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下,也常常丧失自身的独立性,没有勇气说“不”,更不谈全面发展和发展全体了。

二、冒险和稳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许多教师是欢迎新课程的,它不但使学生从传统的应试中解放出来,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发挥余地。一些老师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改革创新,但最终往往不了了之。为什么呢?要课改,就必然会耗费一定时间和犯错,这个险谁能冒?各地的课改教改大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万一弄砸了,学校和家长会答应吗?几年前,山东青岛的一位语文老师,大胆抛开教科书,自编教材,闹得沸沸扬扬,毁誉参半,其中的艰辛

和教训,恐怕也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只好老老实实教书,稳中求胜。

三、操作和评价:厚此薄彼的失衡

无论翻开报刊杂志,还是网上搜寻,会发现关于新课程的专家解读、经验介绍、应对措施之类的过程性研究特别多。实际上也是这样,培训、观摩、汇报、讲座之类的活动可谓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也比较多,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具体考核与评价方面的内容则相对显得那么薄弱和冷清,行动上还是恪守单一化的“一考定音”模式。相比之下,这块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具体落实存在着滞后现象。有的只是换个名称,叫综合素质调查,其实还是测试文化知识,搞的仍是智育,而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考核往往是空白一片,或者语焉不详,缺乏可行性。

这种失衡情况最终只会倒向一边,就是服从于考评。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怎么考考什么、就怎么教教什么”常常是一种很现实的做法。因此,如果考核方面不进行改革,不拿出具体详实的可操作措施,恐怕新课程还会被导入死胡同。

没有争议,也就没有动力,也就不会前进。但如果这样的共点力始终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长久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而无法向有序转化,只会使共点力相互抵消,合力降低,就象漫画中的动物一样寸步难行,造成教育的弱效、无效。

猜你喜欢
合力考核新课程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合力套纸杯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合力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人类的咬合力不及蟑螂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