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多元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变革

2009-06-21 01:48郭玉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价值提升资源整合

郭玉琴

[摘要] 目前,社会正发生巨大的变革,我国社会的伦理价值观正处于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过程中。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我校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努力从价值提升、重心下移、资源整合、过程互动四个方面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变革,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发展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德育工作变革 价值提升 重心下移 资源整合 过程互动

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特点。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换句话说,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将面临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

而学校德育的根本价值在于“成人”,成“中国现代人”。这些年来,在华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专家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机制,结合学生实际,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渗透性、发展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逐渐走上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变革之路。

一、价值提升,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现代型学校存在的价值不再停留和满足于传递、继承人类已有知识,而是追求为社会更新性发展、为个人终身发展服务的存在价值,“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叶澜教授也讲到:任何人(包括学生)的发展,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各种“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德育价值的提升,就是要改变为德育而德育的现状,要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要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需要什么。这样的一次调查,使我们更多了解了学生的成长需要。之后,我们的活动从策划开始,就总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进行:请学生说说围绕主题可以设计怎样的活动,喜欢以怎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注意什么,活动什么时间开展比较适宜……当活动方案基本形成后,还找来每个班级的学生代表,再次对方案进行论证。通过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内在沟通,学校的活动越来越贴近学生,越来越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找到做主人的感觉。

二、重心下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重心下移,包括德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德育内容的重心下移。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管理重心的下移。除了立足校本,加强德育日常化的校本研究外,我们还把实践与探索的自主权下移到年级组,要求年级组长带领本年级组的正、副班主任一起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质量。

其次,是德育内容的重心下移。目前,德育更关注的是知识与人类生活诸领域的关系,这是知识社会中人的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国民素质提升的需要。但是德育并不只限于课堂,应该涉及学生能力的创生,特别要注重德育知识与生活、社会、自然的多向交互作用。

重心下移,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实效,因为我们的课间更丰富、更有序了,我们的学生也更文明、更有创造力了。

三、资源整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渗透性

在新课程改革中,就提出了各科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要具有开发教育资源的意识。就目前学生的生活来看,比我们小时候丰富多了,除了父母会帮孩子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户内外活动外,学校各学科的教师也会组织相应的学科活动,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学科教师往往是从自身的学科出发,形式可能会比较多样,但很少考虑活动的综合效应。我们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借助活动载体收到最大的教育效果。

我们在组织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过程中,也充分整合家长、专家、中学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资源,以达到较好的活动效果。如一年级新生进校前,我们首先开展了“一年级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典礼上,由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唱主角,他们介绍了自己与孩子共同度过一年级的点点滴滴,却又非常有效的教子经验,给了新生家长很多的启示;我们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过后,组织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孩子的成长,并就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了家校沟通。我们邀请华师大专家给2~5年级的学生家长作“学习动机和耐挫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给家长出谋划策;我们还邀请初中七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来和六年级的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查漏补缺,为孩子升入初中作好充分的准备。

资源整合,打破了课程之间空间的分割,实现了德育的综合渗透,拥有了学校德育生活的丰富、深邃和博大。

四、过程互动,提高德育工作的发展性

德育互动过程是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之间互动的过程,而且呈现多元、多层、多向、多群的状态,德育活动过程因互动而创生,因互动而实现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从德育互动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小公民意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希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生活质量的美好愿望。面对孩子们的一片真诚,我们在反思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采纳了学生有益的建议,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比如增添了垃圾桶;在篮球场增设了小篮球架;在学校墙面上设计了同心圆,让学生玩丢沙包的游戏;在体育节开幕式上增添了旱冰表演项目;课间音乐也及时进行了调整……还试点开展了“我的校园我设计”活动,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就提出了增设儿童乐园、开辟更大的玩沙区、设计游戏新规则等建议,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逐一进行可行性论证。例如,我校四(3)班同学在开展公民教育活动过程中,就“翠竹新村乱设摊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使自己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他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主动与司法、物管、城管等部门取得了联系,使得他们的研究在法律的层面开展,研究具有了法律依据;他们给市长写了一封信,通过市长信箱转达自己的心愿,不久也得到了市长的回复,研究的劲头就更足;他们还到龙城论坛发表看法,引起了市民的共鸣,提升了研究的认同价值……现在你再到翠竹新村来走一走,你会发现乱设摊点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互动不是教育活动本身的目的,也不是活动的结果,一切都是为了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发展。

我们正走在德育工作变革之路上,我们将继续通过日常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问题,策划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

[2]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5.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德育,2008,(5)

猜你喜欢
价值提升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的4.0时代初探
辽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价值提升
铁路货物运输资源整合优化研究