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2009-06-21 01:48侯德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0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应对策略

侯德艳

[摘要] 目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表现极为明显,究其原因,不外乎自身因素(主观)和外在因素(客观)。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形成根源,对症下药,因人施教,从而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 逆反心理 主客观因素 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的本质是什么?在各种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中,《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对于学生而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在思政工作及课题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不愿意接受正面教育;

2.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

3.对不良行为现象产生情感认同;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

那么,这些逆反心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从主观因素上看,和学生所处特殊时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相关

1.这个时期的学生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年龄与生理条件决定学生生理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3.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严重失衡。这个时期的学生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二、从客观因素上看,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

1.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其三,是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消极情绪逐渐占上风,与教师的敌对情绪也就形成了;其五,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如果教师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难发挥教育作用,这会大大降低教育者的威信,也会使学生反感,使学生对一些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仅仅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

三、根据产生逆反心理的主客观原因,要防止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也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1.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就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

(2)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所以要多多体谅、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做法,不逆反。

2.为学生创造客观保障

教育者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

(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教师应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

(2)以理服人,并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在批评和矫正学生的错误时,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在认识错误时感到很害怕,等着挨批,可教师并未这么做,而是表示理解,等待学生自己认识错误,自己改正,这样一来,最终的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宽容学生的错误,哪怕那错误反复发生。教师应允许学生反复,并抓住反复的机会进行进一步教育,促其继续进步。抓反复,要反复抓。绝不能见学生进步过程中有反复就全盘否定。教师“揪辫子”,“揭疮疤”的做法是最令学生反感的,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产生对抗行为或自暴自弃。

(3)对于学生中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要做具体的分析。学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去有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学生不满意“老一套”的东西,与成年人相比,更少有传统的习惯思维与保守思想。因此,比较容易发现成年人思想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相反,对新鲜事物与新鲜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强。就这点来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从学生逆反心理反应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及时加以调节与改善。

(4)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及思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发因素。学管和思政人员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只有“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有献身精神的人讲献身精神”,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最有说服力。

(5)努力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这就要求教育者特别是思政工作者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要根据当前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改革和更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努力克服宣传教育中的模式化和“假、大、空”。同时,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发挥非权力因素,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稳定的心理系统,奠定克服逆反的心理基础。

总之,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中对如何处理学生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由于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正确对待青少年中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应对策略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